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門道文化| 錦溪古鎮: 在水鄉聆聽江南絲竹

作者:由 文化之美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06

門道提示:農曆六月初一

在江南,古鎮是一抓一大把的,從周莊,到魯迅筆下的紹興,再到近幾年名聲大噪的西塘、烏鎮、同裡等等,但更讓人願意停留的卻是錦溪,沿著枕河人家的那些小巷子裡走,偶爾飄過一些戲迷吹拉彈唱的聲音,這種隱約婉轉的聲音裡,透出的恰恰是很多人要尋找的江南……今天門道君帶大家去江蘇錦溪,聽聽那裡的江南絲竹。

門道文化| 錦溪古鎮: 在水鄉聆聽江南絲竹

錦溪,舊稱陳墓,位於崑山市西南隅,距古鎮周莊8公里錦溪。東臨澱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礬清湖、白蓮湖,“東迎薛澱金波遠,西接陳湖玉浪平”。故錦溪歷來有“金波玉浪”之稱。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

史載,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病歿水葬於此,錦溪便改名陳墓,長達830年。1993年,恢復錦溪古名。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所以得名錦溪。如今,擁有眾多名勝古蹟的錦溪,仍然以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吸引著無數遊客。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冢,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以及“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傳說,全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都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門道文化| 錦溪古鎮: 在水鄉聆聽江南絲竹

“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是錦溪的寫照,水巷、河埠、拱橋、騎樓、廊坊、街市,二千餘年的歷史文化蘊積所調集凸現的水鄉神韻,宛若一幅動人心魄的絕妙畫卷。沈從文喻她“睡夢中的少女”,馮英子則稱她“淡抹濃妝總相宜”,已故大師劉海粟則讚譽她是“江南之最”。

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殞地。史載,南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趙昚寵妃因病歿水葬錦溪五保湖中,為懷念陳妃,孝宗趙昚在五保湖畔欽旨建廟,為陳妃誦經護墳,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陳墓”長達800餘年。

門道文化| 錦溪古鎮: 在水鄉聆聽江南絲竹

錦溪,亦自古為文人騷客薈萃之地。南宋名人衛徑、詩人夢窗、特別是明人沈周、高啟、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輩都為之留下了誦景思物的千古詩文。錦溪,因溪得名,湖蕩密佈,古橋聯袂。有著“36座橋,72只窯”美麗傳說的古鎮,橋樑密度,舉世罕見,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鎮區就有古橋36座,而且大多數古橋儲存完好,橋柱、楹聯、碑刻儲存俱全,形成了錦溪獨特的“橋文化”。

在錦溪的磚瓦博物館中,除了各種各樣的古磚,古瓦的陳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瓦當,是中國建材的一大組成部分。,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護簷和裝飾的功能,是一種特殊的瓦片。

門道文化| 錦溪古鎮: 在水鄉聆聽江南絲竹

錦溪被稱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首創國內唯一的“中國古磚瓦博物館”,其中,十分罕見的“琴磚”使遊客產生了很濃的興趣,據介紹,“琴磚”在西漢時原本是用來建築墓室的,到了明清時期,才用它來擱置古琴,由於磚是空心的,輕輕釦之,磐然有聲,可以使琴聲產生共鳴,使琴聲更加悠揚動聽,故稱之為“琴磚”。

門道文化| 錦溪古鎮: 在水鄉聆聽江南絲竹

錦溪古鎮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的美譽,留存諸多人文景觀、古蹟名勝和無數獨具明、清特色的建築。

標簽: 錦溪  古鎮  陳妃  古橋  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