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因踩踏事件造成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應該如何應對?

作者:由 精神科醫生王永龍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3-01-15

最近,“韓國踩踏事件”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人們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

當地時間29日晚,韓國首爾龍山區梨泰院地區發生大規模踩踏事故。截至當地時間10月31日晚11時,韓國首爾梨泰院踩踏事故遇難者達到155人,152人受傷,並且不排除死亡人數繼續增加的可能!據悉,遇難者人數中,大多數都是20-30歲的年輕人,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6歲。

瞬息之間,一場萬聖節的狂歡,變成了恐怖的“修羅場”。作為災難的倖存者,雖然逃過了一劫,但這場韓國曆史上傷亡最慘重的踩踏事故給他們以及遇難人員家屬造成的心理陰影卻是難以消散的。

因踩踏事件造成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應該如何應對?

由於踩踏事故發生得很突然,在現場的人員剛開始可能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當自己被人群擠壓踩踏並無力控制現狀時,會產生極大的恐懼感,會有尖叫、痛哭或者被嚇到呆滯的反應。即使在事件結束後,這種反應也可能會延續到後續生活中。

現場被救出的中國倖存者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在醫院反覆回想事故場景並感到窒息,在醫院渾身發抖急需心理援助。在韓留學的中國學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心理衝擊,難以入睡。也有留學生哭著錄影片,稱難以承受。

不少倖存者也以“絕望”形容此次事故,並表示事後只要一回想到當時的畫面,就會產生類似窒息的感受。那麼,他們該如何緩解這種心理呢?

因踩踏事件造成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應該如何應對?

▲事件遇難者家屬掩面痛哭

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首先,我們要了解,他們這種心理障礙,其實是典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一類精神障礙,英文簡稱PTSD。

因踩踏事件造成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應該如何應對?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

創傷後應激障礙主要有五大症狀:

閃回

在遇到和創傷有關的壓力源或相關情況時有回憶侵入性表現,即不由自主地、反覆回想災難當時的記憶和重複的夢境,並因此帶來極大的痛苦並影響正常生活。

迴避

情緒麻木,迴避讓人想起創傷的地方、人和活動。逃避回憶和討論與創傷有關的話題,甚至完全與他人隔離。

過度覺醒

喚醒增強,如睡眠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心緒不寧、易怒。在沒有任何危險的情況下保持高度警惕。

生理症狀

睡眠障礙、腸胃功能紊亂、呼吸困難、心悸心慌、疲勞、各種疼痛等。

在這場災難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倖存者感受到恐懼、痛哭、尖叫等,甚至因為出現閃回現象,即腦海中不斷浮現當時的場景,導致焦慮、悲傷,失眠等。

相對於倖存者身上明顯的創傷後應激障礙表現,遇難人員家屬就可能不那麼明顯,但越是不明顯的,也不能忽視,他們喪失親人的痛苦、現場圖片和影片形成的衝擊力等等對他們造成的傷害都不容小覷。

因踩踏事件造成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應該如何應對?

如何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

那麼,該如何緩解這些症狀並從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漩渦中走出來呢?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

創傷過後,個體往往容易自責內疚,甚至對不是自己造成的結果抱有負罪感,認知行為療法能幫助個體區分合理與不合理認知,建立正向認知。

暴露療法:

透過安全的逐步地重現創傷發生的情況,幫助個體正視創傷,直面恐懼。

系統脫敏療法:

引導個體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透過肌肉、肢體、呼吸等漸進放鬆法應對焦慮、恐懼情緒,進而調節身體和心理的反應。

小組治療:

透過組員形成的關係情境和組員的互動,相互察覺及察覺的反饋,建立穩定、信任、安全的支援系統,幫助個體樹立信心,共同面對創傷反應。

藥物治療

在門診醫生指導下,可透過藥物控制症狀,調節情緒。

聯合治療

在心理治療同時聯合藥物治療,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縮短全部治療週期。

因踩踏事件造成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應該如何應對?

親歷者與家屬要做些什麼?

事故親歷者與家屬遇到這類事件,要如何應對創傷後應激障礙呢?

1.正常看待創傷症狀

每個人面對創傷,都會出現各種身心不適,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

2.恰當地表達、抒發情緒

樹立面對災難的信心,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

3.尋求親人、朋友的幫助

建立穩定安全的支援系統、人際連線。

避免心理“次生災害”

悲劇性踩踏事件後,現場的照片和影片透過社交媒體廣泛傳播,這可能會引發“次生災害”。因為人的心理健康可能會因為悲劇畫面的衝擊受到影響,反覆看很多現場照片可能會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即便和事故沒有直接關係,也會清晰地感受到現場的變故,容易變得抑鬱、焦慮和憤怒。

閱讀新聞陷入同情疲勞,而無法做出任何行動時,

需要自己進行一些行為干預

。諸如

關閉新聞推送提醒,控制閱讀新聞的時間,不在臥室和睡前讀新聞

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

別過度看現場和新聞,轉移注意力,可以透過和家人朋友的傾訴來積極尋求情感與支援,也可以透過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運動等緩解自己的情緒。自我調節不足以緩解,可尋求撥打熱線電話、心理諮詢等專業幫助。

標簽: 創傷  應激  障礙  踩踏  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