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作者:由 貓肚子裡有魚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3-22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衝浪板的尾鰭是您衝浪板設定的一個關鍵部分,影響其穩定性、響應速度、變向能力等。選擇最適合您和您的衝浪板的鰭,取決於個人衝浪風格、衝浪板尺寸、和衝浪板的鰭盒。

目錄:

瞭解衝浪板的結構

選擇尾鰭的尺寸

選擇鰭盒(尾鰭系統)

瞭解尾鰭的效能引數

選擇尾鰭的數量和配置

資料來源:

Surfboard Fins - Wavelink

How to Choose Surfboard Fins: Setup and Fin Types

FCS vs Futures Fin Boxes - Ultimate Comparison

Surf Fins - 5 Reasons I Swapped FCS2 For Futures | Stoked For Travel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UeU7miPqPQ0

衝浪板的結構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板頭Nose

板尾Tail

板面Deck

板底Bottom

板緣Rail

板脊(龍骨)Stringer

板弧(翹度)Rocker:在板頭位置的叫Nose Rocker,板尾位置叫Tail Rocker

尾鰭Fin

尾鰭的尺寸根據體重選擇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可以根據不同的浪高,變化尺寸,浪小選較小的尺寸

鰭盒(尾鰭系統)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兩大尾鰭系統為FCS和Futures。兩個鰭盒都是預玻璃纖維固定的,這意味著它們是在衝浪板被熱塗層之前新增的。在你定製衝浪板時可以選擇不同系統的尾鰭,或者直接選購預設好的衝浪板。

一旦涉及到這兩個尾鰭系統哪一個更好,討論總是陷入激烈的兩極化。目前全球頂尖衝浪選手大多使用FCS,亦有一部分衝浪者認為主打簡易安裝的FCS在撞擊下更容易脫落,且引起衝浪板的結構性損壞。總而言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FCS有兩個核心版本,FCS是在1995年推出的,而他們的FCS II系列在2013年進行了重大改進。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8919628541894656

Futures成立於1996年,採用單片設計,並一直保持著單片設計,將此作為他們的主要區別點之一。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8919678853480448

優點

缺點

FCS

1。市場份額大,基本每一家線下衝浪門店都有銷售,選購面廣,觸手可及。

2。簡易安裝,不需要任何工具,有一雙大力出奇跡的手就好。

1。撞擊下易造成尾鰭脫落,且有較高的返修率。

2。鰭盒隨著使用時間及頻率,鬆緊度會降低。

Futures

1。相容其他品牌尾鰭,選擇面更廣。

2。使用壽命長且穩定。

3。價格實惠

1。需要使用Fin Key安裝。

尾鰭的性取決於鰭寬、鰭高、弧度(橫掃)、鰭傾角、鰭切面以及彈性。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尾鰭的效能表現主要分為速度、穩定性、靈活性。穩定性體現在尾鰭與海水產生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即支撐力或變向阻力(力反饋);靈活性則是減少尾鰭與海水相互作用力或透過流體力學效應來提升水流速度以減小其變向阻力。

簡單粗暴的總結:

鰭寬、鰭高、弧度(橫掃)

越大越穩定,越小越靈活

彈性

越大越靈活,彈性越小越穩定

鰭傾角

越大越靈活,越小越穩定

鰭切面

產生的升力能更為細緻的突出尾鰭的穩定性或靈活性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鰭寬(Base):尾鰭底座越寬,與水的接觸面越大,變向阻力也越大(越寬越穩定,越易於直線加速,靈;約短越靈活,轉向半徑更小)。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鰭高(Height):尾鰭入水深度,入水深度越大,則尾鰭與海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相應穩定性越強(類似帆船的龍骨),同時變向阻力會增大。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弧度(Rake,也稱Sweep):弧度越大,控制力越強,轉向半徑越大,直線速度越快;弧度越小,轉向更靈活。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鰭傾角(Cant): 尾鰭與板底的夾角,角度越小,尾鰭越垂直於板底,變向阻力越大,更易於直線加速;角度越大,變向阻力越弱,轉向越靈活,轉向半徑越小。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彈性:尾鰭彈性越小,越硬,更易於加速和驅動,力反饋越強。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鰭切面(Foil):由於不同部位厚薄不同直接影響尾鰭的彈性,進而引起水流穿過時流體力學的效果差異,主要變現為流速、升力及穩定性。

單側平面(Flat):

傳統的鰭切面設計,適用於較為穩定的浪況。

單側凹面(Inside):

凹提高尾鰭表面的流速,增加升力,減少阻力。

雙面對稱(50/50):

一般中間鰭都是雙面對稱。尾鰭兩側流速均勻以提供穩定性。

不對稱(80/20;70/30):

綜合了中間鰭和側鰭的效能,提供了更高的速度,和板沿的切換,在不同的浪況下表現更趨於穩定。(適用於所有的衝浪板型和尾鰭位置)

尾鰭的配置及角度需根據不同的板型、板長設定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決定了尾鰭的尺寸後,就需要了解你的衝浪板該如何配置你的尾鰭了。尾鰭的組合或位置是指當尾鰭連線到您的衝浪板上時,尾鰭的分佈及距離有多遠。

要配置尾鰭前,先明確你的衝浪板有幾個鰭盒,其範圍可能是1-5。最常見的衝浪板尾鰭配置是單鰭(Single Fin)雙鰭(Twin)、三鰭(Thruster/2+1)、和四鰭(Quad Fin)。有些衝浪板配備了5個鰭盒以相容多種尾鰭配置方式。

短板

常見配置為雙鰭

三鰭和四鰭。

長板

常見配置為單鰭和三鰭。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單鰭

單鰭

配置常見於長板。轉向能力有限,因此更適合於快速的直線行進路線。長板的單鰭鰭盒都比較長,以便於你調整尾鰭的前後位置,位置靠前更易於轉向,位置靠後則更為穩定。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雙鰭

相比單鰭設定,

雙鰭

的可玩性會更強,更利於做動作。然而這種配置不適宜大浪,且常見於短板為加強提速而設定,轉向則顯得拖沓。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三鰭 Thruster(三個尾鰭大小相同)

三鰭Thruster是最常見的配置,在各種形狀和尺寸的衝浪板上都可以配置。三鰭表現良好,因為它們增加了穩定性、控制性和可操作性,從初學者到專業人員都擅長於此。最重要的是三鰭組合為你提供了3個配置方案:單鰭、雙鰭及三鰭。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三鰭 2+1 (中間鰭比側鰭大)

2+1 三鰭配置,是由一個長板單鰭鰭盒(較長,可調節中間鰭的位置)及兩個普通側鰭組成的。常見於Egg, Funboards和槳板。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四鰭(Quad)

四鰭

在較小的浪中也能提升速度,將水引導到衝浪板的末端,並從尾部加速。靠近板緣的兩個側鰭會增加穩定性和在大浪中的穩定性,轉彎時能充足的變向動力。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五鰭(5 Fin)

五鰭

並不是要同時使用五個鰭。五個鰭箱允許你根據你的喜好和浪況來混合配置你的尾鰭。您可以在不換板的情況下,實現從雙鰭到四鰭的自由,雙鰭的自由感、三鰭的的控制感,再到四鰭的速度速度感之間靈活轉換。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不同部位的尾鰭名稱

關於衝浪尾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Toe/Splay尾鰭的延長線與衝浪板中心線的角度。側鰭通常為 “toed-in”,鰭的前端向衝浪板的中間傾斜。這使水對鰭的外側產生壓力,以提高反應能力。

綜上:

沒有一款尾鰭優於其他尾鰭,考慮自身的體重及衝浪風格之外,還要考慮浪況因素。

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硬板配上小而靈活的尾鰭(帶有一定弧度),能充分的體現衝浪板的可玩性。

泡沫板,配備偏硬的、面積大、弧度大的尾鰭,直線加速更快,有更好的動力。

散開的鰭群會帶來更多的控制力和更大的轉彎半徑。鰭群的距離越近,轉彎的速度就越快,反應也越靈敏。

尾鰭的位置與衝浪板尾部的關係也會影響您的感覺。向前設定會更靈活的感覺,往後設定,變向動力(阻力)更大,會有更多的支撐和控制感。

Rocker大的衝浪板更適合配備面積大的尾鰭。理想情況下,你的衝浪板的Rocker與海浪的曲線相匹配,這就是為什麼在比較扣或陡峭的海浪下,Rocker大的板子更易抓浪,同時配備較大的尾鰭會幫助你抓住坡度更大的海浪。

尾部較寬的衝浪板使用較大的尾鰭效果更好。

短板衝浪者更適合配備面積及弧度更大的尾鰭。

標簽: 尾鰭  衝浪板  三鰭  配置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