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作者:由 新縣誌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8-18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浚縣泥咕咕-

有一種非遺技藝傳承,叫

“自小跟俺爹學的”

“喝一口楊圮屯水,會捏泥咕咕狗;吃一口楊圮屯飯,會捏泥咕咕哨。”

正如這首出自河南浚縣楊圮屯村的童謠唱的一樣,

這座位於大伾山腳下、黃河故道上的村子

(分東、西兩個村子)

,70%以上的村民都會捏製“泥咕咕”。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大伾山全景 BY 牛學友

這是當地的手藝人們就地取材,選用黃膠泥作原料捏製的小玩具。黑色為底,佐以紅黃藍綠等鮮豔著色,在尾部開倆小孔,吹時能發出“咕咕”的聲音,所以名作“泥咕咕”。

“這門手藝是怎麼學到的?”

“自小跟俺爹學的。”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製作泥咕咕 BY 新華網

它的製作工序主要有取土、粉土、和泥、捏製、修坯、扎孔、晾曬、燒製、彩繪和油漆等。即便製作流程複雜,但楊圮屯村卻幾乎人人都會。

當人們好奇地問起這樣精緻手工的源於何處,楊圮屯村的手藝們總是會這樣回答。

這對於他們而言,代代相傳著“泥咕咕”的製作手藝,就如同吃飯一般的尋常事兒。

//////////

來著古代的呢喃

在人類尚未把“文化遺產”擺上神壇之前,樂師、說書人、繡娘、各類技藝高明的工匠還有各個民俗中的巫祝,他們技藝在身,精妙絕倫,擔負著民間眾生的文化生活,也世代傳承著習以為常的技藝文化。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泥咕咕 BY 三門峽日報

這些傳承人自覺而嚴格地恪守著文化傳統的種種規範與程式,所以往往他們的一個姿態、一種腔調、一些手法直通著遠古。常常使我們穿越時光,置身於這一文化古樸的源頭裡。

左漢中

如今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泥咕咕”也是如此。

據《資治通鑑》記載,隋末農民起義時,瓦崗軍曾控制黎陽倉(古黎陽,今浚縣),後與隋軍大戰,瓦崗軍損失慘重,不少將士和戰馬陣亡。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黎陽倉遺址 BY 網路

為了紀念和祭祀亡故的將士,軍中一些心靈手巧的人就用當地的黃膠泥捏成泥人,表達留戀疆場馳騁之意。

後來,軍隊中的一些人員就地安置,他們就紮根在這黃河故道邊上,讓這門手藝就地流傳下來,一傳就是1400多年。

到如今,浚縣每年的傳統古廟會上,為了迎接從全國各地遠道而來朝拜浚縣大山、浮丘的善男信女們,販賣“泥咕咕”成了當地人最熱情的事。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廟會 BY 網路

十餘平方公里的廟會上,就數“泥咕咕”的攤位前人最多,買的、問的、吹的、仔細觀摩挑選的。祭祀程式結束後,幾乎人人手上都拿著“泥咕咕”把玩兒。

據當地的老人回憶,在上個世紀60年代前,經常會有一些老大娘帶著朝山求子的小媳婦兒們,買上滿滿一籃子“咕咕雞”(泥咕咕),再滿心歡喜地回家去。

//////////

1400多年漫長的傳承

在漫長的1400多年裡,“泥咕咕”承載的不只是為了紀念戰死沙場的將士,它早已進入到世間眾生生活著的各個場景。

小孩兒的玩具、家裡的裝飾、特色的地域民俗、與歷史難以斬斷的聯絡還有簡單到曾經讓不少浚縣家庭得以溫飽。

被人稱作“農民藝術家”的王學峰是土生土長的楊圮屯人,他從8歲就開始跟著長輩學習製作泥咕咕的手藝,直到現在已有50多年了。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王學峰 BY 網路

他也是目前浚縣泥咕咕三大特色流派中“王派”的代表人之一。

在造型古樸、色彩斑斕的泥咕咕下,“王派”手藝人一直堅持著採用傳統的造型,讓泥咕咕還能發出“咕咕”的聲音。

為了能繼續傳承泥咕咕的技藝,王學峰毫無保留地悉心傳授著製作的手藝。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王學峰的工藝坊 BY 網路

曾經是一個古時封閉小山村的產物,如今卻隨著王學峰的不斷向外宣傳和講學,在新加坡、德國、法國等地都能看到泥咕咕的蹤影。

當別人問起“為何要這麼不遺餘力地傳承泥咕咕”時,王學峰的回答卻並不官方和口號。

“小時候村裡很窮,靠種田來謀生。但當時條件惡劣,糧食常年欠收。家裡人餓的肚子咕咕叫。但幸好有一門捏泥咕咕的手藝。沒糧吃了,就捏點拿到廟會上去賣。捏泥巴給當時處在困境的王家帶來了一個出路。所以,保護髮展浚縣泥咕咕,是為了報恩。”

王學峰說。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王學峰作品展示 BY 網路

“為了報恩。”

這個理由在面對著一個泥制玩具說出來,難免會顯得有些“傻氣”。但從未停下為泥咕咕的傳承而奔走的他,卻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

非遺的出路?

每一個自遠古而來的文化傳承,都難抵時間的淹沒。想要繼續保護和發揚,只能是對接當下的市場。

曾經的楊圮屯村全村老小,都有一雙會捏製泥咕咕的巧手。但村裡人嫌掙的錢少,不少人都放棄了這門手藝。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BY 新華網

所幸,“玩”起泥咕咕的“泥猴張”張希和一派、“泥玩派”宋學海、宋慶春一派還有王學峰代表的“泥咕咕”一派,都在以各自創新的手法在尋找市場和手藝間的介面。

活態的傳承才是出路。

非遺與產業化從來不是矛盾的對立面。從全聚德的烤鴨、五芳齋的粽子帶順德的香雲紗,不少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產業化能讓非遺迅速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宋春生在在檢視泥咕咕作品《水滸一百單八將·武松》BY 馮大鵬

就如同浚縣一年一度在浮丘、大山舉行的古廟會一樣,用產業化為非遺搭建一個平臺,讓每一個到來的人都能看到如今的泥咕咕身上,帶著手藝人的創意和反思,在保留原有神韻上,來面對一個與古代迥異的市場。

2007年,在政府的引導下,當地組建了楊屯泥塑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並相繼參加了第四屆中國中部六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原文化天津行、上海行,迎奧運工藝精品巡展,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等宣傳推介活動。透過這一系列活動,泥咕咕不僅提高了產品聲譽,也簽下大批訂單。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宋春生在檢視即將出售的泥咕咕BY 馮大鵬

如今,在王學峰、宋學海等一大批泥塑藝人的帶領下,楊玘屯村的泥塑製品已發展到幾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銷售量達150多萬件,村裡750多戶從事泥咕咕製作的就有600多戶,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日本、法國、美國、英國、德國等,揚名海外。

“要說最給力的,還是俺父親王藍田的作品《藍田泥塑》被估值3000萬元這件事兒。村裡的藝人們聽說後都很興奮,往後俺村的泥咕咕會更吃香的。”王學峰每提到這事,都會十分得意。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王藍田的作品 BY 網路

年輕時尚的張派泥咕咕,在最近也迎來了一個喜事。“嘻多猴的創意源自泥咕咕,這不僅提升了大家對泥咕咕和‘泥猴張’泥猴的關注度。”張希和表示,“我們繼續合作推出了‘福猴’系列茶具以及‘馬上封猴’等文創產品,讓傳統的泥猴融入現代生活,非常受市場歡迎。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泥咕咕猴 BY 網路

然而,即便形勢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這些手藝人們也不肯懈怠。

“真正將泥咕咕做成一個產業,還需要走很長的路。”王藍田之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學峰說。

文 編輯 丨新小志

參考 | 《河南一農民製作50年泥咕咕 帶出國門走出世界》等

若有侵權,請聯絡小編。

河南浚縣:歷經1400多年,黃土捏就的“活化石”,被估值3000萬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

標簽: 咕咕  王學峰  傳承  浚縣  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