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十三五時期,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最為明顯

作者:由 閒暇筆鋒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02-03

昨天央視的“焦點訪談”欄目介紹了北京生態環境方面這些年所取得的的成績,節目中被採訪的不少市民都表示“的確空氣質量好了,藍天多了”,而節目中的一句話說的也很有意思,“以前的閱兵藍、APEC藍變成了現在常態藍”,這說的就是北京的藍天。

我記得今年年初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了一場“空氣質量新聞釋出會”,在那個釋出會上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說:“2020年全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去年多了一個多月。全市已有8個區空氣質量率先達標。與2013年相比,2020年大氣四項主要汙染物PM2。5、PM10、NO2、SO2分別下降57。5%、48。2%、48。2%、84。9%”;而且北京的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

不知你發現沒有,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在說到空氣質量的時候是與2013年相比較的,那他為何要說到2013年呢?因為北京的大氣汙染治理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8年到2012年,主要治理燃煤;第二階段是2013年到2017年,開始實施大氣十條,主要治理PM2。5;而第三階段是2018年到2020年,實施了《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三年行動計劃》,所以2013年是第二階段的開始,這階段也進入了“十三五”時期,而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正是在“十三五”時期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成績極為突出,就連聯合國環境署都表示說“北京分階段持續實施有力的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措施,使得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那北京是怎樣取得如此巨大成績的呢?在昨天的節目中環境部副司長“吳險峰”說了四點:“國家重視、北京努力、區域協作、社會參與”,而正是這四點,讓“北京藍”重新整理了記錄。

比如說“國家重視”:

我們知道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這些年以來一直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的工作,特別要說的就是十八大以來,國家把打贏藍天保衛戰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向汙染宣戰,使得中國的空氣質量得到了快速改善。

再比如說“北京努力”。

個人覺得,只要是北京市民,誰都能說出北京近些年來為了大氣改善所做出的巨大工作,簡直太多了,例如控煤的煤改氣、煤改電,鍋爐改造、淘汰老舊車輛治理汽車尾氣,清理整治生產經營企業的違法違規排汙……,太多了,而且空氣治理的手段年年加碼、時時創新,就算現在空氣質量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依然毫不放鬆,就拿2018年開始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三年行動計劃》來說,北京可謂是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出重拳、使全力,才使得京城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累計下降53%、並且進入了“3時代”。說實話,真的不容易。

再看“區域協作”

我聽過很多次專家的解釋,如果北京光憑自身單打獨鬥的話,那麼空氣質量的改善是不會這麼快的,因為空氣是流通的,所以與周邊區域的合作就變得尤為重要,這就說到京津冀的三地合作了,這些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三地聯袂治理大氣,在統一立法、統一標準上已經取得了默契和共識,比如首次統一發布實施《建築類塗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這可是京津冀三地在環保領域的首個區域性統一標準;再比如“在重點時段、重點領域的精準聯防聯控、區域共同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夏季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攻堅行動”、還有“統一空氣重汙染預警分級標準,共同實施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協同應對重汙染天氣”等等,這些高效的區域合作內容都加速了空氣質量的整體改善。

最後是“社會參與”

空氣質量的改善,光依靠政府下大力氣還不夠,而社會以及個人的積極參與也是助推北京藍天越來越多不可或缺的原因,而現如今北京的社會共治格局已經基本形成,而市民的綠色低碳生活意識也得到了明顯加強,人們都為了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做著自己的貢獻。

寫到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北京的PM2。5是靠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北京就有這份魄力、決心和勁頭。但我們也知道空氣質量的改善還遠沒有完成,時間轉眼就進入了2021年,“十四五”時期又開始了,北京“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中就有“生態文明明顯提升”這一項,所以我相信北京的空氣質量在今後幾年,還會發生明顯的改善。

標簽: 空氣質量  北京  2013  改善  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