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典傳筋骨開發

作者:由 典傳筋骨開發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0-03-25

挒勁怎樣發勁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

太極名家指出“

正確的太極拳練習方法

,就是要把全身的筋骨勁力練成一個整體,形成整勁,太極拳透過各種方法練習,其目的都是用筋骨來發勁,這時所發之勁才是太極拳的真正勁力“!

虎豹等貓科動物,擅長筋骨勁,它們在奔跑時,持續性非常強。我們打拳,就類似於動物奔跑時候的狀態,用身軀帶動肢體運動,加上筋骨的崩彈,動作顯得輕靈而有穩健,但又能做到疾如閃電。當我們能夠把筋骨勁力真正“練到身上”,你會發現練太極拳可以是“半自動”化的,只需要找到一個“阻力點”,就會自動崩發出勁力,用這樣的方式發勁,不容易累,即使連續打幾百個,也不會耗很多體能。

太極拳練出筋骨勁力,要從“三盤“上下功夫

所謂三盤即胯、脊柱、肩。胯為“下盤”,脊為“中盤”,肩為“上盤”。“三盤”中,以下盤為根基,以上盤為用,以“中盤”為主宰。

先說說“中盤”,太極拳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周身一家,練的是陰陽的協調。而要做到這一點,脊柱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腰(脊)如車軸,身如車輪”。

胯脊為人體之中心,為上下溝通之樞紐,練拳時不論做什麼動作,都要用胯脊來帶。中盤(脊柱),系勁力之源泉,四肢百骸皆由此帶動。透過胯的崩彈發勁和胸腹的摺疊來帶動全身,對於手臂的動作,應由胯而脊而背而肩而肘而手,形於手指;對於腿部動作,應由胯而膝而踝而腳而趾;這樣才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典傳筋骨開發

可見,上、下盤皆由中盤帶動,中盤在三盤中,居主宰地位。下盤(胯)為根基,是拳法的基礎。

初學者往往手腳都不能配合好,更談不上以胯來帶動了。只有透過不斷練習和體會,才能逐步掌握主宰於胯的要領,開始時,有些動作能用胯來帶,還有些動作不能用胯來帶,到後來,達到所有的動作都能用胯來帶,甚至一些極小的動作都能做到主宰於胯。

這一過程往往需要時間,每天反覆練習拳架,在充分放鬆的條件下,靜心慢練,悉心體會松胯轉胯,以胯來帶動全身的感覺。功久,則全身協調,外形柔順。這裡要特別指出,用胯來帶動動作,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不是為動胯而動胯。有的人,打拳時,胯亂晃,與手腳動作不協調,自以為是用胯帶動動作,實際上是一種違反太極自然之理的妄動。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中盤(脊柱),系力源所在,四肢拳腳皆由這裡帶動。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典傳筋骨開發

上行——脊柱(中盤)帶肩(上盤),肩帶肘,肘帶腕,腕帶手掌,勁力達於指尖;下行——脊帶胯(下盤或底盤),胯帶膝,膝帶踝,踝帶腳掌達於腳趾。可見,上、下盤皆由中盤帶動,中盤在三盤中,居主宰地位。

胯脊的帶動必須本著太極拳胯脊的規範,而不是人們習慣上理解的那種脊的帶動,如此,才能逐漸體現出太極輕、柔、綿、纏的勁道與脊的奧妙功能和獨特感覺。

“底盤無脊換,進退如拌蒜”,“順項貫頂”起自胯脊,這是前輩們用經驗來說明胯脊的作用。可以說,處處是胯脊,胯脊無處不在,所以,太極先師們指出:“命意源頭在腰際(脊)”,“刻刻留心在腰間(脊)”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典傳筋骨開發

談到中盤,就自然聯絡到肘,因為,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肘離中盤最近。二者密切相關,互相協作,是內裡與外面、手臂與周身相合的關鍵之處,因此,要求肘要屈墜,意向中盤。中盤合乎要則理法了,行拳走式的綱就抓住了。

太極拳練出筋骨勁力中盤的基本規律

脊背、胸、腰、腹部為中盤。中盤的勁多為脊勁,即要鬆開,又不可軟而無力。因為胯如車軸,是在頂勁的帶領和眼法的指揮下,因勢左右旋轉,以推動手足進退變轉的樞紐。它的運動是屬於身法的,身法應以中正為主,但不是外形的中正,不是靜止的中正,而是在旋轉運動的中正,主要是保持人體重心平衡的中正。至於兩肩臂到手部本應附於中盤,因手法變化較多,且可上中下兼顧。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典傳筋骨開發

要隨著頂勁的虛向上領與豎項的同時,脊背向上拔起來,骨節即要對正,又要自然鬆開。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典傳筋骨開發

胸部應作到“含”字,含的意義和形狀要如同一口鐘(古代的鐘)懸起來一樣,外圓而中空。這樣,肺部才能不受壓迫,而呼吸深長,增強肺活量,我們對“含”字的解釋,可以用口含食物的形狀來體會,不可誤解為向內收斂,更不可誤將“拔背”的拔字解為向後方拔。那樣,就形成了駝背現象,與挺胸的形狀同樣是錯誤的。因為它都會影響肺部的自然呼吸。

太極拳如何練出筋骨勁力?典傳筋骨開發

胯部系人體上下的樞紐,應隨勢旋轉,以適應變化的方向,達到得機得勢的要求,所以即要“不偏不倚”又要左右轉動。拳論所說“忽隱忽現”(向左轉則左隱而右現,反之,則右隱而左現,是指胯部轉動的現象,不是呆板的中正)。但是在靜止時雖應保持中正,當運動時,特別是在變化方向的身法較大時,亦可以用螺旋形的運動向前、後、左、右斜轉,如同我們騎腳踏車當轉彎時,自己雖感覺中正,而旁觀則見向內傾斜。因為這時,必須有向心力,才能保持人體(物體)重心的平衡。不過在這種形勢下,頂勁必須加強中正地上領,而襠部松沉,膝部一提一落,上下相隨地配合適當,才能符合正中富斜,斜中富正的要求。

從胸口到臍上為腹部,要求則自然松靜,符合拳歌所謂“腹內松淨氣騰然”的要求。

在陳氏太極拳理論上、口傳上有太極拳“三節”

人體是十大部分組成的,雙手、雙腳、雙胳膊、雙腿、身體、頭。各部分都有“三節”所組成,上、中、下或稍、中、根。人整體分為上、中、下“三節”(頭、身、腿)。拳論講:“上節不明,無依無蹤(指頭),中節不明,滿腔是空(指身),下節不明,顛覆必生(指腿)”。

在陳氏太極拳的口傳中,身體也有上半身和下半身之分,上身指胯以上,下身指胯以下。要求上半身鬆柔圓活,下半身輕靈沉穩。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以胯為主宰,胯的運動是健身和技擊的總機關。

太極拳如何在短時間內,系統,深層次練出筋骨勁力,從招熟達到懂勁,漸及神明的佳境,

核心訓練體系,請關注典傳筋骨體系【公眾號:典傳筋骨開發】

典傳筋骨體系透過對大筋的專項系統訓練,讓筋骨從根本上得以改變:

開胯,開肩,開肋,脊柱,內臟等的撐筋拔骨的練習,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筋骨的生理構造,一方面開啟骨縫,另一方面增強大筋的強度和韌性,從而使大筋具備更勝以往的彈性,能更好的產生動力和傳導勁力,並且不會因為長時間的不練習而改變,是從根上改變了人體結構。

標簽: 中盤  太極拳  筋骨  勁力  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