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晉北之行(一)

作者:由 葉銳洪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8-11-11

三月中旬,去了山西,準確來說是晉北。途徑太原市、五臺縣、渾源縣、應縣、朔州市、山陰縣、大同市、左雲縣、偏關縣。

Day 1

到達太原。

降落後,自然而然地期待著空氣中的煤味。值得高興的是,我沒能聞到煤味,雖然當天AQI確實超過了150,不過大街上也沒人戴口罩。

到神州租車拿完車,開車去山西博物院,有點意外地發現太原人民開車很文明,比廣州人民文明很多,比川渝人民文明非常多。

此行出發之前,一直沒有什麼旅行的心態。怕安排的行程太滿,怕後幾天自己一個人出行的時候會遇到應付不來的意外。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沒有來過、傳說中民風彪悍的北方省份自駕遊,心裡確實沒底。以至於臨出發的時候,忐忑多於期待。

太原市人民用文明的架勢技術讓我稍微鬆了一口氣。

刻板印象這種事情,除非你帶著文藝青年執著的美顏濾鏡,否則大多數時候應該都會發現當地人當地事物並不會按照你所期待的套路進行演出。

當然,刻板印象之所以會得到流傳,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其偶爾會得到印證。所幸這一次並沒有。

中國各大城市都會有一個類似的地方。城市核心區域的古街,專門向遊客們販賣「本地小吃」以及臺灣烤香腸和重慶雞公煲這種在當地很難找到但在全國其他地方都能找得到的「傳統美食」。廣州上下九,上海城隍廟,北京王府井,武漢戶部巷,西安回民巷,長沙坡子街。

太原人民很實誠,就叫食品街。

晉北之行(一)

食品讓我仰望

朋友推薦了一些太原當地傳統美食,去了好幾家之後發現都是回民創始的。後來在山西其他地方好像都沒有這個現象。

Day 2

山西博物院

早上又去了一趟晉博。

通常大家會認為五胡十六國時期,山西胡化嚴重。但李零說得好,「山西大有胡氣,豈止這一段?早先就如此,後來也如此。」

東周時晉地有所謂白狄、赤狄,成立了代國、中山國,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西漢時白登之圍就發生在晉北;至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達到一個巔峰。其實大概要到一直到明清,山西才如今天這樣「漢化」吧?

在山西博物院中的一個感覺是,每當「胡化」佔主流的時候,會給原來的藝術輸入一股新鮮的生命力,在造型上會生動、寫實許多,在動物上尤其如此。

晉北之行(一)

胡人舞俑

晉北之行(一)

駱駝塑像。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宋紹祖墓出土的

晉北之行(一)

傳說中入藏於晉博但從來不會在晉博展出而是到處巡展的虞弘墓石槨。由於群眾意見過於強烈,終於在晉博看到了

晉北之行(一)

廣勝寺的鴟吻。忘了是上寺還是下寺了……

永祚寺

從晉博出來,到了永祚寺。永祚寺又稱雙塔寺。

晉北之行(一)

雙塔建造於明萬曆年間,磚制仿木結構。

雙塔的儲存狀況相當好,塔內有石梯,可以拾級而上,而且允許遊客拾級而上,這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算是少有的了。

晉北之行(一)

寺內大雄寶殿為無樑殿,也是現存最早的無樑殿建築之一(最早的是南京靈谷寺無樑殿)。無樑殿,顧名思義即不使用木製橫樑的殿,有時也會取諧音曰「無量殿」。建築主要使用磚砌圓拱支撐(中國傳統建築術語稱發券,嗯,我第一次聽到聯想到的也是超市便利店)。

晉北之行(一)

永祚寺大雄寶殿

現存的無樑殿主要集中在山西,一方面是因為山西因為交通等原因而文物儲存狀況較好以外,也是由於山西產煤,因此燒磚的成本較低。

說到燒磚成本,建築史學界一般認為明清以來才出現無樑殿這類的圓拱建築是因為明代燒磚技術的進步使得成本下降,因此得到了普及(同樣得到普及的是城牆包磚)。那應該怎麼理解在明代以前的墓葬中就普遍存在磚砌發券的情況?是因為墓葬上可以更加不計成本嗎?還是說墓葬中的結構承託要求較低所以質量差點沒關係?

就到機場接上了朋友,到市區吃過午飯,就直奔佛光寺了。

開在高速上的時候,第一次見識到了山西的地貌。

晉北之行(一)

當然也第一次見識到了山西人民的豪放,比如在高速服務區,你可以免費品嚐汾酒:

晉北之行(一)

佛光寺東大殿

人稱中國第一國保。創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現存的東大殿是在唐武宗會昌滅法以後的唐大中十一年所復建,距今近1200年了。是中國現存的兩座半唐代遺構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座七開間的大殿。

晉北之行(一)

佛光寺東大殿前有兩顆百年古樹,所以很難從正面拍攝

梁思成透過敦煌壁畫而發現佛光寺的傳說,更使佛光寺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雖然如今已經被多方論證為不實的傳說。梁林之所以動身前往佛光寺,是因為看到了關野貞《支那佛教史蹟》中佛光寺的照片。當然,關野貞本人並沒有到過佛光寺,遑論對東大殿進行考察。所以如果將「發現」定義為「將正確斷代並引入到建築史論述中」的話,那麼梁林確實是「發現」了佛光寺。

晉北之行(一)

東大殿正面。現在管理很嚴,內部不許拍照。傍晚時分,夕陽會照在大殿牆上

晉北之行(一)

東大殿轉角鋪作。出五跳,雙杪三下昂

佛光寺讓人津津樂道的一個地方是,佛寺方圓幾公里內都沒有什麼現代建築,而且海拔較高,因此在佛光寺中游覽時,所見情境,與一千多年前所見差異不大——當然,寺中一千多年前的建築,卻也只剩下東大殿這一座了。

晉北之行(一)

淡然遠山

不過,由於交通不太方便,加上佛光寺並不在臺內,在大眾中的知名度並不高,所以遊客還是相當的少,頗為清靜。

Day 3

也斯《柏林初雪》:

醒來就發現開始下雪了

對街有了一個白色的屋頂

街角有零星的白色

在五臺縣城的賓館醒來,五臺縣下雪了。

沒有白色的屋頂,但雪上有縱貫的車轍,水庫還沒結冰,不停降下的初雪使遠山模糊。

晉北之行(一)

退房。要將車上的積雪掃除。前臺沒有掃雪的裝置,給了我們兩片農夫山泉的紙皮。

同樣準備開車上五臺山的住客跟我們討論還要不要過去,一來因為下雪高速封路了,二來因為雪中開車危險。他們最終放棄了。

租來的大眾凌渡上沒有雪地鏈,但我們還是出發去南禪寺了。後來的經歷告訴我們,從理智上來說,他們是對的。

作為一個沒怎麼見過雪的南方人,坐進駕駛座的時候,我聯想到的竟然是美國小說。

理查德·耶茨《一點也不痛》:

疲憊不堪的女人推開了男朋友摸來摸去的手,坐在朋友的車上去看望因為肺結核長期住院的丈夫。

從醫院出來後,她不知道為何抽泣了起來,可能是因為丈夫的虛弱和淡漠。她站在路邊,等待著男朋友的到來,撥出的熱氣轉瞬消失在黑暗中。

這個故事有點太悲傷。這個聯想好像不是很妙。我在腦海中搖了搖頭,開動了。

路上雪一邊在下,一邊在融。雪泥顯得汙穢不堪,同時使車子容易失控,只能控制在40碼以內。去南禪寺的路上,不斷地有大貨車迎頭開來,每次都要讓開車轍,然後受大車濺起的雪泥洗禮。

南禪寺

中國兩座半唐構中的一座,三開間,結構簡潔清晰。70年代曾經落架大修,將明間和次間的圓拱門窗改成了唐風的直欞窗和方正大門。

與南方寺廟的用色素雅相比,北方寺廟往往採用硃砂紅作為寺廟的主要配色。在雪中確實尤為相襯。

晉北之行(一)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的管理員說,這是去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從南禪寺出來,我們臨時起意,決定再到豆村,看雪中的佛光寺。在去佛光寺的路上,雪停了,路中間的雪也化了大半了。

晉北之行(一)

路上沒什麼車。我們不時停下車來,拍攝路邊雪景。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期間被一輛紅色皮卡超過了。後來朋在朋友開的時候,看到了遠處的紅皮卡,心中被激起了衝動的魔鬼——開到60碼了。

然後車就打滑了。幸虧他是老司機,應對得當,及時打了反方向。一陣天旋地轉,車子停了下來,只被防護欄劃到了後葉子板和後圍。

紅色皮卡再也看不見了。

但是雪中的佛光寺還是看到了。

晉北之行(一)

從佛光寺出來,驅車前往五臺山的核心臺懷鎮。當時11點剛過,我心想到了臺懷鎮再吃午飯也不遲。

事實證明我又一次天真了。

因為我們根本就上不去臺懷鎮。

晉北之行(一)

我們開著車繞著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在距離臺懷鎮大約還有20分鐘車程的地方,一排車停了在那裡。因為坡度比較急,加上路上因為走的車少沒有了可以增加摩擦力的車轍,雪鋪滿了公路,普通小轎車根本上不去,這裡面就包括了一臺沒有雪地鏈的大眾凌渡。

大概我這次跟文殊菩薩沒有緣分吧。下次見。

不過看到了雪色中的五臺山,也是不虛此行了。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下山後,在路邊隨便找了家麵店填肚子,意外地好吃。「山西的麵食好吃」是一個正確的刻板印象。

巖山寺

沒能上五臺山,只能直接出發前往本來放在下一天的景點,繁峙縣的巖山寺。巖山寺在五臺山的東北方向,本來從臺懷鎮下山過去的話很快就能到,但當下我們只能從五臺山的西南方向出發,就只能繞著五臺山的北麓走一圈過去了。

晉北之行(一)

巖山寺附近的農田

到下午接近五點才到達巖山寺。巖山寺日常寺門緊鎖,到達後要打寫在寺門的看門人電話,讓他從旁邊的天巖村過來開門。出行之前我就從來過的朋友處記下了電話,提早打電話讓大叔開門。我們到達的時候,大叔就在門口等著——讓我們給錢。

這其實也是文物保護單位一個令人頗為尷尬的地方。其實文保單位理應都會有國家的經費支援,但據說實際到達各單位的都不多,因此很多文保單位都只有一個老頭一條狗,當然在有的地方如巖山寺就連狗都沒有。因此也才會出現南禪寺一直到90年代都有菩薩像被盜的情況出現。

所以,當你到達並沒有開發成旅遊景區的文保單位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灰色地帶:看門人說要收錢,名義是門票、香油錢等,在巖山寺的門口,看門大叔說的是「小費」。我們給了100塊。之所以說是灰色地帶,是因為這錢顯然是不應該收的,因為理論上國保單位是應該向民眾開放的。事實上,這錢也是可以不給的。此前此後過去巖山寺的朋友也沒有給錢。但當看門大叔看著你,用山西口音說「啊你們是廣東人啊」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拒絕起來有難度。這跟街頭藝術有點像:看完表演可以給錢,也可以不給錢。但當他拿著帽子伸到你面前的時候,還是比較難拒絕的。

巖山寺現存最重要的建築為建於金代的南殿,殿中儲存有金大定七年繪製的壁畫。畫師領班為王逵。王逵生於北宋末年,靖康之難後入金少府監成為御前承應畫匠。晚年,因海陵王遷都燕京,王逵所在的上京宮室被拆毀,他就在民間進行壁畫創作(繁峙當地的研究者認為王逵是繁峙人,所以晚年落葉歸根回到家鄉),其中就包括了巖山寺南殿的壁畫。

進入到南殿,我拿出了攝像燈,照亮了眼前的壁畫——當下瞠目結舌。

一是因為壁畫體量之大。儘管實現已經看過資料知道「東壁畫面高3。42米,長11。06米」,西壁與之相近,但真的站在壁畫之前,才真的為其儲存質量之好、殘存面積之大所震撼。

二是因為畫工之精湛。現存壁畫主要在東壁和西壁。東壁繪鬼子母因緣故事,西壁繪釋迦牟尼佛傳故事。此外北壁也有少量壁畫遺存。

壁畫採用傳統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構圖精巧,屋舍儼然,有如界畫般精確。

晉北之行(一)

旗幡迎風飄展,祥雲浮動,雖然是靜態的壁畫,卻充滿了動感。人物栩栩如生,秀麗祥和。

晉北之行(一)

這一方面令人不禁感嘆,宋金宮廷畫師的藝術水準之高,另一方面,也令人難免悵恨,當今殘留的宋金寺觀壁畫屈指可數,一個名聲不怎麼顯赫的民間小廟就有這般成就,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會有多少耀眼的藝術精品啊。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晉北之行(一)

大飽眼福後,驅車到達大同轄下的渾源縣城。是夜睡得很國際——

晉北之行(一)

我發誓我們沒去恆山洗浴

晉北之行(一)

一起幹了一瓶汾酒,反而睡不著了。

未完待續。

標簽: 佛光寺  巖山  山西  壁畫  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