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中國人的時間制度

作者:由 vinlin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3-01-20

時間是什麼?和美一樣,時間本來也是沒有的,是人從自然中脫離出來而產生的獨特意識。

從實用的角度敘述,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形式,是衡量事物節點的標誌。

在尋找時間刻度的過程中,需要大家都知道明白的共通性與普適性;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可以永久使用的永恆性及遵循客觀規律的週期性原則,奇妙的是,在公元前5千年左右,大多數人類都不約而同的用了同一個標誌作為時間衡量的刻度——太陽,於是就有了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一日。

或許在長久日落而息的日子裡,有那麼一個人,因失眠而走出淺穴的房屋,看著漫漫雲煙的黑夜中,危險的黑夜世界中,帶來唯一安心慰藉的便只有空中的姣姣光亮。月中為盈,陰晴圓缺,每個輪迴稱為——一月。

根據人賴以生存的植物生長的規律,我們將這個迴圈稱為“一年”,年字是由“人”與“禾”組成的,起初便是“收穫的含義”。

根據太陽的週期變化,我們將時間刻度稱之為陽曆,指導大家的社會活動實踐,如24節氣,一年365天以24個重要節點作為劃分,但認真觀察與實踐的中國人將節氣的表現化分為三候。這樣地球繞行一圈360度,每執行15度為一節氣,每5度為一候。這個及其細化的時間制度,在中國的漢代已完善實施。

中國人在最初脫離自然的階段中以“禮樂”制度連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規範人的言行,而在中國人的時間制度中,除了填飽肚子剛需的太陽。在人際關懷溝通中亦有自己的尺度,所對應的的則是月,以月為尺度所產生的陰曆,主旨 人們的情感活動交流。就算是按照陽曆安排生活實踐的現在,我媽媽仍按照陰曆來慶祝家人生日,生日及過生日的過程都是產生家族成員羈絆、交流的過程,三月三的上巳節,開春後,冰雪消融,在河邊嬉戲、玩樂,是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是春暖花開人們相親相愛的好時節。現在的清明節,其實是將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是三個寄託人們情感的節日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在清明節的傳統。

日代表陽,月代表陰,陰陽相合,萬物不息。

永珍更新——年

馬上又要過年了,年對於現在的90後,已經減少“味道”,伴著爆竹聲的年,也似乎並不是原本真實的模樣。

年是人的新一輪重生。

大掃除、辦年貨、買新衣、洗澡,一切換新,在過年期間,彷彿就是天堂般的日子,不再為糧食、家務煩惱,不再有時間的約束性,不再是有目的性的實踐行為,是人與 自然關係的調整;

客觀物質的更新也伴隨著家庭關係的重構,寒冬時節,開啟所有的門窗,最年長的老人率領子孫迎接隨風而歸的祖先,擺桌、燒香、磕頭,請保佑來年家庭和睦、子孫綿延。家中長輩帶有美好期盼地給後輩壓歲錢,但並不管錢有沒有亂花,可以說這是一年最為輕鬆、愉悅、任性的時光。一元復始永珍更新!

2019年還有一個月結束,新年也馬上來臨,對我來說,今年是生肖一輪的結束,也是我告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加入新的集體,也對自己的人生、父母、上司、事業有了比較新的理解與嚮往,希望每個人都是一顆小行星,有著自己的小太陽。

標簽: 時間  刻度  節氣  清明節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