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本人作為一個學生認為散文有點難理解,最近在閱讀林清玄散文集。有什麼新手入坑的散文推薦一下?

作者:由 簡慢人生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0-03-06

謝邀。對於學生而言,閱讀散文最大的障礙是缺乏生活經歷。從前有種說法,青年是詩,激情澎湃;中年是散文,平淡而閒散;老年是小說,人生故事已經寫完。所以,學生不理解散文,很正常呀,沒有經歷,怎麼能理解中年人的王顧左右而言他呢?

林清玄的散文暗含佛理,敘事簡單但內涵深邃,即便讀不太懂,也希望你能囫圇吞棗先瀏覽一遍。等年歲再長些,閱歷再多些,忽然一天你就能領悟了。現在之所以讀不懂,因為你的心中並沒有那些問題呀,那麼答案對你就沒有意義。

至於你說推薦些新手容易讀的散文,那麼讀讀遊記,或一些美食方面的散文,不失為一個簡單的散文入門方法。我特別喜歡民國作家的散文集,我覺得你要想真正理解散文的真諦,就應該從民國作家的散文集開始。

比如胡適的《四十自述》、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朱自清的散文集、冰心的散文集、汪曾祺的散文集等。

在這裡,我把我的一篇分析朱自清散文的文章貼上在這裡,供你參考。

《人物:槳聲燈影下的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匆匆,太匆匆,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已離開我們將近70年了;可他那些散文帶給我們的記憶卻雋永難忘。

如果說誰是我心目中最喜愛的散文家,非朱自清先生莫屬。先生從小擁有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遊歷歐洲十餘國,見識經歷豐富,思想敏銳細膩,無愧於中國現代散文家的代表,引領著散文前進的腳步。仰慕先生的才情、文筆,更佩服先生的人品與胸懷,雖然那時還不懂什麼是散文,什麼是好的散文。只是從課本上學到了三兩篇先生的散文,就愛上了語文,朗讀或是背誦那些文章是多麼快樂的事,簡單樸實的語言,輕快明亮的節奏,每每在朗誦中故作深情,總能博得一片的掌聲,為此,我把發音練習的極準,多年以後還受此恩惠。

先生的散文,文風樸實,語句平淡,沒有繁複難認的生僻字,小學生都可以朗朗上口。當年我特別喜歡《匆匆》,反反覆覆的抄寫,在作文中引用、改寫,跟同學拽文、顯擺,真是樂趣無窮。這樣的情景,我想同時代的小夥伴們都應該不陌生吧?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時間它有腳呀,讀著匆匆,我忽然也感悟到時間的寶貴,十多歲的小屁孩也開始了思考人生,日子每一天每一天的過去,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那擬人的修辭手法,排比的語句,簡潔的短句,仿若閒談,卻隱著深深的哲理,像當頭棒喝,讓混沌度日的小人打開了哲學的天窗。

1922年的3月,五四運動落潮,新青年們苦悶著未來的方向,前途何在,迷茫一片,先生即是在那時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短文,他沒有迷茫、沒有徘徊,雖然前途未卜,卻信心堅定地認為每一個時刻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它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裡,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內容)

短短六百多字的文章,通篇輕快、富有韻律,沒有沉重壓抑之感,沒有無病呻吟,於黑暗中尋求光明,帶著滿滿的希望,帶著深深的思索。

從歷史內容層面讀《匆匆》,

掠過“五四” 知識青年忙於追求進步的匆匆身影; 從哲學意味層讀《匆匆》, 飽含時間流逝的思辨; 從審美意蘊層讀《匆匆》, 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 豐富的意象。這是一篇耐人導味的佳作。——曾玉

先生的每一篇散文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為我們展開一幅生動的水墨丹青工筆畫。

《梅雨潭的綠》讓我們驚詫於色彩還能這麼寫,

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

那醉人的綠呀,我從此沉醉於一種叫做“女兒綠”的色彩中。這一篇遊記,從此讓溫州人有了朱自清情節。

而與友人俞伯平同遊南京,兩人各寫了一篇《槳聲燈影中的秦淮河》,則達到了“五四散文”的最高成就,寓情於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詞藻華麗明豔,卻又天然無痕。秦淮河的燈光與月影,歷史與現實,水聲與人聲交匯,夜色迷迷濛濛,思慮百轉千回,如戲劇之高潮迭起,華美的篇章徐徐展開。

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彷彿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裡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互動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而月兒偶爾也從它們的交叉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岸上另有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裡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11的老人。遠處——快到天際線了,才有一兩片白雲,亮得現出異彩,像是美麗的貝殼一般。白雲下便是黑黑的一帶輪廓;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則的曲線。

這一篇被譽為白話文中的工筆畫,結構的精巧,語言的精心打磨,筆致的細膩,描寫的從容不迫,突顯了先生老辣成熟的行文風格和對文字運用的輕鬆自如。

先生寫人的風格與寫景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說他的景是華麗的篇章,那麼他的人物就是素描,只是淡淡的筆墨勾畫,卻蘊藏著無限深情。

1925年,先生看著父親笨拙地跳下月臺,買來橘子,又爬上月臺,交與兒子,轉身落寞離去的《背影》,不禁黯然神傷,淡淡的憂傷自筆下流出,父子之情,在日常瑣碎中牽絆至深,對父親的思念只匯聚成一句:唉,我不知何時才能再與他相見!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春》是頑皮的孩子,帶著新生的希望,開啟了一年的畫卷;1933年的先生,春風得意馬蹄疾,旅歐歸來,娶嬌妻得貴子,仕途順暢(出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國家雖仍動盪不安,未來卻可期許,正是為國出力、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時候,“春”便是先生的理想國,心靈安寧的新世界,生機勃發、百花爭豔、春雨滋潤,一切都是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生活在歷史變革的時期,舊的體制已覆滅,新的體制還未建立,內憂外患國難當頭,朱自清先生卻一直秉持仁心,堅守信念,對生活嚴肅思考,以“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腳印”的堅持不懈的精神直面殘酷人生。其所寫的散文,均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並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

愛先生的散文,更仰慕先生的為人坦蕩、清白淡泊。在黑暗中不失信仰,以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的顛沛流離。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先生短短的一生,人如其名,文如其人。在槳聲燈影中,先生之背影,在我們心中越發高大了。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

標簽: 散文  先生  朱自清  匆匆  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