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寒假社會實踐丨千年關林 千古信俗

作者:由 情繫水源心繫文遺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24

為積極響應共青團河南省委下發的關於開展萬名大學生“返家鄉”沿黃河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透過文化尋訪,講好“黃河故事”,守好文化遺產,延續歷史文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情繫水源、心繫文遺”社會實踐隊隊員返回家鄉河南洛陽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關公信俗”為主題開展了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隊員來到了關林。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關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信俗”的遺產地,也成為了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

寒假社會實踐丨千年關林 千古信俗

(洛陽關林廟大門)

寒假社會實踐丨千年關林 千古信俗

(與工作人員合影)

關公一生所體現出來的“忠義仁勇”,是關公文化的精髓,也是關公精神的實質與核心,為海內外炎黃子孫所推崇。在尋訪中,工作人員向我們詳細地講解了關公信俗的興起、產生與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關羽逐漸被神化,隋唐時期成信俗”。東漢建安年冬,關羽大義歸天,曹操將關羽首級葬於洛陽,人們或讚譽關羽的勇猛仁義,亦或批評他的驕傲自大,褒貶不一,民間信俗尚未形成;隋唐時期關羽逐漸被神化,關公信俗開始產生,關羽被列入武廟,已經從民間祭祀進入國家祭祀的行列。

“宋元時期大發展,祭祀關公香火盛”。宋元時期關公信俗不但在民間廣為流傳,統治者出於維護自身統治的考慮,對關羽多次加封,釋、道兩家也極力推崇關公,隨著崇信關公的人數不斷增多,全國各地大量祭祀關公的廟宇開始出現,舉辦的廟會也規模宏大、香火旺盛。

“鼎盛時期在明清,祭祀關公成定製”。明末,隨著內憂外患的形式加劇,關公地位逐步提高,萬曆年間,稱號從王爵升至帝位。以官方為主導、以廟會為表現形式的關公信俗已成為百姓國家的大事,對關公的崇拜推向至高無上的地位。

寒假社會實踐丨千年關林 千古信俗

(戲樓—又名“千秋鑑”是祭祀關公時獻戲的舞臺,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

此外,工作人員還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是由明清時期秋季祭拜武聖關公的皇家祭祀典傳承而來。從1994年開始,洛陽關林順應海內外華人祭拜關公的要求,按照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中華美德溝通同胞親情的宗旨,以“尋根聯誼 開放發展”為主題,首次舉辦大典,為全球華人搭建祭祀平臺,自2011年起,朝聖大典恢復了清代咸豐年間皇家祭關典儀,同時增加海峽兩岸關公文化論壇、金秋關林民俗文化廟會等內容,成為關公信俗發展的又一平臺。

寒假社會實踐丨千年關林 千古信俗

(朝聖大典開幕)

千百年來,關公的忠、義、仁、勇、信等形象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典範,關公文化已積澱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深入挖掘關公文化中的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宗教價值,也是對關公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大突破。

寒假社會實踐丨千年關林 千古信俗

(《關聖帝出巡降福圖》)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要真正把關公文化與時代特點相結合,基於善良的基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增強國人的凝聚力、向心力與文化認同感,實踐普世價值。

“情繫水源,心繫文遺”社會實踐隊

聯絡人:鄭博文

標簽: 關公  信俗  關羽  關林  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