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作者:由 藍五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02-11

良渚文化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遠古文明,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約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緻。

良渚文化是分佈於錢塘江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遺址和文化命名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兩鎮。

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先被發現,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這幾年,良渚文化遺址從40多處增加到135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2007年良渚古城被發現。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遺址

,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良渚古城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遺址地處浙西山地丘陵與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脈的支脈,東苕溪和良渚港分別由城的南北兩側向東流過,鳳山和雉山兩個自然的小山,分別被利用到城牆的西南角和東北角。良渚古城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東西長1500—1700米,南北長1800—1900米,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城牆底部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寬度40—60米,基礎以上用較純淨的黃土堆築,部分地段地表以上還殘留4米多高城牆。共發現六座水門。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圍,貴族住在城中央的30萬平方米的莫角山土臺上。除了莫角山巨型臺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還有中國新石器時代末期最高等級墓葬——反山墓地。莫角山土臺和反山墓地均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考古發現。在城外北偏東五公里處為著名的瑤山墓地,曾出土大批最高等級的良渚文化玉琮、玉壁等禮器。有人從田野考古學角度判斷,良渚古國的“首都”應該就在這裡。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是一座三重結構的城池,包括了宮城(莫角山)、內城與外城,控制了將近 8 平方千米的面積,差不多有 10 個故宮那麼大。這是國內發現最早的三重城池,說不定也啟發了後世許多都城的規劃。在外城區域同樣沒有發現稻田遺蹟,說明整個城裡住的都是非農業居民。外城還有許多人工堆築的臺地與河道的遺蹟,良渚人用木樁護岸,小碼頭遍佈城內,舟船可方便停泊,可以想象出當時這裡船來船往的水街盛景。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宮殿區位於良渚古城的中心,由莫角山臺地與皇墳山臺地組成,面積約0。4平方公里。莫角山宮殿區位於古城正中心,約30萬平方米,佔據了古城十分之一的面積。《呂氏春秋》記載:“” 古城宮殿區的設計明顯體現了以中為尊,以高為崇的理念。

莫角山宮殿區整體呈長方形覆鬥狀的人工營建高臺,臺體底面東西長約630米、南北寬約450米。宮殿區共發現35座建築基址,面積多為200至900平方米,朝向多正南北,少數東西向,排列有序、規劃嚴謹,房屋地面略高於所處地坪,由較純淨的堅硬黃土堆築而成。包括大莫角山、小莫角山,烏龜山三個宮殿臺基(臺基上發現多處排列有序、結構考究的建築基址。)及舉行重要活動的沙土廣場(位於大莫角山西南、小莫角山南部以及烏龜山之間,面積約7萬平方米。)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莫角山臺地營建時,西部利用了一座自然山體,東部先用青灰淤泥堆築基礎,部分割槽域用草裹堆築,達到一定高度後,再用黃土堆築,邊緣以板築方式加固。土臺的人工堆築厚度最高達16。5米,土方總量達228萬立方米。並且是在短時期內堆建起來的,因為十幾米的高臺土層之間並沒有間歇的現象。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莫角山宮殿區工程結構分層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莫角山宮殿建造復原模型

考古發現最大的房址面積達到 900 平方米,留下來的大型柱洞與木構痕跡讓人不禁暢想這五千年前宮殿的恢弘。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良渚人利用自然山體,建造了總長6公里、寬約20到150米的圓角長方形城牆,圍合出一個280多萬平方米的城市。良渚古城營建於溼地之上,溼地的土壤粘性和牢固性較差,建造城牆的時候需要鋪墊石頭地基,並使用山坡上具有較好牢固度的黃色粘土堆築牆體。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考古發現的西城牆遺址

新石器時代-城池-良渚文化

石塊起到加固作用

從目前良渚文化的考古地圖上看,除了以莫角山為中心的良渚遺址群,在浙江臨平周邊,嘉興地區的海寧、桐鄉、海鹽周圍,以及蘇南和上海等地,均較為集中的“成片”存在一些良渚文化遺址。而片與片之間,遺址的分佈較為稀疏。這樣的“片區”是否代表了當時的一個政治實體還不好判定,這些“片區”在當時是否由以莫角山良渚古城為都城的良渚古國控制也沒有相關證據,但良渚遺址群的發展水平最高是無疑的。

標簽: 良渚  古城  莫角山  堆築  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