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作者:由 雲石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7-03-14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雲石2017-03-14 22:09:55

北亞對俄羅斯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戰略意義。這塊表面上荒無人煙,地下卻埋藏著海量資源,並有著巨大地緣價值的廣袤土地,使原本蝸居東歐一隅的俄羅斯,一舉成為全球第一領土大國,併為後來蘇聯時代成長為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

只不過,相對於俄羅斯人對擁有北亞的慶幸,中國人的心裡,一直多少有點不是滋味。畢竟從地緣關係來看,北亞——至少是其中東部的東西伯利亞山地和中西伯利亞高原,在地緣上跟東亞大陸的關係要更加緊密一些。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而從歷史角度來看,儘管北亞的極端惡劣自然環境,決定了近代以前,從沒有哪個外部文明勢力,真正有能力將它消化吸收,不過相對而言,中原王朝在國力鼎盛之時,還是可以把影響力之末梢勉強輻射至此,並透過羈縻等方式,將當地一些原生土著部落納入到中國的朝貢體系,化為外藩,構建起名義上的宗主——藩屬政治體系。

地緣關係更加親密,政治上也佔得先機,而論地緣實力,俄羅斯本部東歐平原,跟中國本部——東亞大陸中東部更是不在一個檔次。為何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國,最後卻並沒能得到北亞,反倒是讓俄羅斯撿了這個便宜呢?

一般的認識,是俄羅斯借了歐洲文明變革的東風,在人類文明由農耕向工業轉型的過程中佔得先機,而當時的中國,則依舊深陷農耕泥沼,所以自然而然的喪失了與俄羅斯爭奪北亞的能力。

不過這種認識,用來解釋19世紀時俄羅斯奪取中國外興安嶺、庫頁島,倒也確實說得過去。但用來解釋中俄關於整個北亞板塊的競爭,就有些不合適了。畢竟早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時,中俄兩國就已經透過尼布楚、恰克圖等一系列條約,勘定了邊界。而按照當時的協定,除了現西伯利亞南部接近東亞的少部分外,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的大部分土地,早已經清楚的劃給了俄羅斯。

17世紀末,18世紀初,雖然那個時候的歐洲,在文明發展程度上已經超越了中華文明,但工業革命畢竟還沒有開始,這種程度的差距還算不上太大。加之俄羅斯在歐洲文明圈中屬於相對落後國家,中國又有體量與地緣關係上的優勢,故在那個階段的北亞競爭中,中國可以說還是具備一定優勢的——甚至,如果當時的清廷能夠下定決心,完全有能力把俄羅斯的影響力限制在西西伯利亞平原,。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但事實截然相反。在粉碎了俄羅斯向東亞滲透的企圖後,中國當時當政的清王朝便無意再跟俄羅斯糾纏,轉而透過簽訂條約的形式,主動捨棄了對北亞大片領土的訴求。

分明有能力進取北亞,卻主動放棄,當時的清廷為什麼要這麼做?在雲石君看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農耕文明的先天性侷限。

這種侷限主要反映在兩個層面:第一,農耕文明條件下,農業種植潛力是衡量土地價值的一個最基本,最重要標準。而北亞的自然環境極為苦寒,農業生產潛力幾乎為零——連牧業和漁獵價值都十分之低,故在當時人看來,北亞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第二,農耕時代,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相對有限,世界各大地緣板塊之間的有效交流嚴重不足,呈現出某種意義上的孤島格局,海洋、荒漠、山脈這些大型強勢地緣屏障,在阻礙各板塊間交流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它們彼此間利益衝突的風險。

17、18世紀的人類文明,儘管比中世紀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整體而言,突破地緣屏障的能力依然十分有限。像北亞這種高等級的苦寒之地,在當時依然是十分強大的地緣屏障,基本阻斷了東歐文明區與東亞文明區的交流。

這種時代背景下,中國依然延續了農耕時代對世界的舊有認知。這種概念體系中,除了蒙古草原可遊牧勢力棲身,所以有必要駕馭外,像北亞這種連放牧都不行的地方,壓根沒有威脅自己的能力。而當時的清廷更是做夢也想不到,就在不久後,這塊看上去毫無價值,也難以逾越的苦寒之地,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被來自歐洲的俄羅斯突破佔領並初步開發,搖身一變成為東歐地緣勢力壓制地緣東亞勢力的戰略基地。

既沒什麼用,又沒什麼危害,華夏農耕文明對北亞的滿不在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話又說回來,就算沒什麼用,可北亞好歹也是一大塊領土,對秉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一傳統世界觀的中國人來說,似乎也不應該完全對它無視——起碼也得羈縻一下,就像以前歷代大一統王朝那樣,將它納入朝貢體系,建立至少是法理層面的宗主權。

可清廷卻這種法理上的面子活都不要,而是大筆一揮,將其送給俄羅斯。而中國之所以如此“大度”,其實另有其因:

第二,價效比考慮。

對中國而言,之所以長期以來勢力範圍侷限於東亞大陸,這裡面很重要一點原因是:周邊板塊的土地農業潛力相對低下,開發的收益十分有限。而且隨著地緣距離的拉長,中國實行佔領征服的難度將逐漸提高。出於價效比方面考量,古代中原王朝在佔據了適宜農耕的東亞大陸中東部後,對周邊的所謂“蠻荒之地”,大多隻是用羈縻之法,將其化為內藩即可。而更偏遠的,最多就是將其納入朝貢體系,使他們成為自己名義上的外藩——這差不多就是古代中原王朝的能力極限了。

而這一規律,在面對北亞時同樣適用。北亞在以農耕為標準可謂毫無價值,本身也不具備威脅中國的能力。可中國要施加影響力,其中耗費卻非常之大。畢竟北亞環境惡劣,路途艱難,當地土著部落又弱小零散,均未開化,俄羅斯沒來之前,中國還有那麼點興趣透過朝貢體系,換的一些奇珍異寶(諸如動物皮毛、海東青、東珠之類)。但隨著俄羅斯的進入,中國再要想維持對北亞的經營,其投入自然要多的多——而收益卻比以前沒什麼增長——這在當時的中國人眼中當然是很划不來的。

基於這種邏輯,清朝在粉碎俄羅斯向東亞滲透的企圖後,更樂意以合約的方式,放棄“無用”的北亞,以終結這種無止境的戰爭消耗,並換得北方邊境的持久和平——而就當時的認識來說,這筆買賣,也的確不能說不划算。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第三,則是出於穩定內部統治的考量。古代漢人長期注重“華夷之別”,所謂“夷狄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也”。在這種世界觀影響下,清朝皇室的非漢族出身,讓它不得不時刻深陷嚴重的道德合法性危機當中;而且滿族人口遠尚不及漢人零頭的國情,使得清廷要確保對中國長久有效的統治,難度十分之大。

對此,清廷主要採取兩種方法應對:一是積極融入華夏文明體系,力爭在意識形態層面,獲得漢人的認同;二是對蒙古各部多加籠絡,給予他們高於漢人的政治地位,並在經濟上予以補貼,使他們心甘情願的成為清王朝的統治支柱,靠著他們強大的遊牧軍事優勢,制衡中原漢族農耕勢力。

不過,滿蒙終究是不同民族,何況蒙古遊牧勢力更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天敵。因此,作為中國的統治者,清廷一方面要借蒙古之力鉗制漢族勢力,但另一方面,有必須極力避免蒙古過於強大,以致遭其反噬。基於這種邏輯,清廷必須在對蒙古各部的利用和提防之間,尋找一個戰略平衡點。

如果清廷欲跟俄羅斯逐鹿北亞,那不管是從地緣關係,北亞自然環境,或者軍事特點而言,清廷都有必要倚重蒙古遊牧勢力——鑑於俄羅斯的強大實力以及它已佔領北亞大部的現實,清廷與沙俄的戰爭肯定是長期性的。

這對清廷來說,無疑相當危險。且不說能否成功驅逐俄羅斯尚未可知,單是軍事上對蒙古各部的過於倚重,久而久之必將導致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現,甚至會加速蒙古各部的整合(只有各部政治上整合為一體,才可以形成最強戰力,更好的與俄羅斯抗衡),這樣一來,清廷極有可能會重蹈安史之亂的覆轍。

而且,從戰略方向來看,清朝之所以籠絡蒙古,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借它的力量,制衡中原漢族。如果把蒙古的實力消耗在跟沙俄的長期纏鬥中,這不僅會嚴重消耗自身資源(蒙古最多出人出馬,戰爭開支只能由清廷承擔),而且也等同於喪失了一直能夠有效威懾中原的強大武力。要是中原再出現反清復明或者白蓮教之類的大規模暴亂,清廷將喪失一支重要的憑叛力量。所以,哪怕只是為了維護統治,清廷也犯不著為了那個鳥不下蛋的北亞,而把蒙古這種重要力量,投入到跟俄羅斯沒有止境的纏鬥當中。

北亞的過於貧瘠、與俄羅斯纏鬥的得不償失,以及內部維穩的戰略考量,這三大因素,與華夏傳統農耕文明的先天侷限性結合,最終導致清朝非常果斷地退出了北亞的競爭。

既然中國主動出局,放眼北亞、乃至中亞,再無一支強大地緣勢力能與俄羅斯抗衡。這種格局下,俄羅斯僅用了短短一兩百年時間,就把上千萬平方千米的龐大土地,盡數收歸自家版圖。

得到亞洲領土的俄羅斯,終於具備了成為世界頂級地緣勢力的資格。只不過,亞洲領土雖則廣袤,但卻過於荒蠻,導致開發程度天然受限。俄羅斯受此制約,長期只能空有一副龐大身軀,但綜合國力卻始終只在列強的二流。甚至到19世紀下半頁,還在與其他列強的競爭中接連敗北,最後居然還被後起的三流地緣小國——日本擊敗。而隨著一戰的爆發,以及後來的蘇俄內戰,俄羅斯更是山窮水盡,一貧如洗。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但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俄羅斯卻展開了一場絕地反擊。僅僅用了二十年時間,俄羅斯就一掃工業革命以來的百年晦氣,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國。甚至在二戰後,蘇聯還力壓英法德等歐洲列強,成為威震歐亞的超級大國。

這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俄羅斯衰了幾百年,卻能在一戰後的短短二十年內鳳凰涅槃?甚至出現爆發性增長呢?俄羅斯在20世紀的異軍突起,有什麼特別的地緣層面因素?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

,雲石君在下一節中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第112篇——俄羅斯之第3節。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請用微信搜尋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地緣政治文章。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老熊2017-03-14 22:44:43

北亞其實價值極低,北流大河每年春秋兩季都會因上游無冰下游有冰而大規模氾濫,將所有能主任的地方化為沼澤,將交通變味噩夢,任何時代(除了不用投資開發只收購毛皮的極初期)都是賠錢貨。俄國在與清朝簽署《尼布楚條約》後將其確認為領土,當時完全是在無人區地圖開疆,後來的開發也沒有形成正反饋。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有道之士2017-03-15 16:38:34

一看這個題目就想起雲石君來了,進來一看,還果然是。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Chou TzuMin2017-03-17 14:40:03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有一處地點叫做羅斯堡,這是沙皇俄國殖民涉足最遠的足跡之一。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題目所言的理由沒那麼複雜,滿清所面對的是有著完整殖民體系的國家。俄羅斯的殖民體系雖然與英法有所區別,但在並沒太多落後,甚至在同化上做的更好。

殖民技術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比如極端地形氣候下構築據點、民防屯墾體系、作物選擇、同化原住民、獵商體系一大堆問題。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

第二點是殖民意願,顯然在歐洲競爭下俄羅斯人有壓力去殖民擴張,而滿清沒有。

第三是,兵力投送能力,前期不明顯,後期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修成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沒忍住,本來想看雲石君自己點破自己。

中國為何會在對北亞控制權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Richard2020-06-27 20:46:17

這麼說吧,

今天的中俄領土邊界現狀,克里米亞戰爭後期,英俄爭霸後,帝俄所獲得的“獎賞”。

克里米亞戰爭後,俄羅斯向中亞滲透,威脅英印殖民地,爾後又吞併黑龍江以北與英國在東亞平衡。

標簽: 北亞  俄羅斯  地緣  清廷  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