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風流才子、富貴閒人…我是被誤解太久的杜牧

作者:由 慢火車閱讀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0-11-27

01

唐文宗年間,洛陽的一座豪華府邸內燈火通明,笙歌陣陣。

這裡是著名的東都,退休幹部和貴族名流聚集,白居易、劉禹錫等大詩人都在此買房養老。

這些名流權貴們時常聚會、辦派對,最受歡迎的派對當屬退休幹部司徒李昕家的,原因很簡單:他家美女(歌舞妓)最多。

這一天李昕又一次大辦宴席,邀請了全洛陽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正在家中招待貴賓,僕人送來口信:老爺,您是不是沒給監察御史杜牧發邀請函啊?

李昕道:小小的監察御史,我哪有空招呼他?

僕人臉色一變,怯怯地說:杜大人最喜歡參加這種派對,他讓人傳話,說想要份邀請函。

李昕不想得罪人,只得趕緊讓僕人給杜牧送帖。

杜牧春風滿面地來到李昕府內,也不把自己當外人,直接選了個好位置,倒上三杯美酒。

他環視著滿屋子的佳麗,大大咧咧地問道:聽說有個叫紫雲的妹子,是哪位?

李昕指著一位美麗絕倫的少女說道:就是她了。

杜牧凝視那位少女許久,讚許道:果然名不虛傳,你把她賜給我吧!

李昕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心裡忍不住罵道:臭小子,跑到這兒來耍酒瘋,有錢長得帥了不起啊……

其他歌妓聽到這話紛紛轉過頭看著他竊笑。

杜牧豪氣地將三杯酒一飲而盡,當即作詩一首:

兵部尚書席上作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偶發狂言驚滿坐,三重粉面一時回。

誦完詩,杜牧爽快地起身離去,意氣飄逸,旁若無人。

江湖人稱小杜的杜牧,和我們熟悉的老杜——杜甫的畫風就是這麼迥異。

一個是喜歡45度角望天的憂國憂民大詩聖,一個卻是習慣流連於青樓的風流浪漫公子哥。

杜牧的風流債的確不少,連他自己都不打自招: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樣坦誠自陳,反而顯得小杜的坦蕩和瀟灑。

事實上,杜牧從來就不是一個薄倖的人,更不是一個輕浮的人。

02

公元803年,位於唐朝首都長安市中心的名門望族京兆杜氏府中傳來一聲聲嬰兒的啼哭,杜牧出生了。

好事成雙,這一年杜牧的祖父杜佑升任宰相,家族的聲望達到頂峰。

杜牧家有多顯赫呢?

當時人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小杜家不是一般的豪門,而是豪得要上天那種。

從魏晉南北朝以來,杜牧家世代出高官,已經顯貴上百年了。

家族中的名人一抓一大把,如西晉名將

杜預

,官至當陽候;唐朝詩人杜審言,與蘇軾的祖先

蘇味道

同為“文章四友”;而杜牧的唐哥杜琮還迎娶了唐憲宗的長女岐陽公主,家族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和賈寶玉家比起來有過之無不及。

四個字:牛逼哄哄!

說起來,老杜和小杜五百年前還是一家人,老杜是杜預的13代孫,杜牧是16代,血統稀釋了十幾代,依舊是貴族,這基因當真是開了外掛了!

杜牧對這位共享一個遠祖的親戚杜甫佩服至極,他曾經稱讚道:

“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

李白和杜甫的詩像大海一樣深邃,韓愈柳宗元的文章像天空一樣遼闊。這四個人可以和古代的偉人一決高低。

“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心情不好的時候讀杜甫的詩和韓愈的文章,就像美麗的麻姑幫我抓癢癢一樣。

(杜甫:你該洗澡了。)

對於自己的家世,杜牧曾不無自豪地說:

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

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我家住在長安市中心的豪華四合院兒,世代出高官。

家裡有錢有權也就罷了,還有文化: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家族中文化人的傑出代表就是祖父杜佑。

杜佑不但官做得高,學問也極為了得。他苦心鑽研學術,窮畢生精力編寫了多達200卷的《通典》,這是我國第一部最有影響的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

杜牧深得祖父的真傳,自小勤奮苦讀,不僅熟讀文史經典,而且特別沉迷於兵書。

明明可以靠家世,偏要靠才華。

在貴族式教育的薰陶下,杜牧逐漸長成一位能書善畫,文韜武略兼備的翩翩美少年。

然而就在他十歲這年,家庭突遇變故。

先是三朝宰相的祖父去世,過了不久,父親也離世了。

杜牧和母親、弟弟杜顗只得相依為命。

父親雖然留下了一套30多間房間的豪宅,但由於他們不善理財,房子被拿去抵債,奴僕紛紛出走,8年中搬了10幾次家,一家子的生活陷入困境。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慣了貴族少爺的杜牧一下子遭遇這麼大的變故,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

苦難有時也是一種財富,杜牧本身就胸懷大志,關心現實,經歷了生活的磨難,更加深了他的思想境界。

公元824年,唐穆宗暴病身亡,16歲的

唐敬宗

登基。

唐敬宗和他老爸一樣,是個荒唐的傢伙,人稱兒皇帝,不像個皇帝,而像個頑劣的孩子,喜歡踢球、看人打架,還喜歡大晚上捕狐狸。不思進取,荒淫無度,這能當好皇帝才怪

有一次,唐敬宗準備出巡洛陽,提前叫人大修宮殿和沿路的行宮。

杜牧聽說這件事,寫了一篇《

阿房宮賦

》。

文章極力鋪陳秦始皇營造的宮殿之豪華、壯觀,結尾則十分尖銳地指出:

那麼強大有錢的秦國,還不是滅亡了。秦國滅亡的原因就是好大喜功,窮奢極欲,而某些人還不知道以史為鑑……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這篇感諷時事,文筆華麗的文章將杜牧的才氣和見識展現得淋漓盡致,一發表就引起了轟動。

文人才俊無不驚歎:這個京兆杜牧,未來可期呀!

03

公元828年,26歲的杜牧前往洛陽參加科舉考試。

說是考試,其實應該叫保送。

由於杜牧的門第和才氣實在太高,考試前就有20多位朝廷政要搶著給杜牧寫推薦信,陣勢堪比清華北大搶高考狀元,其中太學博士吳武陵尤其出力。

這一屆的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崔郾,出發去洛陽主考前,許多賓客前來為他送行。

太學博士吳武陵騎著小毛驢晃悠到主考官門前。

崔郾連忙出門接待:喲,吳大人,什麼風把您吹來了?

吳武陵輕描淡寫地說:沒事兒,我吃飽了出來消消食。對了,昨天我在太學院查崗,看到太學生們圍在一起爭看一篇叫《阿房宮賦》的文章,你說奇不奇?

崔郾十分配合地問:學富五車的太學生們都要爭相閱覽的文章,想必不一般哪。

吳武陵道:老夫也是這麼想,拿過來一瞧,當真是天下奇文,我知道你太忙還沒空看,特地列印了一份兒帶給你。

說著吳博士就搖頭晃腦地朗誦了起來。

崔郾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吳武陵見狀,忙道:這位京兆杜牧有王佐之才,你非得選他作狀元不可。

崔郾面露難色:這個……你來晚了,狀元已經有人了。

吳武陵道:那就委屈一點,第三名吧。

崔郾:第3名也有人了。

吳武陵繼續討價還價:第五名總可以吧?

崔郾不回答,吳武陵面露不悅,怒道:不成的話把文章還給我。

崔郾見老頭生氣了,趕緊安撫:就第五名了,成交。

崔郾回到宴席跟賓客宣佈:剛剛吳武陵博士推薦了一位第五名的人才,前宰相孫子杜牧。

眾賓客交頭接耳:聽說那個杜牧不拘小節,花邊新聞可多著呢!

崔郾只得說:我已經答應了吳武陵,杜牧就算是屠夫,我也不能反悔了。

成績出來,杜牧果然是第五名。

雖然杜牧這進士得來跟買菜似的,但在不久后皇帝親自主持的制科考試中,杜牧憑著實力再次入選,可見杜牧同學不是隻有門第和顏值高。

一年之內連中兩榜,無限光明的前景就在眼前。

杜牧心情大好,騎著高頭大馬與其他30多位新科進士們上街兜風。

洛陽的春花還沒開,他卻已經心花怒放,寫信囑託在長安的友人:趕緊準備好酒席,少爺我很快就帶著我的錄取通知書回來啦!(釀酒意為辦酒)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年少成名,金榜題名,人世間多少人汲汲以求的夢想都讓20歲出頭的杜牧實現了,他難免有些膨脹,自認為天底下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

一次他和朋友們去終南山的蘭若寺遊玩,和一位僧人閒聊,那位僧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儲備豐富,卻唯獨不知道他的名字,居然問他:這位施主叫什麼?看著好面生。

同伴說:他是京兆杜牧,出身世家,剛剛高中進士和制科,你竟然不知道?

高僧顯然沒有關注新聞,大大的光頭上寫滿了問號。

杜牧像被潑了一盆冷水,有些失望。

但他轉念一想,若有所悟:禪門清淨之地,於塵世間的名利無所在意,的確值得敬佩啊!

贈終南蘭若僧

北闕南山是故鄉,兩枝仙桂一時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覺禪門氣味長。

04

在中央做了半年的秘書省校書郎,杜牧便應祖父的世交、江西觀察使

沈傳師

之邀,前往江州幕府擔任掌書記。

此後10年,杜牧除了幾年短暫任職京官,其餘時間一直都在地方幕府任職。

眾所周知,江西有個著名的網紅景點,叫

滕王閣

一次沈傳師在滕王閣上設宴,13歲的歌女張好好在宴席上唱歌助興。

少女美妙的歌喉令眾人傾倒,沈傳師當即贈送給她一些價值不菲的禮物。

青春美貌的少女和風流俊雅的才子,在這千古名樓上相遇,似乎理應發生點什麼。

然而現實不是偶像劇,張好好被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看上,並納為妾室。

此時的杜牧在世交長輩面前還是比較收斂的,然而等到沈傳師去京城任職,杜牧被牛增孺招入幕府,他的浪子本性終於再也藏不住了。

牛增孺幕府在揚州,揚州是什麼地方?大唐詩人是這麼形容的: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王建《夜看揚州市》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張祜《縱遊淮南》

唐朝的揚州不但繁榮、富庶,而且美女如雲,夜生活豐富,年輕氣盛的杜牧自然沒能抵擋住誘惑。

牛增孺器重杜牧,讓他擔任撰寫重要公文的掌書記一職,卻並不嚴厲約束他,從不要求他打卡,也不要求他加班。

工作輕鬆,又有穩定收入的杜牧開始放飛自己,日日去夜店酒吧夜總會報到。

長得帥又有才,夜店小王子杜牧混得如魚得水,經常騎著寶馬上街遊玩。

駿馬宜閒出,千金好舊遊。

喧闐醉年少,半脫紫茸裘。

轉眼3年的任期結束,杜牧即將入京擔任監察御史,結束7年的幕府生涯。

臨走前,他最捨不得的就是那些相好的姑娘們。

他含情脈脈地給一位13歲的妹妹寫到:

13歲的你,就像二月樹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那些躲在珠簾後面的小家碧玉加起來,

都比不上你一個。

贈別二首·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白天剛告別那位甜美的少女,晚上又要去跟另一位憂鬱的佳人告別。

只見杯盤狼藉的桌上,兩人舉杯對飲,試圖用沒心沒肺的玩笑掩蓋滿腹的深情。

然而舉起酒杯,卻只能無力地苦笑。

桌上的蠟燭默默地燃燒,彷彿要替人把眼淚都流乾淨了。

贈別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終於挨個告別完了,可把杜牧累得夠嗆。

他提上行李準備上路,這時候老領導牛僧孺拍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小杜啊,我很欣賞你的才華,但我有個忠告要送你,年輕人貪玩很正常,但要注意身體啊!

杜牧嘴硬答道:我一向很注意,不勞領導費心。

牛僧孺笑而不語,隨即命令屬下拿來一個竹箱,從裡面掏出一疊疊小紙條。

只見那些紙條上寫著:某年某月某日,

杜書記

去了某個酒吧,安全;某年某月某日,杜書記去了某個夜總會,安全;某年某月某日,杜書記去了某個女孩家,安全……

原來領導擔心自己的安全,每次外出都派人暗中保護。

杜牧又是羞愧又是感激。

很多年後他回想起這段年少輕狂的日子,意識到自己在最該有所作為的年紀流連於溫香軟玉,以至於蹉跎了歲月,他彷彿大夢初醒,懊悔不已地說:

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是有著遠大抱負的,一個20歲出頭就能寫出《阿房宮賦》的人,怎麼可能只是個淺薄的富家子呢?

事實上他的志向和杜甫很像,杜甫立志: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而杜牧平生的理想就是:

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

不僅如此,他還明確表示希望:

絃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平定藩鎮叛亂,維護祖國統一)

腥羶一掃灑,兇狠皆披攘。(打擊黑惡勢力,維護社會穩定)

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發展經濟,建設小康社會)

這樣的杜牧,難道不是正能量滿滿的五好青年嗎?

事實上,對當時的許多重大政治事件,杜牧都透過文章和詩歌發表了十分有見地的看法,比如反映藩鎮問題的長詩《感懷詩》,頗有老杜關心民間疾苦的情懷:

夷狄日開張,黎元愈憔悴。

邈矣遠太平,蕭然盡煩費。

還有著名的諷刺安史之亂的名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就在他滿懷雄心壯志地回到長安,準備在政壇上大展身手的時候,前方等待著他的,卻是一場極為兇險的狂風暴雨。

05

此時的長安,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晚唐的政壇危機四伏,外有藩鎮割據、異族入侵,內有宦官亂政,牛李黨爭,件件都讓人頭痛。

唐文宗對宦官干政深惡痛絕,一心想趕緊拔掉這顆毒瘤。奸臣鄭經和李訓因為迎合皇帝的意思,很受器重,當時人人都傳言鄭經很快就要做宰相了。

李甘是杜牧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一起考上制科的同年,他聽到這個傳言,耿直地說:如果鄭經擔任宰相的詔書下來,我就把它撕了!

詔書下來,鄭經沒有選上宰相,然而這個樑子是結下了。

鄭經在皇帝面前告狀,藉故將李甘貶出京城,李甘後來死在了貶地。而另一個好友李忠敏也因為反對鄭注,自己辭職歸隱。

杜牧眼見兩位好友相繼遭人迫害,卻無力相助。朝中奸人當道,危機四伏,杜牧果斷上書請求調配到洛陽任職。

這一決定使得杜牧僥倖地躲過了那場無比兇險的政變,但他卻無比自責當初因為恐懼沒能為好友挺身而出:

每慮號無告,長憂駭不存。

隨行唯跼蹐,出語但寒暄。

就在當年的11月,甘露之變發生了。原本由鄭注策劃準備將宦官一網打盡的行動,被

仇士良

等人發覺,發動反攻,包括宰相和鄭注在內的一千多位官員被殘殺,宮廷中頓時血流成河。

經過這次事變,宦官氣焰更加囂張,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

杜牧驚魂未定,只覺世道兇險,他登上城樓,一種深深的無力感迎面襲來:

題敬愛寺樓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樓。

獨登還獨下,誰會我悠悠。

杜牧鬱鬱寡歡地在洛陽街頭閒逛,走到一家尋常的酒家門口,見一位女子正在當盧賣酒。

只見她穿著樸素,面帶疲倦,卻掩不住清秀的容顏。

杜牧看著十分眼熟,良久,他終於驚道:張好好!

那位女子驚訝地抬起頭,見到10幾年未見的故人,頓時淚光盈盈,生意也不做了,拉著杜牧一陣嘮嗑。

世事變幻,幾年前炙手可熱的美貌歌女張好好已被沈淑師拋棄,如今只得在洛陽賣酒為生。

張好好也十分驚訝:才幾年沒見,怎麼你的鬚髮都發白了?

杜牧於是與她互訴遭遇。

天涯淪落,兩人不禁感慨,一邊聊天,一邊追憶往事,唏噓不已,直到天黑才分別。

回去後杜牧不無感慨地為張好好寫了一首長詩《張好好詩》。

06

公元837年,相依為命的弟弟來信,告訴杜牧自己的眼病又加重了。

杜凱自小有眼病,如今嚴重到即將失明。杜牧憂心如焚,立即請假找名醫一同前去揚州照顧弟弟。

再次來到揚州,杜牧全然沒有去遊玩的心情。

他們住在遠離城區,環境幽靜的竹西寺。

雨後蟬鳴聲聲,松桂飄香。寺廟的臺階上青苔遍地,只有鳥兒來訪。

清晨的薄霧中古樹森森,斜陽照著小樓。

誰能想到這樣幽靜的地方,卻屬於聲色犬馬的揚州呢?

題揚州禪智寺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因為四處忙著給弟弟尋醫問藥,杜牧已經請假超過百天,按照規定算自動離職。

跟弟弟的病比起來,失業倒不算什麼。但很快他就發現沒有了收入,他和弟弟一家老小生活都成問題,更沒法給弟弟治病。

為了養活兩大家子人,杜牧只得給在宣州的熟人寫信,求在幕府的一份工作。

幾年前自己曾在宣州幕府任職,如今兜了個大圈子又回到這裡,杜牧不禁有種恍如前世之感。

回首工作以來的這十年何其瀟灑,每天都有美酒相伴,又時常在江南美景中留戀,外人看來多麼光鮮。

然而只有自己知道,光陰蹉跎,壯志難伸,我的憂憤又有誰能懂?

自宣城赴官上京

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淹留。

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

千里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

塵冠掛卻知閒事,終擬蹉跎訪舊遊。

在宣州沒多久,杜牧又被召回京城擔任京官。

然而杜牧和京官似乎八字不合,每次都呆不久。不到4年,杜牧就被單位高層移出群聊!

原來此時已是李黨的黨魁李德裕擔任宰相。

李德裕雖然欣賞杜牧的才氣,但在他的朋友圈分組裡,杜牧被劃分到了他最深惡痛絕的牛黨一欄。

只因杜牧曾被牛黨的領袖牛僧孺禮遇。

公元842年,杜牧被外放黃州任刺史,也就是黃州市長一職。

情況比身上帶著官司的蘇軾好點。

他親身考察民情,輕徭薄賦,為當地人解決各種問題。後來還相繼被外放到池州(安徽貴池)、睦州(浙江建德),整整7年都在小縣城當扶貧幹部。

當然,杜牧的工作還是相當出色的,但是獨在異鄉,遠離親友,他的心情難免孤單鬱悶,更何況這種偏僻的地方,娛樂更是少得可憐。

黃州雖然偏僻,但是自然風景十分好,城郊有一條蘭溪,溪邊蘭花盛放如花海,芳香四溢。

當年蘇軾被貶謫,也曾到此地遊玩,寫下了: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和蘇軾的好心情比起來,杜牧雖不是貶謫,但心情卻鬱悶得多。

他佇立在溪邊,看著那些潔白的花朵,想起自比為蘭花的屈原,不禁悲從中來:當年屈原悲憤投江,就是順著這條路吧!

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髮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正在苦悶的時候,一位著名詩人的到來令他喜出望外。

07

公元844年,從黃州調到池州的杜牧心情煩悶,這幾年邊境動盪,藩鎮叛亂不斷,朝廷正是用人的時候。

可惜自己多年來苦讀兵書,一身報國熱忱,卻無處發揮。

杜牧恨恨地自語:李德裕那老頭,用了我的用兵策略,反手就把我拉黑,是怕我找他要版權費不成?可恨!可恨至極!

這時他的手機突然一響,收到一條資訊:阿杜,關注你很久了,可否見一面?

對方還附上了船票資訊,居然不請自來了!

杜牧看到落款名字,不禁大喜過望:張祜!這不就是那位寫了“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的詩壇前輩嗎?

杜牧立即誠意滿滿地回覆:久聞前輩大名,仰慕已久,本該早點去拜訪前輩,沒想到居然有勞您親自前來,晚輩受寵若驚!

隨信附上了一首彩虹屁十足的詩,誇讚了張祜的才氣凌駕於建安七子和曹操之上,又對他名氣和人氣響亮,可惜無緣進入仕途表示惋惜。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北極樓臺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

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

過了幾天,張祜如約而至,杜牧親自擺酒設宴接待。

杜牧將自己的舊作拿出來讓前輩指點,張祜尤其喜歡杜牧那首為那位苦命女子杜秋娘所寫的長詩《

杜秋娘詩

》。

兩人一邊評詩,一邊閒聊。

張祜名氣不小,可惜多年來時運不濟,始終是一介布衣。

他頗有牢騷地說:曾經有兩次逆襲的機會擺在我面前,可惜我福薄,每次幸運女神光臨,我都巧妙地躲開了……

杜牧對他的遭遇略有聽聞,但箇中細節卻不是很瞭解,於是問道:以長輩的才華和學識,怎會淪落至此,想必是有奸人從中作梗?

張祜忍不住對杜牧吐槽:當年令狐楚相公曾向皇上舉薦我,本來已是十拿九穩了,誰知當皇上詢問元稹意見時,那小子居然說:張祜寫的詩乃是雕蟲小技,如果提拔此人,恐怕風教變壞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杜牧惋惜不已:元稹的詩平平無奇,大大比不上前輩,他哪裡來的底氣說這話。那另外一次呢?

張祜接著說:另一次的主角,恰巧是元稹最好的朋友白居易。那時他正在杭州擔任刺史,我特地前去請他為我舉薦為進士,恰好此時另一個叫徐凝的年輕人也來了,於是他出題讓我倆作詩,最終徐凝勝出,這也是我耿耿於懷的一件事……

杜牧憤憤不平道:這倆人作詩本就淺薄、低俗,然而卻流傳甚廣,婦孺皆知,以至於敗壞了風教,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批評你?張祜兄,你不要往心裡去了。

有才華的人難免有些毒舌,杜牧也不例外。

他一向以杜甫、李白、韓愈這些文壇頂級高手為榜樣,對詩文創作要求極高,因此同時代的詩人很少能入他的法眼。他不贊成李賀詩歌的艱澀和賣弄文藻,更看不上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通俗和直白。

杜牧為張祜打抱不平,其實也有同病相憐的成分,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因為他人百般阻撓,才無法在政壇上施展抱負?

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兩人帶著美酒登山遊玩。

看著遠處的江山秋色,大雁高飛,與好友共賞美景,不禁讓人心曠神怡。

有酒、有人、有美景,怎能沒有詩?張祜提筆寫到:

和杜牧之齊山登高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煩弦對落暉。

紅葉樹

深山徑斷, 碧雲江靜浦帆稀。

不堪孫盛嘲時笑,願送王弘醉夜歸。

流落正憐芳意在,砧聲徒促授寒衣。

看著落落寡歡的張祜,杜牧回詩安慰道:兄弟,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古往今來人事變換本就無常,乾了這杯酒,通通let it go~~

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兩人隨手寫的詩都稱得上是佳作,但張祜的詩較為低沉、哀傷。而杜牧的詩更加開闊、飄逸,頗有李白那種“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的氣度。

難怪很多人認為杜牧的豪爽和飄逸跟李白接近。

08

在池州又呆了2年,此時阻撓他的領導李德裕已經失勢,杜牧心中燃起希望:看來我很快就能回到朝思暮想的長安了!

然而,令杜牧失望的是,隨後收到的調令卻是讓他去睦州(浙江建德)擔任刺史。

睦州和黃州、池州一樣,都是偏僻落後的小州。

深秋的河邊景物蕭條,一條孤獨的小舟緩緩駛過一座座高山。

杜牧站在船頭,自怨自艾道:哎,我真是吃飽了撐的,不知道變通,非要學那個嫉惡如仇的張綱,搞的自己背井離鄉,漂泊萬里……

張文紀

就是張綱,他是東漢一名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官員,杜牧有意學習他的正直,卻坎坷不斷,此時的他不禁深深懷疑自己。

新定途中

無端偶效張文紀,下杜鄉園別五秋。

重過江南更千里,萬山深處一孤舟。

來到睦州,杜牧鬱悶至極,他不斷寫信向朝中權貴訴苦。好在自己人緣不差,家族的人脈也廣,不至於走投無路。

公元848年,杜牧終於得到宰相周樨的援引,得以回到京城擔任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

回到闊別七年的長安,杜牧百感交集。

這一年,他已經46歲了。

26歲進士登科,混了整整20年,堂哥杜悰都當到宰相了,而自己卻只混到箇中級官員,白瞎了那麼高的起點和出身……

杜牧反覆反省自己,終於得出一個結論:肯定是我太耿直了,今後可得收斂一點,不能再學那個張綱了……

“淺深須揭厲,休更學張綱。”

生活磨平了少年的稜角,政壇的黑暗更令他褪去了當年的雄心壯志。

此時的杜牧,只想安安分分地混日子,老老實實等著領退休金。

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匹布,完全身不由己,只能任人裁剪。

自貽

杜陵蕭次君,遷少去官頻。

寂寞憐吾道,依稀似古人。

飾心無彩繢,到骨是風塵。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09

公元 849 年,晚唐文壇最閃耀的雙子星——

小李杜

終於會師了。

如果說大李杜的會面和交往是詩壇佳話的話,那麼小李杜一生中唯一一次來往可以說是大型翻車現場。

那一天,已經擁有上百萬粉絲的李商隱無比卑微地給文壇大V杜牧發了一條私信,希望和對方做朋友。

等了許久許久,對方毫無迴應。

李商隱有些失落,同時安慰自己:他肯定是太忙了,沒看到,我再寫一首。

隨後他寫了一封更長更情真意切的詩,誠意滿滿地誇讚小杜,希望和他成為好朋友。

然而過了一天又一天,對方依然沒有任何回覆。

小李不死心地發了個:在嗎?

很快得到回覆:對方已將您刪除好友!

乍一看,似乎是高富帥小杜過於高冷,對於這位出身寒門的文壇小弟不夠友好。

然而仔細讀一下小李的詩,我們發現還真不能怪小杜。

小李贈給杜牧的詩,其中一句是這樣的:

“前身應是梁江總, 名總還曾字總持。”

杜牧的字是

牧之

,小李抖了個機靈,說:你的名字和歷史上的江總(字總持)一樣。

不得不說,小李的情商有些堪憂。

首先這個江總在歷史上的名聲不是很好,你拿來跟人家相比,誰看了能高興呢?

再者,杜牧比小李大9歲,哪有晚輩開長輩名字的玩笑的?

這一點小李真該學學老杜,人家給偶像寫的詩情真意切,把我們詩仙李白都捧得服服帖帖!

當然,以杜牧的豪爽應該不會如此計較。詩是一方面,更復雜的原因可能與當時的牛李黨爭有關。

杜牧受到牛僧孺的厚待,而被李德裕排擠,當時的人大多認為他屬於牛黨。(雖然杜牧對於一些具體的問題並不迎合牛黨)

而李商隱的情況更為複雜,他先是受恩於牛黨的令狐楚,隨後卻成為李黨的女婿,最後還給牛黨的牛僧孺寫了墓誌銘,以至於兩黨的人都得罪了一遍……

總之,因為各種原因,我們的小李杜沒能成為好基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10

回到長安不到1 年,杜牧便連上4封信,請求外放到杭州或者湖州。

放著人人豔羨的京官不做,偏偏想去當地方官,這是為啥呢?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是這樣的:

杜牧還在沈傳師幕府的時候,聽說湖州盛產美女,於是不遠萬里從宣州跑到。

當地的刺史設宴招待小杜,並安排了一眾佳麗陪同。沒想到杜牧同學都沒看上眼。

刺史於是在湖州大辦水上活動,令湖州百姓紛紛出城圍觀。

湖州美女們在看船的時候,杜牧就坐在船上看美女。

大概是小杜同學眼光太高,看了一天竟然都沒有中意的。

直到黃昏時分,才見到一名婦人帶著10來歲的女兒經過,杜牧一下子就被勾走了魂魄,連忙上前要電話。

那位母親以女兒年幼為由,拒絕了杜牧的求愛。

杜牧向他承諾:10年後我必定來湖州當官,到時再迎娶你女兒,如果10年後我還沒來,你再讓她嫁給別人吧。

然而直到14年後杜牧才到湖州任職,而當年心儀的那位姑娘,早已嫁做人婦,還生了2個孩子。

杜牧心中倍感遺憾,留下贈詩告別了女孩,詩寫到:

嘆花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這個故事雖然很符合小杜同學的浪漫性格,可惜漏洞百出,一看就是假的。

許諾10年後迎娶,本身就很有問題,再者杜牧後來也曾在附近的睦州、池州當刺史,大可不必等到來湖州再去迎娶。

杜牧請求外派湖州,顯然不是為了談情說愛。

他在信中提到的原因是:京官收入低,無力養活失明的弟弟一家以及自己的妻兒。湖州是富裕的大州,收入會高一些。

更可能的原因是此時的杜牧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雄心壯志,不再對統治者抱有幻想。

公元 851 年,杜牧終於獲得宰相批准,如願以償去湖州擔任刺史。

臨行前,他來到城郊的

樂遊原

,望著不遠處的唐太宗陵墓,想到當年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政治清明,人才雲集,對比如今奸臣當道,朝政腐敗,不禁感慨: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回到夢中的江南,杜牧開心得幾欲手舞足蹈。

他年輕時那種浪漫的生活習慣又回來了,常常是帶著美酒,牽著美人,找個風景宜人的地方消磨時間。

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攜。

就算要處理政務,那也是對著醉人的湖光山色,心情愜意。

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

無多珪組累,終不負煙霞。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杜牧又被召回長安。

一心只想終老於江南的他,卻不得不再度回到險惡的官場,違背自己的真心順應官場規則,杜牧心中十分痛苦。

在職場上,他節節高升,一直升到5品的中書舍人,然而此時的杜牧早已志不在此。

憑藉在湖州的收入,杜牧終於有錢修繕他兒時的故居——位於長安郊外的樊川別墅。

他常常在別墅招待親戚朋友,樂享天年。

從早年的:

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

到晚年的:

三吳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當年詩酒風流的少年,已經向世俗讓步、低頭,安安心心享受得來不易的富貴和安定。

公元 851 年,杜牧唯一的親弟弟杜顗去世。

杜牧悲痛欲絕,他和弟弟自小相依為命,長兄如父,為了照顧多病的弟弟,杜牧經常請長假,碾轉多地,四處尋醫,甚至不惜放棄光鮮的京官不做,而去幕府找工作。

可惜弟弟還是早早離世。

第二年,杜牧也追隨弟弟而去,年僅50歲。

死前,他悲壯地焚燒了自己的大部分詩稿。

或許他覺得這些嘔心瀝血的作品,終究沒能有用於世,不如跟自己一同消散吧。

幸好他的外甥機智,在杜牧生前就已抄寫備份了他的詩稿,這才能流傳到如今。(給外甥點贊!)

11

我很喜歡學者對於杜牧詩風的評價:風華流美、清新俊逸。

有些詩人,越是瞭解他的生平,就會越厭惡他的詩,而有的詩人越是瞭解他的人生,就越喜歡他的作品。

杜牧無疑屬於後者。

風格就是人格。杜牧雖然風流,卻並不油膩。

他雖然多情,但是對於女性總是同情和憐惜多於褻玩,比如在洛陽的

金谷園

,看到落花想到那位因為美麗惹禍,最終墜樓的綠珠:

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比如七夕之夜,感嘆宮中女子遭受冷落,唯有獨自臥看天上的牛郎織女星: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由於他的貴族出身和對於軍事的熟悉,他的詩總是給人一種格調高雅、氣勢開闊、雄健俊逸的感受,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至於杜牧晚年的消極和妥協,有他自身的軟弱,也有時代的原因,杜牧能夠不依附權貴,保持自己的節操和人格,已是難能可貴。

參考資料:

繆鉞《杜牧年譜》

馮海榮《

杜牧

吳在慶《唐杜牧詩文選評》

王西平 張田《杜牧評傳》

標簽: 杜牧  張祜  崔郾  湖州  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