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覺悟票:特色之三

作者:由 李義奇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01-07

國有企業的各種激勵機制,類似於覺悟票的現代版本。

偶見覺悟票,以為是那個年代帶有意識形態烙印的票證花絮。仔細考究,竟是一種設計精巧的激勵工具,目的是考核獎懲社員勞動好壞。

從印製時間來看,是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的第二年。當時颳起共產風,在分配上實行糧食供給制、伙食供給制和生活必需品供給制。分配上的平均主義,不僅沒有如領導人所想的那樣,激發出勞動人民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反而極大地抑制了勞動積極性。社員出工不出力,磨洋工,是普遍現象。

河南省林縣,大概當時的領導有使命感、有責任擔當,又有能力水平,想出了覺悟票的辦法。覺悟票的背面印有它的用法:

1。為考核勞動好壞,分別印製紅、綠兩種票色。

2。對勞動好、踏實、幹勁大,發紅票;對勞動差、沒幹勁、不能按時上工、下工發綠票。

3。參加勞動的人必須隨天發票;不參加一律不發票。

4。全月不曠工和全紅票為一功,記在功過簿。

5。每月領七張綠票以上記一小過,記在功過簿。

這種帶有激勵作用的覺悟票,不用懷疑,它會起到獎勤罰懶鼓勵社員積極勞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大鍋飯”、“人民公社”等制度的缺陷。從大鍋飯、一大二公的體制前提出發,河南林縣實行覺悟票制度,是一種積極的制度改進。

1960年,林縣開始修築紅旗渠。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全國實行“百日修整”,要求基本建設專案全線下馬,紅旗渠因為儲備糧充足而堅持繼續建設。大家大略知道三年困難時期全國餓死了上千萬人,同處河南省的信陽地區餓死了上百萬人,但“林縣沒有因為修渠餓死過一個人”。這些雖說得益於林縣縣委領導沒有虛報產量,但是,覺悟票以及產生覺悟票的這種實幹精神,相信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覺悟票,以及覺悟票背後的人物,功莫大焉。

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如果長期推行覺悟票制度,會怎麼樣?

為了解決問題人們設計制度,制度執行必然產生成本,只要制度收益大於制度成本,制度就是有效率的。沿著覺悟票的路徑發展下去,可以推理一下。要保證覺悟票起到應有的作用,還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安排。比如,首先要有一個標準,什麼是勞動好,什麼是勞動壞?看態度,還是看業績?若要看態度,怎麼評價勞動態度?若要看業績,不同勞動技能的社員,有人幹一個小時的成果可能就會超過別人幹一天的,怎麼體現覺悟?再說,評價的人,如果有偏心怎麼辦?是否還需要有人監督他?(前些年曾經討論過如何監管監管者的問題)

覺悟票這類制度,可以預期,制度執行過程中,制度收益會越來越小,制度成本會越來越大,最終此路不通。

2016年5月底一天晚上,與以制度設計聞名的,2007年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教授,在一個全聚德烤鴨店一起喝酒聊天。我問他,怎樣看待當前中國的金融市場?馬斯金教授說,制度有點多了。想一想,還真是這樣。基礎沒搞紮實,交易成本就會很高。就像扯一個謊要用上百個謊來圓一樣,要想把交易成本降下來,需要有新的制度查漏補缺,結果是制度越多,漏洞就會越多,制度體系執行成本越走越高,陷入怪圈。

覺悟票這類制度,後來的實踐證明,有更簡單的辦法解決農民勞動積極性的問題。推行承包制,把土地的使用權包給農民,讓農民自己承擔種地的成本,自己享有種地的收益,還用專門設計制度、還用專人去監督考核農民勞動積極不積極嗎?

市場經濟制度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其基礎構件,比如產權界定與保護、市場主體資格、法律體系等,世上已經有成熟的經驗體系,照著做就是。

否則,知道先天基礎有缺陷,而不去彌補。試圖用制度性的安排,來降低市場執行和社會交易成本,有時副作用可能大於正作用。就像前些年,強調市場競爭,僅靠單純的競爭激勵,來提高生產效率。殊不知,放開競爭引發的市場活力,只是短暫效應。在產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的基礎上競爭,最後會演化為掠奪。掠奪者佔有大量財富後,會反過來要求產權保護。吃虧受難的底層民眾會普遍反感這些曾經帶來效率的改革措施。發展下去,社會認識混亂,利益訴求混亂,而且會越來二期亂,會影響進一步決策。事情會如一團亂麻,糾纏在一起,無法區分青紅皂白。

給定基本經濟制度有缺陷,為了解決生產效率問題,就需要有更多的替代性制度,如覺悟票。結果是制度越多,成本越高,陷入怪圈。當人們覺得累贅之源是制度過多時,就會把怨氣都記在制度創新(改革派)的頭上。一有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出現制度迴歸。社會輿論自然而然地走到呼喚強人政治那裡。就這樣,迴圈往復,精疲力竭。

此類例子,歷史上比比皆是。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末,改革者沒有好下場,很大程度上,就是如此。如果無法改革基本經濟制度,改革者小修小補,可收短期之效。如果大修大補,必遭傳統勢力反噬。

人們習慣站在現有基礎上努力爭取最好結果,且美其名曰務實,務急務。稍加思考,就會發現,很多努力是無效的,是在繞圈子,感覺走的挺快,其實是在原地打轉兒。

覺悟票此類制度,有效與否,關鍵是起點。站在大鍋飯的基礎上,覺悟票對改進效率是有效的。我們有必要對覺悟票的設計者表示一份敬意,因為覺悟票在那個時代也是石破天驚的事。但是,站在土地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覺悟票是個累贅。我們也有必要對那個瘋狂的年代表達一份鄙視,因為制度之惡,莫過於此。

邏輯對誰,都是那個邏輯。關鍵是從哪裡出發。努力地去做無用功,還不如休息一會兒。

有時候,越是精巧的制度,越是有其說不出口的苦衷。覺悟票如此,現實中大量的制度措施,也是如此。

覺悟票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類似覺悟票的制度設計,如今仍是處處可見。特別是在國有經濟體系內,由國有而帶來的激勵約束問題,以及相應的制度設計,遠比當年的覺悟票要複雜的多。制度績效,卻不一定比覺悟票好。

根子是基本經濟制度缺陷。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如企業家、資本和人力資源,分別受制於所有制、土地和戶籍制度體系,不得不處處小心求全。相關制度安排,不得不“既要…又要…”,左支右絀、甚至疊床架屋。

如此情況下,還取得了幾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中華民族勤苦治生的力量,不得不說是世界上少見的奇蹟。

標簽: 覺悟  制度  勞動  林縣  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