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未來的旅行社:地接社替代批發?

作者:由 [已重置]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9-07-15

【品橙旅遊】“未來旅行社會是什麼樣的?5年後或10年後,市場進一步變化,還會有組團社、地接社和批發商嗎?”某日,一業者發出瞭如此的“生死拷問”。

雖然近年來,大家都在討論旅行社未來的發展,凱撒旅遊、眾信旅遊也早早做了批零一體,並不斷佈局地接資源,但未來是否就會模糊了邊界?而近幾年炙手可熱的地接社會有哪些變化?未來會有哪個環節的旅行社將被淘汰?

曾經炙手可熱的地接社

旅遊行業的供應鏈比較複雜,傳統水平分工體系下,組團社是旅遊市場的龍頭,地接社僅承擔整個旅遊販賣中的目的地接待工作,不僅無法培育和引導客源市場,而且還因為缺乏議價能力而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甚至不惜揹負鉅額的三角債,最終導致地接社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薄。

但是在2015-2016年,地接社成國內各大社眼中的香餑餑,一些批發商、組團社發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供應鏈變得更短,地接社漸漸成為將資源轉化為商品的供應商,而組團社則成為各種旅遊商品的分銷商。能否從組團直接勾兌到地接?是當時很多旅行公司都在考慮的問題。

2016年8月,眾信旅遊宣佈戰略收購一家中型日本地接社。這家旅行社獲得日本大巴車牌照。此前眾信旅遊還宣佈與TicketMates加速佈局澳洲自由行。當時眾信高層曾表示:“投資目的地公司,依靠團體旅遊的流量,在當地擁有更強獲取資源的能力,包括酒店、餐廳、車等,進而服務更多的自由行使用者。” 此外,眾信旅遊還在瑞士、北歐、澳洲、東南亞海島等地投資或運營了酒店公寓、小型精品酒店、線上票務公司、地接社等。

同樣是在2016年,中國旅遊業的巨頭攜程旅行網投資了紐約和洛杉磯兩家地接社,同時攜程與其投資的北美地接社海鷗假期、縱橫旅遊和途風一起,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四方建立聯動協作機制,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升市場份額、建立壁壘優勢。

途牛旅遊網也是在2016年開始發力目的地投入的,據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該公司已擁有14家自營地接社,其中,國內12家,海外2家。

實際上,除旅遊巨頭紛紛佈局海外目的地,一些中小型旅行社也在不斷進軍海外,試圖將批發與地接通道直接打通。

據環球地接聯盟網CEO李華卿介紹,境外要開辦地接公司,大概需要200萬~300萬人民幣,有入股的也有自己開設的,自己開設為主,如果是自己開辦地接社必須要接收當地員工。

泰國飛象旅行社CEO王鶴說:“在泰國創辦地接社是不容易的,首先必須有泰國國籍的當地法人作為控股股東,需持股51%以上,外國人最多可參股49%,但是一般以不超過40%為佳。馬來西亞跟泰國的情況差不多。兩個國家的出境業務都不允許外國人參與。此外,真正運營不太容易,需要大量的旅遊行業相關資源,資金需要量也是很大,中等地接社300萬人民幣左右可以支撐。”

也有一些國家也對外國人進入旅遊市場要求較多,如歐洲多個國家要求必須有綠卡才可開辦旅行社。

未來的旅行社:地接社替代批發?

變化中的地接市場

雖然有眾多旅遊企業紛紛佈局海外目的地。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地接社不再成為香餑餑。

近日,某專線批發商對品橙旅遊透露,公司正準備從曾經入股的地接社退出來,問及原因,該公司CEO說:“我們和多個地接合作,地接社願意搶我們的生意,我就有好的價格、好的賬期,如果自己做地接社這些優勢都沒了。反過來我每個地接公司給一些體量,我自己投資個景區、度假村、餐廳,大家都得支援你。我開個餐廳,地接社不是都得給面子,把團餐放過來?”

實際上,除傳統地接社以外,一些提前“覺悟者”已開始進一步細化在目的地的業務了。李華卿說:“今年是我們關鍵的一年,除了系統搭建完成後,我們在目的地也延伸了一些專案,如在東南亞地區開設了諾麗果保健品購物店,並計劃從8月開始以每兩個月開一家店的速度推進,預計到明年年底,我們將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和日本進行佈局。”據悉,這一專案前期籌備長達一年半之久,是環球地接聯盟和海南大學聯合開發的系列產品,並透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ce,代工生產)形式在國內及海外國家企業定製,包括保健品、洗浴用品等多個系列。

泰國飛象旅行,專注做泰國地接13年,主要以自由行和定製團客人為主。2018年又收購馬來西亞東方智橋,並更名“馬來西亞飛象旅行”,“我們今年終於拿到馬來西亞網約車牌照,拿到此執照,代表著用車的合法性。全馬一共只有22家,華人地接社拿到網約車牌照的只有我們一家。”王鶴開心地說道。

他認為,組團社和地接社並不會消亡,反而是“入場”的好時機。“投資個地接社或是在目的地投資相關產業還是有必要,旅遊行業就像是個漏斗,上面大下面小,攜程、途牛在上游收客最終還是要漏到地接社來,所以地接社收益不錯。現在進入也不錯晚,我一直認為‘攜程看5年,途牛看3年’,你看看5年前攜程在做什麼、3年前途牛在做什麼就知道自己現在該幹什麼了。”他說。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博士張楊對品橙旅遊表示:“我們會發現一些地接社正依託目的地資源的優勢,增強產品研發能力,加強線上線下營銷能力,實現多元化獲客渠道。當然組團社也會對地接資源佈局,具體可能要分不同的市場來看。比如時差較小、距離較短的亞太市場,客人到達後,組團方對當地的資源可能仍有較強的把控排程能力;但對於遠端市場,操作的難度會加大,就會更加依賴地接服務能力。

未來的旅行社:地接社替代批發?

告別批發商?

谷歌曾經透過大資料分析發現,消費者的注意力越來越短了,2000年消費者的注意力有12秒,而現在只有8秒。但縮短的並不僅僅是注意力,還有產業鏈。

張楊說:“產業鏈條變得更短之後,鏈條上的每個點都在試圖直聯客戶,據觀察除了同業分銷,源頭供應商比如航司、酒店都在做一些直銷,B2B、B2C的機構無論在供應鏈的哪個位置節點,都在試圖直聯客戶。也就是說,我們正在形成一個消費者導向的拉式供應鏈,或者說是被顧客緊密包圍的沉浸式短鏈供應鏈。”

供應鏈變短,是否會改變旅行社的整體結構呢?早幾年,行業裡就不斷髮出“批發商無用論”。王鶴認為,在市場價格越來越透明的當下,作為中介的批發商前景堪憂。對此,張楊表示:“從去年公開資料來看,批發商的確會面臨外部環境帶來的一些不可規避的系統性風險。從產業內部來看,隨著供應鏈變短、定製旅行等新型服務業態的擴張,批發商的業務和模式都會受到影響。從整個行業來看,整個B端的提升會決定對C端的服務能力,就會不斷要求我們的供應鏈更短、更有彈性、也要更加智慧化,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的需求。”

她認為,現在旅行社產業鏈上的每一個角色都會要重新考慮定位問題,而地接社還是應該回到服務本身,因為它本身的強項就在於非常瞭解當地的資源,可以更多承擔起產品創新、內容挖掘的功能,如研發一些新的玩法,繼續深化服務。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教授李宏則認為,縱觀中國旅遊業發展史,“批零一體”的模式最早出現,後在市場分工細化的趨勢下逐漸細分為組團、批發和地接社,在社會關係細分後,效率逐漸提高。所以,她認為短期來看,批發商並不會“消失”。但她也同樣認為,各個環節的旅遊企業會有一些變化,如零售商會逐漸集中到大品牌的名下。

市場的新空間來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產業動能來自市場主體的創新,旅遊企業的變化只是旅遊產業變化的一個縮影,“變化”才是這個市場不變的原則。(品橙旅遊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