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

作者:由 Alice Yang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8-08-29

快結束的假期裡,各種培訓班、夏令營、遊學專案眼花繚亂,早就有家長在網上感慨“

在北上廣月薪三萬竟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而其中大部分支出是在外國遊學”……

對於孩子來說,假期能跟爸爸媽媽一起到處走走,能體會親子間美好的歸屬感和互相依靠感,這是極好的!

想帶孩子見世面、增長見識~方法和地方很多!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不如用心陪著孩子去這3個地方:

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

01 民風淳樸的鄉村

都說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他們也確實缺少吃苦和見識貧苦的機會。

在某節目中,宋小寶說出了現在的自己把家越來越往農村搬、讓孩子在老家縣城裡上學的理由:

“每個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在別人的眼裡好像說你離城市這麼遠,孩子接收不到那麼好的教育。

其實我自己這一生是怎麼走過來的,我自己最清楚。

我七歲的時候和家人一起搬去小興安嶺的山村裡生活。

常常走路,就可以聽到蛇的“嘶嘶”聲,摘下來的野山梨放在框裡要用蒿子蓋上……

那兩年是我小時候最幸福的時光。

我沒有必要讓孩子那麼早、這麼快地去感受那份什麼浮華啊、榮華富貴那些東西。

首先不要給他那麼大優越感,才會懂得去珍惜。

孩子需要接受教育,最關鍵的是要先會做人,再學做事。如果不會做人,你教的再好、學識再好,他也一無是處。

我現在把家越來越往農村搬也是因為這個。“

宋小寶的育兒觀在當今的社會都是很少見的,當然這樣的觀點並不適合所有的家長,但是總有可取之處。

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孩子的身心成長需要知識和毅力。

而假期,正是開啟新的體驗生活的好時機。

讓孩子到農村走走,既開闊眼界,又增長見識。

和孩子一起學做各種農活,實地見識收割小麥,採摘水果和野菜……等等,這也與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相符。

親身經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生活,相信孩子能更好的理解和珍惜父母賺錢的辛苦和不易。

沒有經歷過貧苦的生活,又怎麼懂得珍惜眼下的幸福呢?

況且,你不給孩子吃一點苦,世界會讓他很苦!

02 書店/圖書館

科學實驗證明:早期閱讀對孩子智力發展有重要影響。

為了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家長會買各式各樣的書。

剛開始,孩子能安分守己的坐在椅子上看書,可只要聽見動畫片的聲音,下一秒孩子準是坐在電視機前的。

特別是在暑假,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監督,自控力弱的孩子,生活和學習上很容易變得“懶散”。

圖書館,便是一個幫助孩子學習的最佳場所。

人民日報曾刊文,書店也是圖書館。

書有價值,但對於多數人來說,購買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這便是圖書館的價值。

我的好友每週末都會抽出半天時間,帶上5歲的兒子去圖書館坐坐。

他說,書有價值,但對於多數人來說,購書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這便是圖書館的價值。

孩子7歲前是閱讀養成的關鍵期,是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朋友每週六、週日都會帶孩子去圖書館讀書,長期堅持會讓孩子養成安靜讀書的習慣。

不得不說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安靜的氛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秩序感使他們心中充滿肅穆與虔誠。

是啊,你不帶孩子去,你怎知孩子不喜歡?

成千上萬的藏書本身,就是一場教育——它讓孩子知道知識是無窮的,小有成就也不能驕傲!對知識的敬畏會是他們一輩子的財富!

誠如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

有空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吧!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讀哪一本書,這樣孩子在挑選過程中,對讀書產生了興趣,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成長。

相信一個愛閱讀的孩子,一定會帶給你很多驚喜。

03 課本內的名勝古蹟

電影《後悔無期》中,有這樣一句臺詞,“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單純的書本知識不足以成為人生的力量,書本知識加上實踐知識才真正能幫助孩子找到力量,重在增加閱歷和涵養。

帶孩子外出旅遊,如果只是走馬觀花似的遊山玩水,很難讓孩子投入其中。

比如,蘇軾《題西林壁》的廬山、杜甫《望月》的泰山、寇準的《詠華山》、李白的《登鸛雀樓》、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等等。

對孩子們來講,研學才是目的,旅行只是載體。

反正暑假也是要出去走走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何不利用暑假帶著孩子去尋蹤課本呢?

入學之前的每個學生的基礎差距都不太大,但每個假期一定是學生偷偷變優秀的好機會!

而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絕對比任何興趣班強100倍!

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你會發現,有的孩子給人感覺特別“優秀”:他們彬彬有禮,寵辱不驚,性格活潑開朗,不怯場,還非常有主見;

但有的孩子就特別熊,粗魯無禮,害怕生人,唯唯諾諾放不開,什麼事情都要徵求父母的意見。

為何會有如此的區別呢?

原因就在於“見識”的不同。

“見過世面究竟有多重要?”其中一個回答讓無數網友產生共鳴:

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見過世面的她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為什麼有的孩子特別“優秀”?

前幾天和幾個好友聊到這樣一個話題:你見過特別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長什麼樣?

然後大家就紛紛列舉了身邊“優秀孩子”的父母們。

雖然大多數都是企業家、大學教授、高知人群,但也有一些家境很“普通”的父母。

比如,來到遊樂場,孩子們都想去玩摩天輪、海盜船,他卻想嘗試“畫個可愛的小丑妝”,原因是“我已經坐過摩天輪和海盜船了,我想化個妝,拍個照給爸爸看,看看爸爸還認不認得出我!

好友B說,有位媽媽,現在在做家庭主婦。他們沒有買房,還住在單位分的一個只能居住的老小房子裡,物質方面也極為簡樸。但她工作經常需要出差到處跑,她就帶著孩子一起(從還未斷奶的時候)。

所以她的孩子雖然還不到6歲,卻像個“小大人”,不僅一點不怕生。

在別人問她事情她如果不知道,就會禮貌地承認不瞭解,並給出“可以百度哦~”的建議;也可以在受到熊孩子誤解的時候,說“媽媽我不理他就是了。您不是說過,話要說給懂的人聽嗎?”

這樣的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差。

我深深感到,家教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也正應了那句話:好的教育,就是要拼爹媽啊。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但他們的背後一定有“有眼界和高度”的父母。

見識多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影響?

海明威曾說過: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去,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這句話現在還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最後都會成為你身體和思想的一部分。

所以,儘可能多地讓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結交外面的人。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就是見世面的重要性。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是提升思想認識的深度,那行萬里路就是開闊你視野的廣度。

所以,讓孩子見世面到底有什麼意義?

因為見過世面,孩子們就更容易對物質保持一種天然的寧靜,對慾望有天生的收斂,他們不需要用買買買來滿足自己,而是對精神有無限的渴求。

他們會知道,一個人不應該囿於江湖,而是應該走南闖北。一個人非常努力,就可以有機會成功。

見世面給予孩子的一切,帶他們走過的路,見過的人,都將在他們的歲月裡熠熠生輝,永生留存。

讓孩子見世面一定要很有錢?

或許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有見識”的優秀之人,但沒有誰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是這樣的。

這時候作為父母的,則是能將外界一切新鮮事物傳達給孩子的最佳人選。

父母見過世面,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想讓孩子有見識,那自己也要成為有見識的父母。讓孩子明白世界的廣袤,未來的寬闊,讓孩子懂得努力的意義,這樣他們就才會有平和的內心和生機勃勃的勇氣。

我們不能讓自己孩子的世界,只有方圓幾里地,我們希望他看到的世界,是開闊的、豐富的、美麗的、多樣化的。

但讓孩子見世面一定要花很多錢嗎?答案是否定的。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同於有錢的父母。不然那些土豪為什麼還是教育不好孩子呢?

我覺得有位成功的媽媽說得很好,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不是帶孩子去報個班旅個游去外面晃盪一圈就可以培養出來的。

因為那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只能將這些經歷過的路途化成腦海裡的一副畫面,卻不能融入他的靈魂之中,成為自己終身散發的氣質。

作家龍應臺也曾說過:“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控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有些家長物質生活並不好,但他們透過努力、勤奮,對萬事萬物的平和,對所遇到之人的真誠,言傳身教地直接影響到孩子身上。

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

因為:

父母的見識和眼光,比父母的金錢更重要;

父母的放手和鼓勵,比處處幫孩子鋪路更重要;

父母的高效陪伴,比讓孩子報夏令營出國更重要;

給孩子準備一屋子書,比給他買800萬的學區房更重要。

很多事,是不需要花多少錢的。

比如,週末帶著孩子一起讀一本課外書。也許,這就足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孩子保留無盡的幻想。

見世面對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父母的眼界、高度和思維,也決定了孩子能見多大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