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寫在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參觀後

作者:由 一顆蘋果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1-03-03

海昏侯博物館門票多少錢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驛馬星夜快報,前線霍去病將軍率軍隊在狼居胥山取得大捷,並在匈奴人的這座聖山舉辦了封山祭祀。漢武帝早就對這位立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豪言的年輕將領頗為賞識,此番旗開得勝,更是龍顏大悅。是夜,廣邀賓客,大宴群臣,來慶祝這世輩不曾有的輝煌戰績,殊不知期年之後這位將軍的異母兄弟霍光,會在內廷掀起了更大的波瀾。

回到那晚的席間,善長音律的寵臣李延年獻歌一曲,詞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帝嘆曰:世上哪裡有這般的佳人呢?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趁機舉薦了李延年的妹妹,帝召來一見,過不虛言,從此,李延年的妹妹成為了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漢武帝對李夫人寵幸有加,李家也自此家憑女貴,李夫人哥哥李延年,李廣利,弟弟李季等李家血脈悉數粉墨登場,巫蠱之亂太子自殺,李廣利與宰相密謀想立自己外甥劉髆為儲君,後被告發,左宰相劉屈氂全家被誅殺,李廣利遠在邊疆為戴罪立功,不惜眾將士生命貿然進攻匈奴,大敗而歸,遂投降之。一年後被更早投降的衛律設計殺死。李夫人死後,李延年,李季失去庇護,因他們之前飛揚跋扈,胡作非為誅。繼而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劉髆早薨,漢武帝駕崩,後繼之君劉弗陵早逝而無子,劉髆之子劉賀被霍光短暫推到權利的巔峰而又拉下皇位,後任者又對其處處提防,當值壯年而撒手人寰,而後其二子相繼離世,遺世血脈全部歸於塵土。帶不走的,是巨量的財富和滿懷的憤懣。

讀完這些歷史記載,我好像是看完了一本中國版的百年孤獨,一切皆從塵中來又歸於土。風一張張翻過歷史的書頁,不著筆墨,唯待後人評判。劉賀在位27天就被貶為庶人,後又封候,來到豫章舊郡。因為封地在鄱陽湖西畔,古時人稱湖為海,太陽西時為昏,故得名海昏。於是,劉賀就當了第一代的海昏侯。此時,挾持他的霍光早已離世,可新任的皇帝卻忌憚他畢竟曾承帝位,不管他準備多少的黃金珠寶覲見皆不準不受,並且府邸也被日夜監視。只能是巨量財產與他一同長眠地下。而後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南昌市關西村的一位村民正趕著雨夜騎摩托回家,路上突然竄出幾個人影,村民覺得奇怪,第二天又去此地檢視,看到一個四五米深的大洞,於是聯絡了縣裡新聞記者,後被考古學者看到後覺得是盜洞,於是,隨著文物局考古專家的介入,名震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界的巨大發現被慢慢揭開了面紗。彼時,盜墓賊已經在主墓室的正上方用電鋸開了一平方米的大洞,所幸一千年前此地發生過地震造成了地下水的淤積,並且主棺槨不像往常古墓那樣位於正中,而是參照原始房間的佈局偏於右隅,盜墓賊還沒有發現主棺,加上村民舉報及時,使得這座大墓倖免於難。

每次回家都要經過南昌,除了在火車上一閃而過的大摩天輪,南昌吸引我的更屬《滕王閣序》的流傳所在,不過我對滕王閣並沒有什麼期盼,感覺就如現在的黃鶴樓之於武漢。但今年有了更吸引我的東西,就是今年9月底剛剛開放的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當時依稀看到海昏侯博物館開幕的新聞,好像沒怎麼在意,但當我買票時,這三個字就冒了出來,然後退了機票大巴,改簽火車高鐵,給自己的行程中塞進了這趟旅程。

對海昏侯博物館的嚮往,源於小時候看的海昏侯墓的紀錄片,以及令我印象深刻的最後一集的標題—傾國傾城,這裡就不是形容人美,而是考古發掘出的金玉珠寶。小時侯我看了很多各類的紀錄片,考古這些裡印象深刻的就只有越王勾踐劍的發現和海昏侯墓的發掘,前者去年在湖北省博得以一覽千年的寒光,後者可以去參觀的機會當然不容錯過。至於說為什麼這些漢墓有如此多的財寶,因為漢代有厚葬的傳統,所以不可避免會經常遭到盜掘,所以常有十漢九空的說法,所幸我國目前發現的三個大型漢墓長沙馬王堆,南昌海昏侯,廣東南越王墓前都倖免於難或受損較小,這三座墓絕對是中國考古界的三座大山,也是國家僅有三次的集合全國各方面考古專家去保護,調研。已經去過了南越王墓,這一次機緣巧合來到了海昏侯墓。為了準備這次參觀,提前看了一天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前因後果的各類紀錄片。拜讀了考古學家的專著《海昏侯劉賀》,瞭解了各個文物的前後故事。然後,步履不停,車輪滾滾,精確算好時間,最終趕在停止入館前一個小時來到了博物館的門前。

剛下火車,南昌最先迎接我的,是重度汙染的空氣,在福州求學以來真的是好久沒見經歷過這種霧濛濛的感覺了。博物館離市區有50多公里,可以選擇旅遊大巴,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景區的大門。一路上,我發現南昌政府對這個景區投入可謂相當之大,直接修了一條市區直達景區的新路,基本都沒有轉彎與紅綠燈,大巴車只載了包括我在內5個旅客,一路暢通的到達了景區,透過司機的交流了解到現在只是一期的規劃,未來會後二期,三期的配套工程逐漸開工。想到劉賀死後二千多年還可以造福這一方百姓,心情真是相當複雜。劉賀的功過是非可以寫的太多,不想在此贅述,但這座大墓的挖掘發現價值在於為我們還原出了一個真實的劉賀,絕不只是史書上寫的那些,這也就是考古的意義吧。語言文字是血肉,歷史實物是骨骼,二者相結合才能更真實的推出歷史的真面目。

關於劉賀的一生我覺得可以用三句話總結: 一,升階納陛,弁轉移星。這句話出自千字文,即描述劉賀突然接到要當皇帝的訊息,春風得意馬蹄疾,連夜趕往長安就職。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句話是劉賀所帶領的二百多隨從被霍光下令當街腰斬時,隨從們所喊。暗示劉賀的優柔寡斷導致權利鬥爭失敗。三,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句話來自論語,被發現書於劉賀的衣鏡之上,此時他已被貶,想必每天看著這句話,心情的鬱結可見一斑。提前做完功課再去博物館真的很明智,本來還糾結要不要請講解。但後來我發現大部分文物,我不僅知道含義寓意,還能講出它的挖掘過程,甚至想去給別人去講,這種體驗果然是最好的。看了這麼多價值連城的文物,最觸動我的不是那一百二十公斤的各類黃金器物和十餘噸的錢山。反而我最喜歡的一是從衣鏡的文字裡找到用之則行這句話,二是看到劉賀親手上書的奏章:臣賀昧死再拜謹使臣行家丞事業。之前的皇帝,現在卻不得不稱臣,並且冒著一死的決心請求去到首都行祭祖之禮,可是,到死也沒走出海昏。(劉賀的隸書寫的是真的不錯)

回程的時候,看到了絕美的落日,鮮紅卻不刺眼,幾分鐘時間,從圓盤,變勾玉,再而變成一條弧線,又消失不見。前座的小男孩說出來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更想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結尾。所謂詩情畫意,寫景的詩詞曲賦自然要與書寫時的環境相映襯,邊塞詩形容江南風景自是不合,滕王閣序才屬於這裡。什麼是歷史?就像我寫下的每一個字,當它們出現在螢幕上,就已經成為了歷史,閱讀的過程就是在與過去對話,雖然是單向的,但已經足夠了。而博物館像是歷史隧道里的一面鏡子,它為我們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我們憑此得以一窺歷史的真容,也許,這就是博物館的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