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卻」和「卻」哪個比較符合字源?

作者:由 Ichirou Uchiki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04-09

要了解「卻」字在字源上應該從甚麼部件,先要分析這幾個部件在漢字裡有甚麼構理。

▷谷部件

「谷」,甲骨文、金文、篆書皆象形,像兩山間之分開處、低狹地帶,中間或有水出。今天它的頂部作「ハ」形,中間作「人」形。避讓時第四筆可變點。中古音為「古祿切」、「盧谷切」、「餘蜀切」。

字義與「谷」有關者,形聲字從「谷」得聲者,從此。如「谿、豂、豅、䜭、㕡、俗、浴、欲、慾、裕、峪、容、蓉」。

然而「卻」字卻不符合這些條件。

「卻」和「卻」哪個比較符合字源?

▷去部件

「去」,甲骨文、金文從「大」從「口」,通常分析作像人離開家門外出,「口」像穴居的洞口,「大」為人形。亦有謂它表示張大嘴巴,引伸作離去。小篆的「口」寫成「ㄩ (U+20674)」。這字中古音唸「丘倨切」、「羌擧切」。古文字裡還有一個「去」的同形字,是「盍」的初文,「大」形像器皿蓋子,下方的「口」形像器皿。後人為免誤會,在它的下方添上「皿」字。這字中古音讀「胡臘切」。

字義與「去」或「盍」有關者,形聲字從「去」或「盍」得聲者,從此。如「丟、朅、劫、弆、呿、麮、佉、怯、法、砝、蓋、闔、瞌、磕」。

然而「卻」字卻不符合這些條件。

「卻」和「卻」哪個比較符合字源?

「卻」和「卻」哪個比較符合字源?

「卻」和「卻」哪個比較符合字源?

▷[⿱仌口]部件

「⿱仌口 (U+27BAB)」,口內上顎曲處,亦作「臄」。今天它的頂部作「人」形,中間也作「人」形,表示該處的紋理。在中古音為「其虐切」。

作部件時,很少作為形義構件,通常作形聲字的聲旁。「卻」中古音讀「去約切」,「腳」中古音唸「居勺切」,與「⿱仌口」字同樣是牙音、藥韻。因此「卻」和「腳」皆從「⿱仌口」。此外,「郤、綌」等字,亦從「⿱仌口」聲。

「卻」和「卻」哪個比較符合字源?

由此可見,「卻」字無論從「谷」還是從「去」,皆是形似訛變,欠缺字理。只有從「⿱仌口」的寫法,才具備構理,符合字源。不過,現在保留「⿱仌口」寫法的陸港臺字型已不多,日本和傳承字型則仍然保留這寫法,大家可以選用這些字型來顯示「U+537B」這個Unicode碼位的字元。

「卻」和「卻」哪個比較符合字源?

本答案的圖片,除了最尾一幅參考漢典格式來自製,其餘皆引自季旭昇《說文新證》。最尾一幅的傳承字形(舊字形)採用

一點明體(https://github。com/ichitenfont/I。Ming)

。一點明體是開源字型,可以商用,不會有版權爭議。

標簽: 古音  部件  字型  中間  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