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為什麼玉是國之重器?

作者:由 和玉大叔聊玉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3-01-26

為什麼玉是國之重器?和玉大叔聊玉2023-01-26 10:48:49

這個問題與中國的古代文化和玉石的聯絡有很大關係。

經常閱讀和玉大叔文章的玉友會發現,大叔時常提及和田玉和儒家文化之間的種種聯絡,大叔發現其實許多玉友對這種聯絡概念比較模糊,那麼有沒有什麼歷史上明確記載的儒家文化與和田玉的緊密聯絡呢?儒家文化又是如何影響和田玉文化的?今天和玉大叔就以“三禮玉論”切入,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儒家玉石文化,是如何最終進化為千年和田玉文化的。

為什麼玉是國之重器?

這“三禮”指的是《

儀禮

》、《

禮記

》和《

周禮

》三部典籍,玉論並不是這三部書的總稱,而是指這三部典籍當中和玉有關係的內容,將它們歸納到一起,就是所謂的“三禮玉論”。咱們用大白話說指的是古代封建帝國對玉石的定義,使用規則和一些分類方法的總論。

為什麼玉是國之重器?

正是“三禮玉論”的問世,使得中國歷史幾千年中後人對玉石的使用規則有了參考,也就是說透過三禮歸納並創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國玉石使用理論,並且在官方的規章制度中予以標明,這在世界史當中都是非常罕見的,也許就冥冥中形成了燦爛、豐富、多元的華夏獨有和田玉文明。

由於“三禮玉論”內容比較繁複,大段古文解釋麻煩,為了方便理解,有人將所有的文字涵義歸納起來,主要就

三個

方面:

第一個叫做“

鑑玉尚質

”,意思是說在行祭祀禮等大型活動當中所使用的玉器,我們通稱為“禮器”,這類玉器對它的質地和造型有比較高的要求,不允許雕刻非常繁複的紋樣。比如天子所使用的大圭,就要求嚴格按照禮制的規定,不能帶裝飾的紋樣,也許是工藝限制,古人非常注重樸實無華的理念,並不追求浮華複雜。所以我們今天能在博物館見到許多用於祭祀的皇室古玉,紋飾都是非常樸素的。

第二個叫做“

執玉尚謹

”,什麼意思呢?就是講無論是滿堂朝臣還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在進行祭祀大禮的過程中,如果手持玉製禮器,都要有莊重的儀態,必須完全符合儀制。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儒家君子對風度的要求非常嚴格,從歷史記載不難發現,甚至對手持玉器的姿勢和行走時的動作幅度都有嚴格要求,僅從這一點我們足以看出古人對玉的崇高敬意,認為玉石可通靈,不但要求士大夫時時佩戴不得隨意離身,同時還要心中十分敬重。

為什麼玉是國之重器?

第三個叫做“

用玉尚慎

”,這一點僅從字面上也比較容易理解,在古代,和田玉顯然不是平民所能隨意佩戴的。根據《禮記》記載,這個概念主要有兩個區分,一個是公禮和私禮的區分;另外一個在於使用場景,即喜事與喪事的區分。嚴格規定的玉石作為禮器的使用範圍和使用場合,不是每個人想隨便用就可以用的,進一步推動了民間對玉器的神話色彩。

為什麼玉是國之重器?

用現代人的視角去回顧儒家學術提出的“三禮玉論”,我們不難發現這種複雜且嚴苛的用玉理論,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透過“家天下”的普世概念,強化民眾們對皇帝神學的認同,儘量營造一些比較迷信的色彩,以便於統治階級的永久統治所需;其次是無意中產生了“天然樸素”的審美觀,古人顯然很早就意識到和田玉的核心美感在於對玉質的品讀,而不在於表面繁複的雕琢,只有最大化的發揮玉質的優勢才能展現出玉石的珍貴。這一點概念與當代自由美感論“Less Or More”不謀而合,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和田玉藝術發展,展現了中國古人千百年來的處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