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作者:由 程式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12-01

總有朋友焦急地發微信給我,“兄弟,促銷最後一天了,幫我看下這顯示卡怎麼樣。”“兄弟一萬塊能組個什麼樣的電腦”“我電腦很卡,要不要換張顯示卡”……其中不乏名校計算機畢業同僚,這正印證了我們學計算機的真的真的不會修電腦!我電腦硬體的知識都是跟著圖吧老司機學的。看著眾多網友在這個訊息發達的時代仍被賣整機、賣礦卡、賣縮水機的無良商家坑害,我決定獻上我在圖吧潛水多年所學,整理一篇全面教程,保證看完就能上手裝機不求人。

一、總篇

既然是一篇科普文章,還是要具有一定的嚴肅性和邏輯性,那麼就要從什麼是電腦開始講起,通常我們所說的電腦就是個人計算機(PC),桌上型電腦、一體機、筆記本、伺服器這些小型的用於運算的機器。按照馮諾依曼體系結構設計,擁有儲存器·、計算器執行器……太複雜,看了也記不住。說白了計算機就是把實物轉化為01資料處理再透過影片音訊反饋結果的裝置。例如展示從白天到黑夜,就是將輸出給螢幕的眼色資料由RGB(255,255,255)漸變至RGB(0,0,0)。表示人物的運動,就是將座標(x,y,z)值調整變化。按鍵觸發監測電訊號的引數由0變1,程式啟動程式段由硬碟呼叫至記憶體作處理,算完放回硬碟儲存,指令、資料都是0和1,再複雜的模型也要轉變為0和1,這就是計算機的內在。主機板作為骨架擁有供電線路、資料線路,板卡插口,CPU和顯示卡分別是電腦的左半球和右半球,一個做邏輯運算另一個做圖形處理,記憶體是電腦的短時記憶區域,處理高效迅速但是斷電就沒,還需要存放在笨重的硬盤裡,雖然讀取寫入很慢,但是缺很牢靠。電腦工作辛苦當然少不了電源將交流電轉變為穩定的直流,提供能源,風扇為其散熱防止過熱,這些具體生動的結構就是計算機的外在。

二、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處理器)

(一)簡介

計算機的核心部件,為超大量電晶體和微電路的封裝體,工藝及其複雜,以奈米為單位加工製成,我國暫無能力自主生產,主要分為Intel和AMD兩大品牌,Intel的CPU中通常封裝有核心顯示卡,作用在於不配備獨立顯示卡也可以點亮,足夠辦公使用。AMD品牌CPU通常無核心顯示卡,需要搭配獨立顯示卡亮機。總體來看同等級AMD功耗較高,價效比高,Intel功耗較低,效能較強。用稍微專業一點的知識介紹一下CPU的作用,我們的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均為計算機程式,即使是彙編這類底層語言也要解釋成電路識別的出的01碼字才能響應,CPU就是將各類程式轉化為01資料運算並輸出結果的部件。受制於馮諾依曼體系結構設計和現代工藝,CPU的效能也逐漸接近瓶頸,Intel和AMD均出現“擠牙膏”式的代際升級。

(二)CPU型號介紹

CPU的型號複雜多樣,像“E3神教”,“i7默秒全”這些都是硬體玩家根據型號總結的口訣,不過CPU還具有含義豐富的字尾,下面來一起看一下如何讀懂字尾。

1、Intel系列

以Intel 酷睿 i9 12900KS為例: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各欄位意義如圖所示

“Intel”

品牌名稱;

“酷睿”

代表英特爾品牌下面向普通消費者的一個CPU系列,一般劃分為Core(酷睿)、Pentium(奔騰)、Celeron(賽揚)、Xeon(至強)、Atom(凌動)等;

“i9”

代表這款CPU定位高階,在其下面還有i7、i5、i3,同一代中,數字越大,效能越強;但是不同代數之間,效能不能直接相比,比如12代的i5在理論效能上是強於10代i7的。

“12”

代表這款CPU的代數,說明其已經發展到第十二代了,數字越大越新;

“600”

這三位數字代表

Intel SKU型號劃分

,一般來說Core i7有固定幾個SKU,比方說700;Core i5有600/500/400;Core i3有300/100等等,一般來說數字越大說明隸屬的Core系列越高階,同級別下比較,數字越大頻率越高,換句話說效能就越強,比方說Core i5-8600預設3。1GHz,睿頻4。3GHz,比Core i5-8500預設3。0GHz,睿頻4。1GHz要強。

“K”

帶K的表示不鎖頻,可以配合Z系列主機板進行超頻操作,適合會超頻玩家使用,比方說i7-12700K,i5-12600K等

“F”

帶F的表示不帶整合顯示卡,你必須配合獨立顯示卡使用。

瞭解以上命名規則,大部分消費者級的英特爾CPU你也能一眼看出了。當然,除了例子中的這種情況,我們還會遇到其它CPU型號的

字尾

,彙總如下:

K:

表示支援超頻且內建核顯的CPU型號,例如型號:i5-12600K、i7-12700K;

F:

表示無內建核顯,例如型號:i5-12400F、i7-12700F;

KF:

表示支援超頻且無內建核顯的CPU型號,例如型號:i5-12600KF,i7-12700KF。

T:

表示低功耗版,相同型號下功耗更低,效能也差一些,例如型號:i7-10700T;

X/XE:

表示至尊旗艦級,例如型號:i9-10980XE。

KS:

可以理解為官方超頻版,提升了主頻的版本,例如i9-9900K和i9-9900KS,i9-9900KS出廠的主頻要高於K,例如型號:i9-9900KS。

[1]

2、AMD系列

以AMD銳龍R5-5600X為例: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AMD”

品牌名稱;

“銳龍”

代表AMD品牌下面向普通消費者的一個CPU系列,按照系列劃分,有Ryzen(銳龍)、Ryzen Pro(銳龍Pro)、Ryzen Threadripper(銳龍執行緒撕裂者)、EPYC(霄龍),除了EPYC霄龍隸屬於伺服器CPU外,Ryzen銳龍系列都是有消費級桌面、移動產品。

“R5”

代表這款CPU定位中端,在其下面還有R3,在其上面還有R7和R9,同一代中,數字越大,效能越強;但是不同代數之間,效能不能直接相比,比如5代的R5在理論效能上是強於3代R7的。

“5”

代表這款CPU的代數,說明其已經發展到第5代了,數字越大越新;

“600”

這三位數字代表

AMD SKU型號劃分

,Ryzen 7有800/700,Ryzen 5有600/500/400,Ryzen 3有300/200。同樣地,數字越大,頻率越高,在Ryzen 5裡面甚至會有更多核心和執行緒;

“X”

帶X的表示支援XFR技術,自適應動態擴頻,除了睿頻以外,還能夠讓CPU做工在高於睿頻頻率的工作狀態,而頻率的最大值受到散熱器散熱效果而變化,簡單來說就是,散熱器越強,頻率越高。

瞭解以上命名規則,大部分消費者級的AMD CPU你也能一眼看出了。當然,除了例子中的這種情況,我們還會遇到其它CPU型號的

字尾

,彙總如下:

G:

表示屬於APU,內建強大的核顯,舉例型號:R5 5600G、R7 5700G。

X:

不同於intel CPU的X字尾,帶X結尾是指支援

XFR技術

的處理器,XFR是一種

超頻技術

,是在Boost加速頻率的基礎上允許再次超頻執行的一種技術,這個技術能讓頻率隨不同散熱解決方案(風冷/水冷/液氮)而升降,散熱越牛逼超頻越強悍。

XT:

相當於X的加強版,也可以說是特挑體質版,相同型號下XT比X效能略有提升,舉例型號R9 3900XT、R7 3800XT、R5 3600XT;

當然AMD膝上型電腦上的CPU型號

字尾也會不同:

U:

低電壓,效能弱些但功耗低,通常出現在輕薄本中,舉例型號:R7-5700U;

H:

標壓,效能強,通常出現在遊戲本中,舉例型號:R5-5600H;

HX:

一般使用在AMD高階發燒級CPU上,至尊版,舉例型號:R9-5980HX;

HS:

相當於H功耗略低,通常出現在輕薄全能本,效能較強,舉例型號:R7 5800HS、R5 5600HS

(三)CPU的選購

透過上述CPU知識的介紹,我們已經對型號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考慮到CPU直接影響計算機使用體驗、使用壽命長、較為保值,建議在自己經濟允許的範圍內儘量選擇效能相對好的。CPU的效能可以直接參考CPU天梯圖。

2022最新CPU天梯圖|處理器天梯圖【高畫質】

這裡主要從選購價效比的角度強調幾點:

1、超頻版價效比極低

以我在用的8700和8700K為例,二者在天梯圖中的位置十分接近,價格卻相差500元左右,同時為了實現超頻要更換滿足超頻的Z370主機板和更大功率的電源,花費千元的提升即使超冒煙也沒有提升太多,因而從價效比考慮不考慮超頻版本。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2、散片價格更優

CPU的購買渠道主要為京東和淘寶兩大電商,散片CPU並不是山寨貨(有這技術還需要造假麼?)或者殘次品,是硬體公司大量批發給電腦企業後流入市場的,相對盒裝少一個雞肋的原裝散熱器,明顯便宜,但售後一般。

例如:京東盒裝Intel酷睿i9-12900KF

淘寶散片Intel酷睿i9-12900KF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散片相對盒裝CPU有明顯的價格優惠。

三、主機板

(一)簡介

計算機的主機板起到了為硬體提供資料介面、供電和支撐基座的作用,內建有BIOS啟動程式,是計算機中重要的硬體,主機板的設計和質量影響了計算機的拓展上線以及使用壽命,主機板也是極速驗機中壽命最短的硬體,因為線路和原件眾多,任意問題都可能導致主機板返修或者報廢。

(二)主機板型號

主機板的廠商眾多,有華碩、技嘉、微星等大牌,也有七彩虹、華擎、銘瑄等良心小廠,梅捷等寨板在預算不足時也足以解我們燃眉之急。這也造成了不同品牌的廠商都有自己的命名規則,詳細列舉主機板型號命名規則意義不大。而且主機板的作用是為了相容全部硬體使其穩定執行,因此我們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度量主機板型號,判斷其相容性即可。

1、CPU插槽

因為CPU不同,Intel和AMD的CPU所用主機板也完全不同,透過查詢晶片組的名稱還有觀察CPU插槽即可判別。AMD所用插槽為密集針孔,Intel所用插槽為細密針腳,非常明顯。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AMD針腳在CPU上插槽為針孔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Intel底部為觸電插槽為針腳

2、晶片組

Intel:

主機板晶片組包含兩層資訊,一是等級,二是系列。系列指的是晶片組更新迭代的代數,每一代晶片組支援的CPU可能不同,支援的記憶體代數也可能不同。以B360晶片組為例,雖然是1151針腳,但只能支援8代、9代酷睿系列CPU和部分奔騰、賽揚處理器。支援DDR4記憶體。這些無需記憶,只要知道怎麼查就好。具體資訊都可在產品官網查詢。

Intel產品官網

等級代表的是在同一系列中,效能等級的差異,一般按照以下原則劃分:

X:

最高階,搭配字尾為X的高階CPU,例如X299主機板可搭配i7-7800X。

Z:

次高階,支援超頻,搭配K字尾的可超頻CPU。

B:

中端,不支援超頻,價效比最高,適合搭配無超頻功能CPU。

H:

入門級主機板,價格便宜,用料和介面縮水。

主機板可以向下相容,通常B系列以上主機板能相容同系列所有CPU,H系列主機板因為供電原因,搭載高階CPU會存在供電問題使得執行不穩定。

AMD:

AMD主機板晶片組有三個等級,X/B/A。

X:

最高階,支援自適應動態擴頻超頻,和Intel一樣,也是搭配AMD中代‘X’字母后綴的處理器。

B:

中端,可超頻,不支援完整的自適應動態擴頻超頻,價效比較高。

A:

入門級,不支援超頻,普通辦公使用者使用,價格便宜。

AMD主機板的相容性可在官網右上角輸入晶片組型號查詢:

AMD產品官網

3、板型

目前主機板版型氛圍四種:E-ATX(加強)、ATX(標準)、M-ATX(緊湊)、mini-ITX(迷你)

E-ATX:

高效能主機板,晶片組都為X字母開頭,適合使用X字尾的高階處理器。價格很高。

ATX:

大板,拓展性好,介面全,記憶體四插槽起步,配置有2到3個PCIE結構和M。2介面。

M-ATX:

小板,主流主機板版型,記憶體插槽2到4個,通常有一個M。2介面,基本滿足大多數使用者需求。

mini-ITX:

迷你主機板,介面數量滿足基本需要,適合辦公或者影音,不適合高強度使用。

4、品牌

一線品牌:華碩、技嘉、微星

二線品牌:華擎、映泰、七彩虹

小廠:梅捷、華南

(三)主機板選購思路

主機板選購最重要的是考慮相容性,要在其他硬體選定後,透過查詢官網引數或者詢問電商客服,主機板是否能穩定相容CPU、記憶體和顯示卡,是否能滿足自身工作預科的需要。例如如果用的是K字可超頻CPU,那麼儘量選擇Z系高階主機板,否則CPU超頻版的錢花的沒有意義。如果想組4通道記憶體條那麼mini-ITX主機板只有雙通道記憶體槽肯定不行。如果想拓展音效卡,獨立網絡卡,那麼就需要ATX大板,小板的PCIE槽距離過近空間不足。等等因素都是選購主機板時需要考慮的。另外如果考慮到主機外形的要求,配色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如以下兩款主機板就能很好搭配不同的主題: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華碩的玩家國度吹雪表現極地主題適合純白配色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這款鬼滅之刃主題的主機板就適合喜歡善逸的朋友

四、顯示卡

(一)簡介

顯示卡是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 圖形處理器)的通俗說法,因為常設計成卡狀而得名。顯示卡的作用是控制計算機的圖形輸出,負責將CPU傳輸出來的影象資料轉化為顯示器電路可以識別的格式,並透過資料線傳輸至顯示器成像。生產GPU晶片的公司有Intel、AMD、NVIDIA。根據整合形態分為獨立顯示卡、核心顯示卡和板載顯示卡,獨立顯示卡的晶片由AMD和NVIDIA兩家公司生產批發給下游廠商,並加工成為形態各異,不同型號的獨立顯示卡。核心顯示卡由AMD和Intel公司在生產CPU時根據設計需要封裝在CPU晶片中,具有體積小,功耗低的特點。板載顯示卡將晶片整合在主機板上,拓展性和便攜性均中庸,作為過時產物已被淘汰。

(二)顯示卡型號

一般討論顯示卡討論的就是獨立顯示卡,核顯相當於買CPU附贈的亮機功能,不作討論,顯示卡的兩大廠商NVIDIA和AMD的命名規則也有不同。

1、N卡

NVIDIA顯示卡採用字母字首+數字+字母后綴的命名方式。字母字首一般有兩種,分別為GTX(中高階顯示卡)和GT(入門級顯示卡)。數字分三位,守衛表示顯示卡代數(目前已更新至30),第二位表示級別(數字越大級別越高),第三位通常為0或5,例如“GTX1080”,10代表十代,8表示高階,0沒有意義。字母后綴最長見的是Ti,表示加強版,如“GTX1050Ti”。頂級顯示卡會採用特殊方式命名,例如“Titan XP”。

2、A卡

AMD顯示卡的命名採用字母字首+數字+字母后綴的方式,目前新出的顯示卡已經統一標註為RX,較早版本採用R9(高階),R7(中端)和R5(入門)區分。數字守衛為代數,第二位是級別,第三位無意義,例如“RX580”,RX表示Radeon RX,5表示500系列,8表示高階,0無意義。字母后綴在新顯示卡中僅有D,表示“中國特供 Dragon”,較早版本中用X表示加強版,如“R9 390X”,AMD頂級版顯示卡會用特殊方式命名,如“RX Vega 64”。

3、顯示卡效能

顯示卡的效能體現了顯示卡的圖形處理能力直接關係到剪輯、遊戲、影音的渲染效果。其效能由顯示卡的核心型號、視訊記憶體容量、位寬等有關,核心的型號越高階、視訊記憶體容量越大,一般顯示卡的效能也越強。直觀來看,可透過顯示卡效能天梯圖查詢顯示卡效能定位。

2022年5月顯示卡天梯圖 史上最全桌面級顯示卡效能天梯圖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三)顯示卡選購思路

顯示卡的選購要按照型號、品牌、設計的順序,結合自身需要和預算選購。因為顯示卡每次更新換代效能提升較大,使用壽命一般(挖礦2年左右即可出現脫焊、老化等故障),且核心以外的部分翻新仿製難度較低,二手市場上保值率較低。因此,顯示卡的選購與CPU不同,要遵循“夠用就好,適當留白”的原則。像有的朋友只打LOL,買一張750ti到1060之間的顯示卡即可,完全沒有必要上3080。

1、顯示卡型號

顯示卡的型號直接決定顯示卡的效能,雖然顯示卡的效能還會受到視訊記憶體大小、廠商工藝的影響,但是這些也只是在相同核心的前提下的輔助影響。如果組裝點的預算在2萬元以上,推薦購買最新版本旗艦卡,如3080。如果是工作使用,用於影音剪輯,推薦購買上一代次旗艦或者新一代甜品卡,例如3060和2070,足夠使用5年左右仍保持較高效能。如果是遊戲娛樂使用,玩3A大作的話,根據自己想玩的遊戲的推薦配置選購。例如我要玩《荒野大鏢客2》其需求配置如下: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這款遊戲推薦GTX1060顯示卡或者RX480顯示卡,那麼GTX1660和RX580都是不叫不錯的選擇。玩網遊的話配置要求一般較低,目前的熱門網遊似乎還沒有GTX1060應付不了的。

2、顯示卡品牌

顯示卡的品牌眾多,雖然所用核心型號相同,但是小廠的原件用料、電路設計還有核心貨源較大廠有差距,導致同型號的顯示卡效能會受到品牌的影響。主流N卡型號可參考下圖: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其中N卡一線品牌包括華碩、微星、技嘉、EVGA,準一線品牌有七彩虹、影馳、索泰,二線品牌有映眾、耕升、銘瑄。A卡一線品牌有藍寶石、華碩、技嘉、微星,準一線品牌的訊景,二線品牌包括華擎、撼迅、迪蘭、盈通。當然還有一些晶片來路不明的廠商,如銘影、小影霸、銘速、精影肥貓家,黃偉達,價格極低。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雜牌顯示卡合集

3、顯示卡設計

根據不同的裝機需求,顯示卡的設計也要在選購的時候考慮到,組裝m-ATX和mini-Itx吉祥要充分考慮機箱空間的限高,通常選購較短的半高顯示卡。如果是側透機箱還要根據機箱的配色主題,選擇不同顏色的顯示卡。如圖所示的酷魚S3 mini-Itx主機內部空間有限,需要選擇兩風扇短顯示卡並配上pcie資料延長線剛好裝入機箱,三風扇的顯示卡明顯不合適。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4、選購渠道

由於近期顯示卡仍然溢價較多,顯示卡的選購渠道不僅僅侷限於最靠譜的京東自營,鼓勵小夥伴們搏一搏,淘一淘,買到物美價廉的好顯示卡,購買按照靠譜程度依次為:京東自營>天貓店鋪>淘寶店鋪>拼多多>京東三方>鹹魚/轉轉,如果是剛接觸硬體的話,老老實實京東自營,多花點錢買個安心,要不還得反覆貼吧知乎查資料“如何判斷顯示卡是不是礦卡”影響使用心情。

下面列舉幾款不同價位的好顯示卡供小夥伴們參考,可以根據需要選購:

各型號顯示卡推薦購買價位(按照丐中丐版本定價):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5月28日推薦購買價格

入門級顯示卡推薦:

RX6600:

RTX3050:

中端顯示卡推薦:

6650XT:

RTX3070:

高階型號推薦:

RTX3080:

五、電源

(一)簡介

電源是電腦中為硬體提供能源的裝置,起到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的作用,因為有著跟電飯鍋同款的小尾巴,常常被認為是最不值得花錢的硬體,於是便宜量大的雜牌電源混的風生水起,上萬塊的硬體就個這些核彈繫結在一起危險執行。殊不知電源的穩定性直接影響了硬體的壽命,選購大有學問。

(二)電源引數

1、電源額定功率

電源的額定功率代表電源能穩定執行的功率,我在裝機時習慣查詢所有硬體額定功率,加和後選取額定功率多100W以上的電源,但是這一方法比較複雜,直觀上可以參考下圖: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2、電源轉化率

透過80PLUS認證的電源會根據轉化率的高低賦予一定等級的認證標誌,如下圖所示: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等級越高的電源有效功率越高,一般銅牌以上的電源都能保證電腦硬體的安全,預算充足推薦購買金牌以上的電源。

3、電源設計

電源的設計分為全模組電源、半模組電源和非模組電源,非模組電源各種介面的電源線固定在電源上,會出現有些介面過剩個別介面不足的現象,且線的材質不可改變,會影響DIY裝機理線的效果。全模組電源的所有線都是可以拆裝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線材和介面。有些具有光效的電源線能對機箱整體起到裝飾作用。半模組電源則是部分線材可拆卸,DIY空間和價格均在非模組和全模組之間。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海盜船的全模組電源

(三)電源選購思路

電源購買的品牌很重要。

一線品牌,首選系列:

海韻、安鈦克、振華、全漢、臺達、EVGA。

二線品牌,也還不錯:

酷冷至尊、長城、航嘉、鑫谷。

核彈,謹慎購買:

金河田、大水牛、先馬。

另外就是電源買新不買舊,建議直接京東自營,二手平臺小店家看都不要看。

下面為大家按照額定功率推薦一些電源:

350W:

長城作為靠譜的二線品牌,原件質量合格,配備低通濾波電路,能提供穩定的直流電流。適合中塔、全塔機箱使用。

450W:

振華 銅皇450W電源,銅牌認證,質量過關,振華的電路原件用料紮實,德國英飛凌MOS 、日本富士通繼電器、歐洲意法二極體,618有活動,適合選購。

航嘉 JUMPER450B,銅牌認證,轉化率達85%,在純正國產電源,航嘉的質量還是靠譜的。特別是在靜音方面,表現突出

550W:

全漢藍暴經典PLUS550W,銅牌認證,使用全固態電容,提升了電源的壽命和穩定性,風扇具有智慧啟停功能,減少噪音。

全漢 Hydro GE550 全模電源,金牌認證,轉化率達到87%以上,更加省點,使用現金的日系電容,堆料用心。全模組設計,方便DIY裝機。

650W:

功率都到650W了,咱們也別為了那幾百塊講價效比了,為了上萬塊的顯示卡CPU,聽我的買個好電源,臺達這款電源值得信賴:

750W、850W:

海韻,還是一樣的道理,為了保護硬體,買好一點的電源,金牌、全模組用十幾年也不會過時,這才是真的價效比。

六、硬碟

(一)簡介

硬碟作為電腦的重要儲存介質(其實現在已經可以說唯一永久儲存介質了,光碟用於特殊場景,隨身碟和行動硬碟隨著網速的提高很少出現,軟盤早已成為歷史),在計算機中擁有重要的作用。因為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的程式碼和資源都儲存在硬碟中,程式執行中涉及外存的資料也要頻繁呼叫硬碟,硬碟的品質決定了電腦使用的體驗和資料的安全。

(二)硬碟型號

硬碟根據設計原理不同可以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 簡稱SSD),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片加上主控組成陣列式儲存,因為讀寫透過儲存晶片陣列完成,沒有機械結構,因此讀寫速度快,功耗更低,但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晶片的讀寫壽命會被逐漸消耗會出現掉速甚至資料損壞的情況。機械硬碟(Hard Disk Drive,簡稱HDD)由磁頭、碟片和主控電路組成,碟片唄劃分成兩層多個磁軌,透過改變磁體單元的正負極儲存資訊,因讀取時磁頭需要尋找到對應的磁軌,所以效能受到機械結構限制,會有尋道時間,雖然價格便宜,儲存穩定,壽命較長但是讀寫效能已經跟不上現在的需求,於是出現了最受歡迎的SSD系統+機械資料的搭配。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1、固態硬碟

介面:

SATA:

主機板十分普遍的介面之一,傳統機械硬碟、光碟機也採用這種型別的介面。目前最高版本是SATA3。0 6Gb/s,最大傳輸速度為6Gbps,實際速度最大為560MB/s,由於頻寬受限,讀寫效能無法突破瓶頸,所以M。2 NVMe固態硬碟應運而生。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尺寸為2。5英寸,與筆記本機械硬碟尺寸相同,相比桌上型電腦機械硬碟3。5尺寸小一些。

M.2:

M。2是一種固態硬碟新介面,M。2介面固態硬碟的優勢就在於體積比普通的SATA更小,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介面規範。M。2介面分兩種型別,分別支援SATA通道與NVME通道,其中SATA3。0只有6G頻寬,與普通SATA固態硬碟速度上差異不大,只是介面區別。大家選購M。2固態硬碟一定要注意一下,儘量考慮M。2 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還有就是主機板上必須配備M。2介面。M。2固態規格上,長度有2242、2260和2280三種規格,目前主流就是2280規格。

PCI-E:

PCI-E硬碟最開始主要是在企業級市場使用,因為它需要不同主控,所以,在效能提升的基礎上,成本也高了不少。至於消費級市場,對該產品並沒有太大需求,只是在這兩年,PCI-E硬碟才開始在高階消費市場流行起來。目前AMD已經推出了首款支援PCI-E4。0的X570主機板,可以支援PCI-E4。0固態效能,迄今速度最快的SSD,連續讀取速度將輕鬆超過5000MB/s,連續寫入速度超過4500MB/s,適合資料中心企業級或者發燒友。

顆粒:

SLC(單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Single-Level Cell,單層電子結構,每個cell可以存放1bit資料,SLC達到1bit/cell,寫入資料的時候電壓變化區間小,P/E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但是由於成本最高,所以SLC顆粒多數用於企業級高階產品中。

MLC(雙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Multi-Level Cell,使用高低電壓的而不同構建的雙層電子結構,MLC達到2bit/cell,P/E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3000-5000次左右,成本相對較高,但是對於消費級來說也可以接受,多用於家用級高階產品中。

TLC(三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Trinary-Level Cell,三層式儲存單元,是MLC快閃記憶體延伸,TLC達到3bit/cell,由於儲存密度較高,所以容量理論上是MLC的1。5倍,成本較低,但是P/E壽命相對要低一些,理論擦寫次數在1000-3000次不等,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快閃記憶體顆粒。

QLC(四層儲存單元):

全稱是Quad-Level Cell,四層式儲存單元,QLC快閃記憶體顆粒擁有比TLC更高的儲存密度,同時成本上相比TLC更低,優勢就是可以將容量做的更大,成本上更低,劣勢就是P/E壽命更短,理論擦寫次數僅150次,QLC必將迎來未來大容量固態硬碟時代。

2、機械硬碟

介面:

現階段的機械硬碟主流介面都是SATA3。0型別的,IDE、SATA1、SATA2介面都屬於機械硬碟老介面,其中SATA1、SATA2介面可以互相相容,主要是傳輸速率不同,SATA1。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1。5Gbit/s,SATA2。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3Gbit/s,SATA3。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6Gbit/s。此外,IDE是老式的機械硬碟介面,理論傳輸速度僅有100或166MB/S,由於傳輸速度較慢,因此被淘汰,而目前的主機板也已經完全取消了IDE介面的支援。

容量:

對於主流使用者來說,目前價效比最高的就是1T、2T機械硬碟,也是最佳容量之選。因此我們在裝機時候可根據自己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容量,一般家用、辦公、遊戲使用者,選擇1T或者2T容量就對了。

轉速: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機械硬碟,轉速一般是7200轉,部分會有5400轉,建議首選考慮7200轉。一般來說,機械硬碟轉速越高,那麼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讀寫速度越快,也就是機械硬碟的速度越快,但是發熱量也隨之增加。

快取:

除了轉速影響機械硬碟的速度以外,機械硬碟的快取大小也是影響速度的重要引數,機械硬碟存取零碎資料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在硬碟與記憶體之間交換資料,如果機械硬碟具備大快取,可以將零碎資料暫時儲存在快取中,減小對系統的負荷,也能夠提升資料傳輸速度。

(三)硬碟選購思路

雖然固態硬碟晶片的價格已經迴歸理性,也逐漸便宜,但是動輒幾百Mb的軟體,上百G的遊戲大作讓電腦的儲存空間依舊吃緊,固態+機械的儲存組合仍然是主流。系統盤推薦M。2介面擁有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機械硬碟用1TB的盤就好。

這款三星980(MZ-V8V250BW)使用三星晶片,體質可靠,256G的空間作為系統盤完全夠用,1300MB/s的寫速度,2900MB的讀速度完全能流暢應對所有需求。

機械硬碟的選購比較簡單,轉速7200r,快取64Mb就足夠使用。

七、記憶體

(一)簡介

記憶體即為計算機三級儲存結構中的主存,速度在cache和硬碟之間,在慢速儲存介質和高速儲存介質之間的資料互動過程起到了橋樑的作用,作業系統和程式的必要元件都是載入到記憶體中執行的,具有斷電丟失資料的特性,記憶體的主頻影響著計算機的效能。記憶體在所有硬體中擁有最長的壽命,即使經過水洗、鍛鍊等等,只要不暴力撞擊,幾乎不會損壞。

(二)記憶體型號

1、命名規則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記憶體採用品牌+代數+頻率+容量的方式命名。以圖中記憶體為例,為科斌出廠的DDR4記憶體,擁有3200MHz的頻率和8GB的容量。

2、記憶體顆粒

記憶體顆粒即是記憶體電路板上焊接的黑色晶片,生產記憶體顆粒的三大廠商為三星、海力士、鎂光,近期國貨光威用的長鑫顆粒也有不錯的表現,其餘牌子無需考慮。顆粒又分為原片、白片、黑片,原片就是經過行業內質檢以及工廠質檢合格的顆粒;白片僅通過了行業內的質檢,沒有透過工廠質檢;黑片顆粒兩次質檢都沒有透過。注意購買鐳射列印了顆粒製造商的logo的顆粒(原片)。

3、重要引數

頻率:

頻率為CPU的訪問次數,由CPU決定,如果記憶體的頻率與CPU訪問次數相差過大,則會拖慢機器效能,甚至出現藍色畫面,目前3200Mhz足以滿足i9級CPU使用需求,再提升頻率意義不大。

容量:

記憶體的容量決定了能夠同時載入的內容多少,以目前Win10作業系統的臃腫程度,開機系統服務即佔據約3。5G記憶體,Chrome瀏覽器嚐嚐佔用量逼近1G,因此想達到流暢的使用效果,8G入門,16G標配,32G最優。

通道數量:

從計算機原理的角度來看,雙通道、四通道裝機法,不是玄學,因為

記憶體頻寬=記憶體核心頻率x記憶體匯流排位寬x倍增係數,

雙通道可以更加充分地運用匯流排資源,提升計算機效能。

(三)記憶體條選購思路

記憶體在計算機整體硬體中屬於技術含量較低的零件,像光威這類新晉國產和三星這類晶片巨頭之間的差距實話說處在肉眼不可見的範圍,廠商也都在透過馬甲、套條等元素做文章。按照以下原則購買即可:

根據機箱空間判斷記憶體高度,充分考慮加裝散熱器後留下的空間。例如我用的散熱器是大霜塔,留給記憶體的縱向空間很小,我只能選擇窄條。

套條只是玄學,店家經常將同樣的記憶體作為套條出售,價格較高,理由是同批次出品體質接近,或許溫度、溼度、機器磨損程度等因素的確會對晶片的微結構產生影響,但是這類偶然因素在以G為單位的運算速度下影響微乎其微。沒必要花這份錢,況且,誰能證明這倆記憶體條真的是一個娘生的呢?

要麼就幾件到底,要麼就貫徹華麗,要麼就買一線正經顆粒的價效比高的最樸素的記憶體條,要麼就買能搭配機箱配色的馬甲燈條,不倫不類太LOW的裝飾不需要。

推薦兩款記憶體:

威剛萬紫千紅,便宜實惠,使用SpecTek顆粒,鎂光第二品牌,2018年我600一根買的就是這個條,現在這價格,一言難盡。

芝奇幻光戟,高階大氣,適合側透RGB電腦使用,使用海力士CJR顆粒,超頻效能較強。

八、散熱器

(一)簡介

講到這裡,計算機重要的部件都已經介紹完了,我之所以要單獨再寫一節關於散熱器的知識,是因為散熱對於高效能平臺效能的發揮十分關鍵,世面上的散熱器型號和品牌日漸複雜,在這個部件上如何花小錢辦大事也是需要考慮的。

(二)散熱器型別

按照散熱器的原理來說,散熱器分為風冷和水冷兩類(油冷也是憑藉液體熱容帶走熱量,屬於水冷範疇)。因為本篇文章的受眾是對硬體知識瞭解較少的初學者,水冷的安裝複雜度、系統可靠性以及相同價位的散熱效果都明顯不及風冷,因此這篇文章只介紹風冷散熱器,水冷散熱器視情再寫一篇文章詳細介紹。風冷可以分為側吹式散熱器和下壓式散熱器。散熱原理是利用風扇轉動形成風道帶走散熱鰭片上的積熱。

1、側吹式散熱器

側吹式散熱器又稱塔式散熱器,透過扣具將熱管和CPU緊密貼合,裝有導熱液的熱管將熱量迅速傳導至鰭片擴大與空氣接觸面積,再透過空氣流通將熱量散去,起到散熱效果。優點是可以配合機箱散熱風扇形成直通風道,風力強勁,鰭片與空氣接觸面積大,散熱效果好。缺點是高度較高,對機箱的容積有一定要求。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2、下壓式散熱器

下壓式散熱器散熱效果較塔式散熱器,常用於隨CPU贈送或者ITX機箱裝機,現在已經成為了特殊用途散熱器,在空間和預算允許的情況下一般不考慮。以經典的超頻三青鳥為例,長這個樣子: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三)散熱器選購思路

散熱器作為計算機原件中的耐用件,建議多花一些錢買一款能用10年以上的散熱器,一分價錢一分貨在散熱器這種堆料決定效能的東西上體現的很明顯。雖然現在平臺升級很快,但是新的規格出來後,花十幾元買個扣具就可以完美解決散熱器相容的問題。

1、頂級風冷

貓頭鷹(NOCTUA)是沒有任何爭議的頂級風冷,風力強勁,採用先進的迴流焊工藝加工散熱面, 散熱片和熱管緊密貼合,保證了更大的接觸面積和更強的機械結構,精心調教的貓扇主打強風和靜音,即使在全速轉動的情況下也能將噪聲控制在22dB以內,幾乎不會察覺。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對於一款風冷來說,動輒500元以上的售價的確有些奢侈,因此僅推薦使用頂級超頻CPU的極限玩家使用。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2、高階風冷

高階風冷代表著穩定的散熱和過硬的質量,適合intel i7以上CPU和AMD R5以上CPU使用,兩個牌子做的不錯,一個是利民和九州風神。PA120和大霜塔都是中塔、全塔機箱的最佳選擇。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大霜塔V5

3、入門風冷

入門級風冷適合中低端CPU使用,功耗較低,適合電源功率比較吃緊的平臺。成本較低,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也是很好的選擇。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最經典的玄冰400,四熱管設計,第五代重新設計了扣具,不再是前幾代滴血認主的靈器了,壓住i5級R3級CPU綽綽有餘。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塔式丐幫幫主紅海mini,極限成本,入門首選。

九、裝機實操

下面以近期安裝的一臺i5-12490F+RTX3060的機器為例介紹裝機的基本步驟,真的很簡單,膽大心細,肯看說明書,多用瀏覽器查不懂的知識,裝機一定順利。

STP1:全家福合影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STP2:取出主機板

注意主機板對的底部粗糙,最好墊一塊墊子,防止刮花桌面和頂出觸點。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STP3:安裝CPU塗抹矽脂

推薦使用9點式點塗法,點9個米粒大小的矽脂點在CPU上,利用散熱器的壓力直接壓平,不推薦塗抹的方式,容易產生氣泡且費時費力。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STP4:安裝散熱器和M2固態、記憶體

這一步一定看說明書,不同針腳的CPU、AMD和INTEL要使用的散熱器扣具都不同,使用錯了扣具會無法裝上,甚至有損壞CPU的風險,弄不懂就問客服,問清楚。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STP5:裝機箱連線電源安裝顯示卡

機箱會有USB3。0延長線、重啟、電源指示燈、電源線、電源有CPU、主機板、顯示卡供電線,注意對照說明書看清引腳定義放在合適的位置。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8月31日更新,日更,碼字不易,求贊支援

從小白到大神——一篇文章教會你組裝電腦

標簽: CPU  顯示卡  硬碟  AMD  散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