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明朝地方行政級別有一級叫路城,這一級別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作者:由 秋原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9-12-05

多謝

@曲筆

桑糾正,我又犯錯誤了,把答案修改過來了

路城不是在千戶所之上,是在衛城之上。

“路城”和“千戶所”,也不是一個概念體系。“路城”和“所城”才是一個體系下大小有別的概念

九邊重鎮、遼東鎮,就是這個鎮。

鎮下分路、路下有衛、衛下為所、所下管堡,堡下有烽燧墩臺。

鎮—路—衛—所—堡—烽燧墩臺,按照這麼一個由高到低順序,就是明代一個邊鎮裡的軍事駐防體系。

級別最高的是鎮城,通常是某鎮總兵官、副總兵官、巡撫的行臺公署所在地。

明朝地方行政級別有一級叫路城,這一級別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鎮—路—衛—所—堡—烽燧墩臺,這是遼東鎮的軍事駐防體系。

明代遼東設有都司,但沒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遼陽是全遼的行政中心,是遼東巡撫所在地性質相當於省會。遼西的廣寧則是遼東總兵官行臺所在地。遼東稱鎮不稱省,所以遼陽、廣寧可以說鎮城。

因為遼東邊牆把遼澤排再外,這個大大的倒V形,把遼東都司分成了東、西兩塊。

照得遼東地形,以三岔河一線之地,分為東西統理之名。雖雲一鎮,而懸絕之勢,實為兩隅。東西道里,相去三百餘裡,倉卒呼吸,不及應援。況且三岔河牆外,東西相望之間,即達虜之巢穴,每年冬末春初,遼河冰合之際,率領部落盤據其間,將欲入犯,蹤跡詭秘。俟我兵之誤,乘隙而圖之,彼直而速,我曲而遲;彼或聲東擊西,有如飄風驟雨之至,而我則顧此失彼,輒為有損無益之行。——《議改副將職銜重事權以便戰守疏》

明朝初年,遼東總兵官常駐廣寧,一旦遼東和遼北出現警巡,距離太遠,資訊傳達和兵力調動都非常不方便,所以明朝採取一些解決辦法,比如讓遼東總兵官一半年為期,分別駐坐廣寧、遼陽等地;或安排遼東副總兵官分駐遼陽。

在總兵和副總兵之下,再安排五路分守,主官是參將。五路分守具體為:開原、錦義、海蓋、寧遠、寬奠堡。

參將比總兵、副總兵的權力低。分守參將常駐的城堡,就是比鎮城次一級的路城。

到了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間,在遼東設定兩兵備道。一個是開原兵備道,“整飭開原、中固、鐵嶺、泛河、懿路等處兵務”;一個是寧前兵備道,“整飭寧遠、前衛等處兵務”

但是請注意,這個兵備道,和前面說的鎮下的守道巡道,可不是一個概念。

衛、所、堡,就好解釋了。

一個衛的指揮使行臺公署坐在城市,就是衛城。千戶所的城就是所城。

但是在遼東,依然很複雜。

因為很多的衛,沒有自己單獨的衛城,而是幾個衛都設定在同一個鎮城或路城裡。

三萬衛、遼海衛,設在開原城。東寧衛等6個衛,都設在遼陽城。廣寧衛等4個衛,都在廣寧城。

而鐵嶺衛、海州衛、復州衛、瀋陽中衛、寧遠衛等,都有自己單獨的衛城。其中寧遠衛城,即是衛城,又是路城。

標簽: 遼東  總兵  路城  衛城  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