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如何評價鍘美案的情節?

作者:由 歲月不饒人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02-23

由《鍘美案》對宋朝官場的分析

故事概述:陳世美新科及第被招為長公主的駙馬,恰逢三十二歲生日前原配夫人秦香蓮進汴京尋親,在此之前,湖北均州遭遇旱災,陳父母餓死草堂,秦香蓮進駙馬府尋陳世美認親,然陳不認,將秦趕走,後秦尋王延齡幫助,王盡心幫助設計使秦扮演歌女講述身世以期陳能認親,陳仍不認,後命韓琦殺人,韓琦放人自刎,秦向陳州回來的包拯告狀。包巧妙施行計謀令陳進開封府,經過對峙陳被下獄,長公主與國太前去相救,包不畏權勢壓迫,執意鍘美。

分析:陳世美為何不認?長公主為何要救陳?王延齡為何把此案推給包拯?秦香蓮為何非告陳?包拯為何不懼皇權?

這裡面最有意思的問題是陳為何不認親,王和包身為朝官,認為陳害怕欺君之罪,其實陳不怕這個,新帝登基根基尚不穩,而且,王和包的求情在皇帝這裡的絕不如長公主和國太,陳怕的是公主,倘若認親,陳務必置公主於偏房的地位,此時皇家臉面盡失,皇室必然殺陳以挽回顏面,或許有人會想:陳真的認親了,讓公主與秦溝通和平相處不就行了吧,這裡我猜測陳對公主有愧有畏懼有愛,處理不好正偏問題,所以陳堅決不認,哪怕問罪,他儘可以讓公主來救,畢竟陳不認的話,公主和皇家不會失去臉面,會殺秦而非陳,這是在皇帝親審的情況下,然而,包拯頑固,不顧皇家,令陳措手不及。

長公主救陳的理由有很多,比如:陳對她很好,陳死則她為寡,陳死以她皇室長公主身份必然受到打擊,陳才華橫溢知心知意。她不救的理由也有,比如:陳娶妻矇騙她重婚,陳不認親無情無義,陳嫌貧愛富

王推此案實屬聰明,王接此事,只是對陳設的一個套,因陳不受王操控,王欲敲打陳,陳不上當,王思來想去無計可施,他明白陳認必死,不認尚能活,此時王騎虎難下,於是順水推舟給包拯,這樣,王既保住了顏面,又借包拯擺了陳一手。

秦告陳只是想能夠認親,在告狀中遭陳派人殺害,徹底灰心,這才會在開封府上面對包拯的無可奈何進行諷刺。包拯是理想主義官員,雖經過現實的打擊,仍然不失初心,秦此時不知道是受到了公主的挑釁和輕視而憤怒,還是明知告不成必死,總之,這些原因使得她非告不可。

包拯是一個聰明人,但這一次或許是對秦的同情,又或是陳州地令他重拾初心,明知鍘美這是對皇權的挑戰,仍然如此做了,我相信包拯知道陳的難,但他更知道秦的難,挑戰皇權即是他的一條死路,又是他的生路,死路是如果陳被救走,包比然收到陳和皇室報復,輕則被排擠,重則得死,為滿朝文武所恥笑,生路是陳死皇室隨丟顏面,但儘可怪在陳得頭上,而滿朝文武中立者會保包無事。包其實也是騎虎難下,但騎虎難下的原因是包初心不變,當官為民做主。

標簽: 包拯  公主  認親  不認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