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自閉症兒童融合教育的意義

作者:由 人之康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1-11

一、特殊教育之融合教育的來歷

孤獨症譜系障礙 (ASD) 是一種心理、社會能力等方面廣泛發育延遲或偏離的發育性障礙。由Kanna(1938)最早發現這類兒童, 1943年正式報道10例, 1982年我國陶國泰教授首次報道4例。DSM-5將ASD核心症狀歸為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行為。美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研究顯示,每68個8歲兒童中有 1個是ASD,我國2006-2015年0~6歲兒童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ASD患病率為3。51%,男女患病率比為2。59:1。發現至今,從早期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發展為如今的藥物、教育行為矯正、物理及環境的綜合干預。融合教育是指將對殘疾學生的教育融入普通教育,已逐漸成為世 界特殊教育發展的主流。“融合”不是將ASD兒童簡單機械地安排在普通學校的班級讀書,而是讓其真正接受教育。

二、自閉症兒童融合教育的作用

從生態學出發,ASD是發生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發展過程,若沒有克服神經發育障礙造成的影響,將造成二次身心傷害,導致ASD兒童出現認知、情緒、行為問題,故需提供敞開的社會生活環境。其次,神經科學研究提示,經驗在修正大腦結構、建構心理結構過程中有重要作用,ASD兒童可塑性強,可幫助其儘早體驗實際生活。而從心理行為發育學來看,大部分ASD兒童智力落後,仍有部分ASD兒童的智力正常或超群,早期經過科學系統干預,其智力水平可大幅度提高,且ASD兒童有極強記憶力,其擅長機械記憶;據報道,對ASD兒童進行引導式教育聯合融合教育後,可有效改善其社交、生活洎理、語言溝通等能力。此外,從經濟學來看,推廣融合教育,可減少教育經費支出,尤其是減輕經濟困難ASD兒童家庭的負擔。

最後,從社會學來看,融合教育可降低ASD兒童父母的壓勵和抑鬱水平,減少因ASD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導致的社會問題,讓他們能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融合教育創造了ASD兒童與正常兒童的交往機會,可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模仿能力、語言溝通能力,減少行為問題、促進其情感的表達,改善ASD核心問題-社交障礙。

三、自閉症兒童融合教育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明白對教育投資是最划算的,如果殘疾人教育缺失,最終導致的是社會的負擔。所以說在目前甚至以後看來,融合是一種趨勢,是一種期盼,融合更是為了將來減負,是為了更好的鍛鍊自閉症孩子。

融合教育在當今社會教育發展的潮流中已經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目前隨著我國自閉症患兒比率上升的提高,有效的實施融合教育,讓更多的群體來接納自閉症患兒,給自閉症患兒-個開闊的情感交往空間,讓自閉症患兒脫離自我空間意識狀態,最大限度的改變每個孩子和家庭,營造和諧社會,讓每個自閉症患兒在康復干預的同時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能力,使自閉症患兒的教育實施到有意義的教育中來;有效的實施融合教育可以使自閉症患兒的個體逐步的被所生活的群體而強化,讓稚嫩的心靈開始啟迪,讓自我空間開始融入社會,培建正確地人格,使每個孩子在康復干預的過程中習得社會的規律與法則,習得與別人交往、習得自立、自理的能力、健康的成長。

四、自閉症融合教育對自閉症兒童的意義

融合的意義在於為所有迴歸主流的學生尤其是自閉症兒童提供合適的教育專案,這些專案有一定挑戰性,但是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與此同時,融合教育要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援和幫助,以使他們能在主流環境中獲得成功。但一所融合學校還遠不止這些,還要使每個人都有歸屬感,每個人都被接納並獲得其他同伴和其他學校成員的支援,在教育過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滿足每個學生的教育需要。

(1)融合教育是為特殊孩子迴歸主流社會奠定基礎,“融合”不是“混合”,“融合”我們不要把它誤以為就是讓孩子完全融入到普通班級裡接受教育,和正常孩子一樣接受各種各樣的學習內容,這樣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

很多自閉症孩子去了幼兒園或者小學上課時,他們並不能完全適應,而且也沒有給他們制定明確的目標,只是把他們簡單的放在普通班級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會發現孩子沒有一點進步,反而退步了很多,甚至出現了一些問題行為,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去了一段時間,家長覺得不行,又送回來接受一對一的訓練,其實融合教育是需要給予輔助和支援的,是對特殊需求者的“有效”的教育和服務,開展融合教育的目的是透過創造最少限制的環境,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合其特點和需要的教育,為今後全方位融入社會打下基礎,“讓學生以後可以在正常社會中生存”。

(2)融合教育是為了讓孩子練習社會性的環境,透過“融合”也讓更多的人主動關心特殊教育並參與特殊教育,讓特殊孩子能接受高品質的普通教育,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讓他們適應了不同教學環境以及提升學習的能力,在較大的班級裡生活,也擴充套件了他們的社交空間。面對不同的老師和同學,可以促進特殊兒童人際溝通能力的發展和共情能力的提高。融合教育還可以促進特殊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助於提高特殊兒童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能力,它包括生活、學習、勞動、人際交往能力。

我們的自閉症孩子和同伴的互動溝通能力是十分薄弱的,有時候他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他們不會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去交流,那融合教育就可以提高特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在幼兒園裡,孩子不再是一個單一個體,他有很多的小夥伴可以一起玩耍,當其他小朋友邀請特殊兒童一起玩沙沙時,我們的孩子可以參與到其中,和他們一起體驗玩沙沙帶來的快樂,當小朋友們都在排隊的時候他也會跟著小朋友們一起排隊,當小朋友們都在做操的時候,他會觀察模仿他們的動作,並跟著一起做,當小朋友們和他問好,詢問他問題和他說話時,他可以回答並反問其他小朋友,這些都可以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從而來提高他們的社會性。

(3)融合教育是泛化的必須條件,很多自閉症兒童都存在泛化不足的表現,比如孩子他可以在一對一課程中聽從老師的指令並都能做到,但是換到集體課上,孩子卻不能聽從老師的指令,也做不到相應的動作,在比如小朋友喜歡看的小豬佩奇,小豬佩奇可以在課堂上流利的和老師用日語交流,但是當他去到了日本當地時,卻不能和當地人用日語進行交流,環境發生了改變,原本會的就很難做出來,這就說明該行為還沒有被完全掌握,在融合教育課程中,會有不同的課程內容,它會根據孩子的情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也會採用多重範例教學和有系統的泛化等教學方法,讓兒童能在不同的環境中學習相同或相似情景模式的課程內容,同時也會接觸到不同的老師和同學,這為他在今後的泛化過程中提供有利的條件支援。

早期融合教育中,特殊孩子需要的不僅是家長和老師,而是期望能有一個團隊的支援,而這個團隊包括了特教老師、專家、家長、普通學校老師、以及同齡孩子的陪伴,在這樣理想的團隊支援下進行融合教育,希望我們的特殊孩子能體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佳的發展!

五、學前融合教育對自閉症兒童的重要意義

學前融合教育其意義可以歸結為三點:第一是建立常態的歸屬感;第二是建立積極互動的人際關係;第三是獲得適合個性特點的教育。

(1)學前融合教育更易形成常態社會的歸屬感

學前融合教育可以讓包括自閉症在內的所有兒童從小建立屬於常態社會的歸屬感。學前教育是兒童接受系統教育的起步階段。殘障兒童一開始進入融合教育,就形成了自己屬於所有兒童中一員的歸屬感。如果將殘障兒童送到隔離的福利機構、康復機構或特教學校,殘障孩子就被劃歸成另類,導致他們形成了非常態的歸屬感。在隔離的系統中,他們漸漸與常態社會之間形成了愈來愈大的鴻溝,這種隔離對他們自己的身份認同帶來負面的影響,導致他們社會化困難,終生難以迴歸常態社會。這是傳統特殊教育最大的敗筆。如今,殘障兒童透過學前融合教育的方式,從一開始就融入常態兒童群體,讓殘障兒童與周圍的兒童同屬一個自然、常態的群體,有了自己屬於常態兒童的存在感及其相應的個人身份認同。與此同時,其他兒童也從小認識到人性的差異和豐富,形成對殘障兒童的接納意識和經驗,認識到殘障兒童也是自己的同學,與自己同屬一個群體。

融合教育形成的歸屬感不僅是自閉症兒童成為社會孩子的關鍵,也是其他兒童認同自閉症和其他殘障兒童的社會接納過程。

(2)學前教育兒童更易建立良性人際關係

幼兒園小朋友最容易在教師和家長引導下與殘障兒童建立積極互動的人際關係。當兒童還不知道歧視時,就在成人的教育下認識各種不同特點、具有顯著差異的兒童,學會和睦相處、友好交往,在平等、合作的人際關係基礎上,讓殘障兒童得到必要的協助,讓孩子們從小學會怎樣助人。這種在孩提時代建立起來的良性人際關係對彼此都是終身受益的,對自閉症兒童改善社交障礙,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更是彌足珍貴。

(3)學前教育更易實現個性化教育

學前教育是以遊戲為主導的教育,這種教育沒有太高的認知要求,也沒有過於嚴謹的結構,可以讓兒童的各種天性、特長和限制比較充分地表露出來,也就相對容易施加教育影響,更好地針對他們的個性特點和教育需求,實現個性化教育。

基於上述原因,學前融合教育在各階段的融合教育中是最重要的,它是兒童教育的起點,成功率也比較高,併為後續融合教育奠定了基礎。可以讓自閉症孩子一開始就成功地融入學前教育。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的一半。

文章來源:

標簽: 教育  融合  兒童  自閉症  a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