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Pro坐姿=超大落差? 首先,你要有雙大長腿

作者:由 王開元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6-30

Note:此文引自我們的公眾號“LOCOMO耐力運動研究院”學術派欄目:Pro坐姿=超大落差? 首先,你要有雙大長腿 | 學術派

常有腳踏車愛好者對騎行坐姿與Fitting心存疑慮,本期“學術派”,小編就來聊聊這個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本期內容源於2014年6月發表在《Journal of Science and Cycling》上的一篇文章,主要探究了腳踏車手腿長與騎行姿勢的關係,名為《腳踏車運動中腿長和軀幹方向的關係》,英文原題為《Relationship between Leg Length and Trunk Orientation in Cycling》。用大白話說就是:

“車手的腿長和腳踏車車座到車把落差的關係”。

貼心的小編已經幫大家“分解”了這篇論文。小分子,好吸收,讓你迅速get重點!

1.

趴得越低,風阻越小

車手在TT中的騎行姿勢設定需要考慮到:

1) 空氣阻力;

2) UCI的相關器材設定規則。

在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下,車手需要克服的阻力,其90%來自於空氣阻力 ,而60-70%的空氣阻力又與車手的騎行姿勢有關。如能將車手的騎行姿勢調低(趴得更低),則能改善其空氣動力效能,增加效率,故在同樣的能量消耗下獲得更快的速度。

2.

一味趴低,不考慮發力的都是耍流氓

標題也許戳到了不少朋友的痛點(掩面)……但實驗中的確考慮到了這一點。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TT中的軀幹方向也許有進一步的改進空間以提高運動表現。本實驗研究了一系列不同腿長的受試者在TT中的軀幹方向——當踏板位於上死點時,屈髖角度統一為140度(股骨與軀幹延長線的夾角)。實驗提出的假說是:軀幹方向(角度)與腿長負相關,因此腿長的車手會由於空氣動力學優勢而給運動表現帶來幫助。

3.

並非紙上談兵:遵守UCI規則1.3.013

實驗從本地的腳踏車及鐵三俱樂部招募了15名男性受試者,均為規律進行訓練或者比賽的車手(年齡37。2±4。8歲,身高1。77±0。06米)。該實驗為橫斷面研究,以腿長為自變數,軀幹方向(角度)為因變數。每名受試者均在一臺可調尺寸的腳踏車機上進行騎行,座墊的後飄位置統一設定為座墊鼻尖位於中軸中心垂線之後5釐米——符合UCI規則1。3。013。在矢狀面上,肩、膝、髖的角度也均在行業的標準範圍之內。

4.

腿長決定落差!

實驗結果顯示軀幹方向(角度)與腿長呈較強負相關(r = -0。61, p = 0。015):腿越長,軀幹方向(角度,即軀幹與水平的夾角)越小。受試者的軀幹角度為11。5±3度。

5.

跟曲柄的長度也有關係哦!

軀幹方向(角度)與腿長呈較強負相關的發現表明:腿較長的車手更容易做到一個較大落差的騎行姿勢,以換來更好的空氣動力效能,這樣以同樣的能量消耗便可獲得更高的騎行速度,從而提高運動表現。

曲柄的長度可以解釋軀幹角度和腿長之間的負相關性。當曲柄長度一定時,其長度與腿長的比例從18。9%到21。9%不等(小編注:即腿越長,座墊越高,曲柄相對就較短,髖關節可屈的空間也就越大,因此可以趴得更低)。

開元觀點

所以說,難怪一線鐵三車整車都標配短曲柄(如同一品牌的公路車使用170曲柄,而該品牌同尺寸鐵三車則用165曲柄)。因為使用短曲柄可以變相增加腿的相對長度,在保證屈髖角度的同時增加落差,從而改善了騎行姿勢的空氣動力學效能,在同樣能量消耗下,提高騎行的巡航速度。

讀完上面的研究,大家對自己的腿長無能為力,是不是很心塞T_T……。看到網上流傳的那些大落差腳踏車的帥照,其主人們往往都是身高180甚至190的Pro,而且由於人種的關係,他們的大腿開衩都快開到肚臍眼以上了——這樣的身高和身材比例,獲得如此大的落差自然不在話下。

而我們坊間在流傳小車架可以有大落差,更具“攻擊性”,看上去“更Pro”的同時,有沒有考慮下自己的先天條件是否具備大落差設定的可能。要是強行追求過大落差,忽略了舒適性和功率輸出,結果騎得面目猙獰,姿勢變形,那就太不Pro了啊!

標簽: 騎行  軀幹  曲柄  落差  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