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尤利西斯第一卷解析

作者:由 Lucia Joyce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12-06

尤利西斯的整體結構,請大家看我專欄的上一篇文章

尤利西斯:專輯概念

第一卷的內容分為三塊:尋鄉,榮耀和洞察。

Telemachus 尋鄉: 網際網路,文明網路,資源網路,脆弱性(1)

Nestor 榮耀:文明的輝煌成果,黃金時代的驕傲和希望(2)

Proteus洞察:時間的流逝與穿越(3)

尋鄉(Telemachus) 主打風格:jungle, trip-hop

尤利西斯(即奧德修斯)是荷馬史詩《奧德賽》的主角。《奧德賽》和《伊利亞特》是兄弟篇,講的就是尤利西斯在參加完特洛伊battle後返回家鄉的故事。在1922年同名的小說《尤利西斯》中,作者喬伊斯以尤利西斯的兒子Telemachus為第一章命名,也表達了當時愛爾蘭人雖然深受英國文化影響,但仍然希望找回自己民族精神的追求。Telemachus因此具有“尋鄉”之意。

千高原

100年後,“尋鄉”對於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在這裡我用兩首作品,分別代表人類精神上的根源,和環境的歸宿。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的《千高原》,認為全世界的文化就像從樹根中長出來的枝幹,雖然千變萬化,根源是一樣的。因此,在當今世界,我們的尋鄉,代表一種對共同價值觀的探求,代表所有誤解和不安,將隨著互相之間理解的加深而消弭。這首歌用了jungle和管絃樂結合的手法,並用了一段鋼琴加以平衡。取樣來自Eric Thomas的Episode 30 Rope-A-Dope,並最早被Disclosure在他們的熱曲《When a fire starts to burn》裡採用。fire starts to burn,也對應了思想如火焰一般延燒不滅。

三尖樹

與之相比,《三尖樹》講述了人類與環境的衝突,也代表人類將回歸自然,敬重自然的力量。英國科幻作家John Wyndham的小說《三尖樹時代》,是在1951年出版的後末世小說。世界上大多數人因為一場刺眼的流星雨而失明,與此同時,他們之前所養的用於產生石油的植物開始具有團隊協作和自由移動的能力,從而對人類構成威脅。這首曲子風格是我很久以來就想做的trip-hop,非常適合這種陰暗但晦澀的題材。

榮耀 Nestor 主打風格:古典

《伊利亞特》稱涅斯托爾是一位長壽的智者,經常向武士們講述自己早期的戰績以激勵他們去戰鬥。《奧德賽》中稱涅斯托爾告訴Telemachus要在特洛伊戰爭期間要忍受的痛苦和考驗。Nestor即希臘語中的歷史,接近於英語history的拼法。在20世紀《尤利西斯》中,喬伊斯也是以歷史老師stephen的課堂為場景寫的,但不同的是,歷史在課堂上僅僅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沒有喚起學生更多的思考。作者借這一章的內容表現了一種歷史虛無感。

不過這一章我還暫時不打算去加入很沉重的話題,而是著重於表現一種音樂上的復古,當然是以管絃樂為主。《美國往事》致敬7月剛剛走的電影配樂大師Ennio Morricone, 他為《美國往事》及義大利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和《西西里島美麗傳說》全權負責作曲,留下了無數經典的旋律。在我做完這首曲子之後的半個月,大師溘然長逝,讓人悲痛。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這首曲子基本就是按Morricone的模板做的,完全不帶自己的任何風格。

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

《到燈塔去》告別了大劇院式的交響樂風格,進入浪漫主義的抒情小品。我用了愛爾蘭豎笛的音色搭配小提琴和鋼琴,凱爾特風格初顯。目前的音源仍然不是非常標準,新的一批音源已在路上。說到靈感來源,應該是來自Kate Bush初期的一些作品,非常典型的70年代英國流行配樂。這首曲子最大的也可能是大多數聽眾沒有注意到的特點是,結尾引出了下一首《弗蘭肯斯坦》的隱藏內容。只有聽到結尾,才能理解之後曲子的劇情。這樣的聲音遊戲我會在整個尤利西斯系列中不厭其煩的運用。(寧就是《大聰做音樂》?)

因為十分喜歡管絃樂,加入了第三首,《弗蘭肯斯坦》。故事情節超級明顯,只要去看下卷福演的同名話劇即可。

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

音樂方面提一點,中間的小提琴和管樂的一唱一和,是我的刻意為之。管樂代表弗蘭肯斯坦,剛開始氣勢洶洶,慢慢到娓娓道來,表現科學怪人在Elizabeth面前態度的軟化。小提琴代表Elizabeth,剛開始用斷音(Staccato),後面改為連音(Legato),表現Elizabeth從恐懼到鎮定,再到聽到怪人遭遇後的同情。可惜,最後怪人的管樂重新變得詭異、具有侵略性,絃樂也回到激烈的斷音,表現形勢越來越危險。在這樣一個極具戲劇性的場面中,我的配器邏輯相對比較好發揮。

洞察 Proteus 主打風格:psytrance

Proteu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海神,遇見他的人可以從他口中得知未來將發生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得追上他,他才能讓你嘿嘿嘿。

20世紀《尤利西斯》中,有一個場景,描繪一隻兔子在沙灘上奔跑,一會變成狗的形狀,一會像一頭鹿,讓人眼花繚亂。我們如今的世界,相對於100年前的世界,更是瞬變萬化。即使用最精密的計算機,也無法預測下一秒世界將發生什麼。黑天鵝、蝴蝶效應,這些詞也是家喻戶曉了。憑一本書就能洞察世界已經成為不現實的幻想。“芬尼根的守靈夜”,我取樣了北歐牧民的歌聲,隨後用工業式的打擊樂敲碎,你可以理解成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中的破壞和震盪。最後只剩漫天的烏鴉啄食著汙染之後的廢墟。從這個角度看,可能是個環保的故事。不過我事先只遵循直覺,並沒有預設什麼主題。這也是喬伊斯作品給人留下的多重解讀空間。

芬尼根的守靈夜(Finnegan‘s Wake)

本章的主題是時間,所以我用了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名作《時刻之書》命名最後一首作品,並採樣了兩段介紹量子物理學的演講取樣。這首曲子是三首demo的嫁接,第一首是progressive psytrance,中間是一段《羅蘭之歌》的詩朗誦,最後那段混亂的時空穿梭,因為鳥鳴正好可以作為鐘錶聲所以也加進來了。在psytrance階段,我用了實物鍾和電子鐘的聲音來表現時間。第三段的wobble音色體現了一種時間的扭曲,在不同時代的鋼琴曲(肖邦E大調9號夜曲和本人自創的類似爵士樂的片段)、不同語言的取樣中穿梭。

時刻之書(Das Stunden-Buch)

《時刻之書》的結尾連線了尤利西斯(二)中將出現的內容。大家能聽到槍炮聲,類似於20世紀初期勳伯格派的、急促的不和諧交響樂,以及一段T。S。艾略特《荒原》的詩朗誦。這些內容都會在尤利西斯下一章:解體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