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唱歌技巧:什麼是頭腔共鳴?用頭腔共鳴是什麼感覺?

作者:由 輕鬆學<em>唱歌</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9-06-17

如何將悅耳地、優美的、科學的

歌唱發聲

運用在歌唱中,這是聲樂學習者們在追求聲樂藝術所追求和思考的。而歸納起來,正確的歌唱發聲,除了氣息的支援,還必須很好地發揮各共鳴腔體對發聲所起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將聲音協調到最好的效果。呼吸如果是歌唱的發聲動力,那麼共鳴則是線路或法則。因此,共鳴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義大利聲樂教育家巴爾拉最愛的格言之一就是:“誰會用

頭腔共鳴

,誰就能唱一輩子”。只有運用頭腔共鳴才可能使歌唱得到形成義大利典型發聲法的那種色彩,那種技巧。因為他認為在發聲的過程中,歌唱者的胸腔、頭腔共鳴都要用上,但是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頭腔共鳴。因為他認為只有那些善於把聲音送到頭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在歌唱時先是共鳴,然後才是吐字,如果歌唱家掌握了真正的真正的共鳴,那麼他的吐字也會生動起來。另外義大利著名的聲樂大師吉諾·貝基認為“頭腔共鳴是聲音的靈魂,是聲音的共鳴焦點和支援點”。歌唱家帕瓦洛蒂認為“頭腔聲音的共鳴使我感覺像一個盒子”。瑞典著名歌唱家則說:“我千方百計地使聲音進入頭腔。當我感到聲音在頭部有共鳴響,我就知道一切正常”。所以,這些歌唱家在高音的安放上都是一致的。尤其是高音,頭腔共鳴越多,音色就越美。聲音的穿透力以及感染力才越好。福斯說,頭顱及其腔室的共鳴稱為頭腔共鳴。埃茹·巴拉說,掌握頭聲,就可以獲得高聲技巧,就可以唱一生。斯密羅夫說,將聲音集中於頭腔,在有關優美歌唱的所有原則中,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從這些世界級的歌唱大師對頭腔共鳴的重視程度來看,掌握頭腔共鳴是非常重要的。

在聲樂演唱中對聲音的要求是要用圓潤,流暢、光彩的有力度和穿透力的聲音唱出動聽的歌曲,也就是產生共鳴的聲音。大家知道,任何一種樂器都是由發聲體和共鳴箱組成的,比如:小提琴、鋼琴、二胡、琵琶等等,在演奏時琴絃震動產生出基音後透過樂器的共鳴箱的共鳴又產生出泛音並傳出,這樣人們聽到的聲音才是宏亮的、豐滿的、圓潤的。人聲和樂器一樣也是由發聲體(聲帶)和共鳴箱(身體中的腔體)組成的。聲帶就好比是琴絃,它能發出基音,而身體中的口、咽、鼻、頭、胸等腔體就好比樂器的共鳴箱。聲帶振動產生出基音後,再經過身體中的腔體的共鳴才能產生出泛音,即宏亮的、豐滿的、圓潤的聲音。

什麼是頭腔共鳴?

頭腔包括鼻腔、額竇、蝶竇等。它是固定不變的腔體,是歌唱高聲區主要

共鳴器官

。頭腔共鳴是指與鼻腔貫通的竇部,它包括額竇、蝶竇、眉心、鼻樑一帶所產生的共鳴,作用非常重要。這個部位的共鳴腔體積很小,共鳴色彩明亮,在歌唱中,特別是在唱高音時,眉心部位會感覺到有些微微振動,似有點麻酥,這就是頭腔共鳴在起作用,唱高音時主要使用頭腔共鳴,產生豐富的高頻泛音,使聲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屬感。

頭腔共鳴其實是開啟鼻腔所產生的共鳴,聲波會在鼻腔中振動,故亦有人稱之為(

鼻腔共鳴

)。但由於其共鳴範圍是由顎至眉心,甚至到達前額、頭頂,這常令歌唱者在頭部產生振動的感覺(即所謂“頭聲”),故我們稱之為頭腔共鳴。頭腔部分的共鳴能把聲區的聲音統一到一個高位置上,讓聲音產生色彩和穿透力。

頭腔共鳴是沿襲了科學知識尚不發達的19世紀的聲樂術語,是一種練聲方法。頭腔共鳴感覺的獲得是在口腔共鳴的基礎上,把聲波在硬顎上的集中反射點稍向後面移動一些,把下胛放下來(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覺),同時,軟顎和小舌頭也隨之上抬,舌根則有放下一些的感覺,使口、鼻、咽腔之間的通道和空間更寬廣些,聲波沿著上顎傳遞向鼻咽腔、鼻腔和諸竇,引起聲波的迴盪。它在發高音(頭聲區)時為主要的共鳴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如果你也是喜歡唱歌,或者唱歌這方面有疑難雜症可以 ,點選連結加入群聊【唱歌技巧聲樂群】 進群邀請碼 111 裡面也有非常多的免費VIP精品課程 歡迎你的加入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援,謝謝你)

標簽: 共鳴  頭腔  歌唱  聲音  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