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作者:由 耕讀藝苑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5-05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不斷得到提高,一大批新的職業應用而生,同時一大批舊的職業因不合時宜而被淘汰。許多在過去備受尊重的工匠及手藝,現在已經消失或是面臨失傳。時代的進步必然伴隨著淘汰,但是有些人和他們的手藝值得被我們記住,成為我們永久珍藏的記憶。來耕讀藝苑,暢聊慶陽正在消失的手藝——擀氈。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氈是住窯洞睡土炕的慶陽人必不可少的東西,它隔潮保暖,通常緊貼著鋪在炕上的,多為羊毛氈。簡單樸素的土窯洞裡,無論貧富,家家戶戶的炕上都鋪著結實耐用的羊毛氈,大姑娘婚假之時,父母親常會送一塊來陪嫁。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慶陽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黃土高原腹地,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世代居住在窯洞裡。因此,羊毛氈是慶陽人家必備的生活用品。所以在舊時,會擀氈的人通常備受歡迎。擀氈是一件苦活計,但是窯洞生活的大土炕離不開羊毛氈,它隔熱耐潮、冬暖夏涼、禦寒祛病。羊毛氈的製作要經過彈毛、鋪氈、滾簾、洗氈、漿氈、滲氈、曬氈等工序。匠人選毛對氈影響很大,要分清春毛和秋毛,同時剔除黑羊毛及不乾淨的雜羊毛。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羊毛氈是利用羊毛上的鱗片遇到熱水時張開豎起,經過外力的擠壓、搓搗,相互糾結,且緊密地收縮在一起氈化的特點製作而成。羊毛氈的製作工序考究複雜,做出來的氈子十分結實。擀氈時要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進行,必須環環相接,不能中途停止,否則會影響氈的質量。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擀氈的工藝很複雜,是個體力活兒,也是個技術活兒。擀氈共有十二道工序。第一道是整地,將窯洞裡靠近窯掌的地面,用頭淺挖一遍,灑上水,用直尺刮平,壓實,使地面平整,以便擺放氈簾。接著是彈毛,用的工具叫彈毛弓,弓背的用料以桑木為佳,弓弦以牛皮擰制的為最好,弦長兩米左右。輔助工具有扯子、攀子和錘,彈毛時,氈匠先把弓掛起來,再將羊毛擺放在一個大案子上,左手握弓背,將攀子套在右胳膊上,右手拿著扯子,來回撥動弓弦,伴隨弓弦的顫動,弓下的羊毛被彈開,鬆散如朵朵白雲。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第三道是鋪毛,將白淨的棉絮狀羊毛均勻地鋪在地面的氈簾上。第四道是壓毛,用一把像手柄一樣的竹製壓扇,拍打、壓實毛絮。第五道是噴油,將滿碗的清油噙在嘴裡,均勻地噴灑在毛絮上。第六道是噴水,用嘴給毛絮上均勻地噴灑熱水。第七道是撒面,在毛絮上均勻地撒上豆麵,再加上一層毛絮並拍打。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第八道是捲簾,將羊毛和簾子緊緊捲起,把羊毛卷壓成毛坯,用繩子扎捆捲簾,兩人兩邊用腳使勁踢踏、滾動捲簾。第九道是折邊兒,將毛坯展開,折直四邊,並在四邊加面、加毛、壓實、再噴水,然後把毛坯鋪在平直的木板上。第十道是洗氈,兩人座在木凳上,將兩根繩子的一端系在木凳上,一端用手抓牢,氈卷放在繩上,一邊兒往氈捲上澆開水,一邊兒用腳反覆踩蹂、滾動氈卷,也可以手拄木棍,在氈捲上跳動壓實,還可用木棒捶打糾正,最後反覆澆熱水洗涮。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第十一道是勾角,將基本成型的毛氈鋪在氈簾上,給四邊兒灑水,搓毛卷邊兒,勾直四角。最後一道是晾曬,將氈坯搭在架起的木架上晾曬,直至氈內油分滲出氈外為止。毛氈曬乾後,鄉親們往往捲起來用繩子捆好,搭在糧囤頂部,以備隨時取用。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慶陽環縣所產的毛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羊毛氈,鄉親們俗稱“沙氈”,多為黑色,少有白色,如果赤身裸體直接睡在上面,有點兒扎身,但治療面板瘙癢效果奇特。另一種是綿羊毛氈,也叫“綿氈”,全為白色,躺在上面綿軟舒適,睡得香甜。

耕讀藝苑 | 慶陽擀氈:正在消失的手藝

一塊羊毛氈往往是兩三代人都用不壞,雖然這樣結實又實用的羊毛氈,但是這門手藝由於工序多而利薄,看起來與現在大家追求的簡單、快速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許多當年擀氈的匠人年齡越來越大,擀氈也越來越費勁了,加上現在工業技術的發達,擀氈這傳承千年的手工藝,隨著老一輩擀氈藝人的慢慢老去,製作工藝面臨失傳的風險。願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繼承這門手藝,保護和傳承好家鄉的傳統手藝,成為了解慶陽悠久文化的一把金鑰匙。

關注耕讀藝苑,我們每天暢聊慶陽的文化和創造出高品質的民俗產品。

標簽: 擀氈  羊毛氈  慶陽  羊毛  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