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現在有多少人會去看戲曲?

作者:由 莊秋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8-12-30

從現狀上說,答主北京這邊戲場來回跑過不少,基本情況是:但凡演老戲(比如長安演京劇傳統戲),到處都是在場外候著要票蹭戲看的老人,以及少數好奇現場看戲曲什麼樣的旅遊者、閒人。演新戲的時候,在場的很多是拿著工作票的專家、學者、記者什麼的,真正買票看戲的,寥寥無幾。

從經濟角度看,的確現在生活水平上來了,不過一場戲動輒上百、幾百、大幾百甚至近千的票價,跟電影票、愛奇藝會員月費、網咖時長費相比,還是毫無競爭力的……

戲曲、話劇以及歌劇,無論表面上多麼紅火,在大眾傳媒的時代,永遠只能是小眾藝術。

作為不可複製傳播的舞臺表演藝術——它們的製作、運營方式,並不適合在這個看似生活水平很高的當代“火”起來。

即使某些演員看起來很“火”,也只是源於少數小圈子的自嗨,以及大眾出於不瞭解現狀而表現出的禮貌性敬畏。

這裡也稍稍離題討論另一個問題:是不是“不火”,就不好呢?

(這個問題離題主問題有點遠,但私以為,某種程度上題主在擔心這個問題)

其實,戲曲火與不火,並不是一個十分要緊的問題。因為就當前形式看,即使戲曲不會像日本的能劇一樣變成博物館式藝術,嚴格傳承;但在可見的時間內,戲曲不會滅絕。

當生存不是問題的時候,更重要的問題是戲曲存在的意義。

戲曲存在的意義到底謂何?

這問題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這裡說個簡單的:記得16年底,河南豫劇三團晉京演《朝陽溝》,場面火爆到一票難求——這是少數真的賣票能賣到滿場的演出。當栓保娘唱出“親家母你坐下”的時候,滿場跟唱,近乎演唱會。臺下很多是老觀眾,《朝陽溝》從小看到大,甚至從首演看到今天。

我相信那個時刻,他們是不在乎戲曲是否火,是否還能在這個時代生存的。因為那一刻他們已經見證了戲曲的意義,已經在戲曲身上見證到自己的意義。

個人見解,歡迎批判指正

問好題主

標簽: 戲曲  問題  離題  不火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