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跟華杉學《孫子兵法》之作戰篇:廟算完,就作戰?不,還得再算一算!

作者:由 夢不凡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04-06

跟華杉學《孫子兵法》之作戰篇:廟算完,就作戰?不,還得再算一算!

算完“五事七計”,某國君感覺自己勝戰的基本面比較大,於是找來孫軍師,問到:“軍師啊,按照你的方法,我們詳細的算了算,感覺我們能贏,你看是否開戰?”

孫子搖一搖頭,沉吟道,“國君先等一等,還有一些問題,還請國君進一步算算。”

01 能否打得起?

有了基本面,還得細算操作面。

以十萬大軍出征為基本單元,算一算打仗的補給問題。

出發前,十萬大軍,作戰部隊七萬五千人,作戰車輛一千輛,作戰馬匹四千;保障部隊兩萬五千人,帶輜重灌備及各類保障物資。

出發後,仗打到哪裡,給養就要跟進到哪裡;路程越遠,損耗越大,比如千里為例,需二十人的口糧,才能運一個士兵吃的上去。

此外,還有來賓招待費,車輛維修費,運輸損耗費,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錢。

就算是經過文景之治、糧草如山、串錢繩斷的大漢朝,也經不住漢武帝的連年征戰,最後不得不頒發《輪臺罪己詔》。

孫子問,“漢武帝都打不起,我們能不能打得起?”

02 能否拙速求勝?

關於“拙速”二字,我既不同意百度“拙於機智,然成於神速”的解釋,亦不認同華杉老師稱之為“老老實實的速決”。

我理解,“拙”與“速”,是兩個獨立的含義,對應於後文的“巧”與“久”。

所謂“拙”,就是聚焦絕對的實力較量,不要關注奇謀巧計;所謂“速”,就是要速戰速決。

為什麼?

因為越是簡單直接的實力較量,對其它條件的依賴性就越小,就越有可能速戰速決;而越是追求奇謀巧計,就越需要諸多條件的配合、越需要等待時機,整個戰事就會越拖越長。

那麼拖長了有什麼後果?

後果很嚴重,危害相當大。

一則,可能導致諸侯列國乘機叛變,後院起火,首尾不接。

二則,可能導致國家民不聊生。遠征,因為長久的後勤保障,導致人不能種地、牛不能耕田,百姓不得不貧窮;近守,因為長期駐軍,導致物價上漲,百姓跟著遭殃。更重要的是,時間一長,國家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徵稅,最終導致國家破產、人民破產。

孫子問,“一旦打起來,我們有絕對的實力速戰速決不?”

03 能否以戰養戰?

當然,要解決持久戰帶來的兵員損耗和後勤補給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關鍵看能不能以戰養戰。

標準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役不再籍,糧不三載”。換句話說,就是帶一次兵出征就能解決戰鬥,中間不要再從家裡補充兵員;最多帶兩次糧草,去的途中和回來的途中補充就可以。

辦法是什麼?

也很簡單,“因糧於敵,取用於國”。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槍、沒有炮,找我們的敵人要”。找敵人要一斤米,至少相當於我們自己從家裡帶二十斤米。

孫子說,“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關鍵看敵方是否可取,我方能否取得到?”

04 能否同仇敵愾?

要找敵人要東西,敵人又不會乖乖的送給你。

怎麼辦?

只有先打敗他,讓其丟盔卸甲、丟三落四,方能有所獲取。

怎麼才能打敗敵人?

一個詞,“同仇敵愾”。

一則怒,如燕國攻打齊國過程中,齊國守將田單使間,讓燕軍挖了齊國守城將士的祖墳;如解放戰爭期間,我軍組織的“訴苦會”等,就是激發共同的怒氣。

二則賞,正如曹操註解道,“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就連近世大儒曾國藩,也會許諾,“破城之後,大搶幾日”。

當然,獎賞也不是雨露均霑,要不一點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主要就是賞那個第一個殺入敵陣、登上城樓的。一次賞錯甚至比一次罰錯的危害還要大。

孫子說,“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帶兵人,做到這些呢?”

問完這四個問題,孫子靜靜的看著國君。國君的臉色十分難堪,趕緊搪塞道,“容我想想,下回再說、下回再說吧!”

標簽: 孫子  國君  能否  速戰速決  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