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作者:由 循跡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05-24

作者:熊掌

圖片/排版/校對:循跡小編

全文約4600字,大約需要15分鐘。

更多有意思的音/影片,請訂閱

循跡曉講&循跡講堂

微信公眾號,在iOS App Store或各大安卓應用市場搜尋

循跡講堂

,聽你們熟悉又陌生的

方生老師

給大家講有趣的歷史故事。

太平天國起義從廣西金田爆發,僅僅用了兩年三個月時間,就橫掃長江中下游流域,連克武漢和南京兩處重鎮,建立了和清朝分庭抗禮的南方政權。

戰爭形勢發展如此之迅速,是因為

太平軍具備了高超的戰略和戰術

這一點,清朝方面負責攻剿的大小官員深有體會。從太平軍進軍初期就負責圍剿太平軍的清軍將領烏蘭泰這樣評價太平軍,其戰法“不獨未見,向所未聞”,並說其部下多有經歷過大小金川、圍剿白蓮教的老兵宿將,卻從沒人見識過太平軍這樣的作戰方法。

太平軍的戰鬥方式雖然讓清軍感覺很不適應,卻並不是什麼天上掉下來的武學秘籍。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即便到了現代,部分地區也時常爆發宗族之間的械鬥

清中葉以後,兩廣地區土地矛盾激化,本地社群和外來的客家人集團之間的械鬥衝突積年累月不能平息,械鬥的規模越來越大,使用的武器越來越先進。

兩廣的人民在戰鬥中不斷成長,

從實戰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爭策略

,再加上廣東廣西地區深厚的地下會黨傳統帶來的組織優勢,使得太平軍在起義後取得了對清朝經制軍的一系列勝利。

太平天國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卻促成了中國軍事技術從古代向近代的跨越。太平天國戰爭的模式從金田起義之初的冷兵器戰爭模式轉變為天國後期的19世紀熱兵器戰爭模式再變到捻軍時期的冷兵器騎兵軍團對抗近代軍隊的以弱敵強模式,

一方面是使用了部分近代化武器,另一方面又展現出中國農民戰爭的獨特戰術思想

中國式農民戰爭和歐洲、南亞農民戰爭的最大區別之一是

大規模、長時間的機動作戰

。機動是中國農民戰爭取得勝利的不二法門,太平天國起義從始至終也貫徹了機動作戰的原則。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金田起義

金田起義後,僅有兩萬餘人的太平軍憑藉在廣西和湖南山區的多次機動,成功甩脫了幾萬清朝大軍的圍追堵截,一路向北攻克武漢三鎮,又順流而下攻取南京。

在南京建立政權後,太平天國難免陷入了和清軍之間一城一地的拉鋸戰。但在整體戰略上,太平軍仍舊積極實行機動戰術,曾國藩認為太平軍在對付清軍的多路進逼南京戰略時,採用了積極的運動戰方式,多路出兵攻擊清軍後方,攻取了清軍腹裡的多處城市,造成清軍處處被動,處處分兵。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太平軍

1860年,在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清軍包圍時,太平軍以精銳部隊奔襲清軍後勤中心杭州,調動敵人倉促回援,此時太平軍卻疾馳回師,打破了清軍對天京的包圍。就是這種“攻敵必救而救自己”戰略的最好例子。

到了天京失陷後,一部分太平軍和活躍在蘇北淮南的捻軍會合,採用了“易步為騎”“千里輾轉”的新戰略,將太平天國的機動作戰發揚到了極致。合流後的捻軍透過一系列複雜而大膽的機動作戰,先後多次擊敗清僧格林沁部和淮軍等精銳部隊,在太平天國政權實際覆滅後將起義推向另一個高潮。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清朝方面的追剿截擊太平軍繪圖

太平軍所使用的武器比起清軍來說要低劣的多。

起義初期,太平軍士兵使用的不過是竹矛梭鏢、大刀、藤牌等自制武器,間或有一些土造火銃,不僅質量無法跟清軍制式鳥銃相提並論,且火藥和彈丸極度缺乏,在戰場上發揮不了重要作用。

太平軍佔領南京後,有了穩定的軍火生產基地,開始大量生產火器。

在主要城市安置的炮位通常多達百位以上

,兇猛的炮火給進攻的經制軍和湘淮軍造成了極大困難。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太平軍仿製火帽式手槍

但太平軍並無合法外交身份,也缺乏和外商接洽的管道,在清軍大量向外商採購西式軍火時,太平軍的火器仍是舊式為主。

忠王李秀成攻克蘇州後,才透過走私商人陸續購買到一些洋槍洋炮,據湘軍描述,李秀成部洋槍極多,“幾二萬杆”,在進攻天京城外湘軍營壘時亂槍齊發,“子落如雨”。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太平天國-忠信軍cos @墨菲258

但李秀成透過冒險商人購買的仍

只是一些過時的質量低劣的西式武器

,即李鴻章口中的“人字”“萬字”洋槍。而淮軍和西方人指揮的常勝軍則配有西方現役步槍和完備的輕重火炮體系。

在大部分時間段裡,太平軍是被迫使用劣質武器對付擁有精良先進武器的敵人。這就逼迫太平軍不得不在別的方面多下苦功。

太平軍在戰術層面最重視的工作是

運用間諜

,有時候甚至到了使用全國力量去支援間諜任務的地步。

根據清朝透過天京城內線人的情報,太平天國在的攻陷兩江總督治所南京後,將在城中搜刮到的大部分金銀都用在了間諜上,短短几天時間就為間諜花去白銀一千餘萬兩。

太平軍任用的間諜都是前來投靠的普通百姓

。太平軍經過考查後,認為適合當間諜的,就發給他們路條和銀兩,讓他們回到清朝管轄下的州縣去搜集情報、進行破壞。由於他們本身是百姓,很難被清朝方面注意到。

至於太平軍專門培養的間諜骨幹,則多數偽裝為僧道、遠行商人,他們往往在重要城市內設有固定聯絡和落腳點,可以悄無聲息的潛入清朝的通衢大鎮,打探到各種機密軍情,

就連天子腳下的北京城也無法避免太平軍細作的滲透

。往往清朝官兵稍有動作,千里之外的太平軍就已經全然掌握。

這也為太平軍實施巧妙的機動作戰提供了極大有利的情報保障。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西方人描繪的太平軍士兵人像,除了亂糟糟的短髮之外和普通清朝百姓區別不大

經常進行

遠距離機動作戰的太平軍有著自己的一套行軍模式

,太平軍憑著這套模式獲得了遠超清朝經制軍和湘淮軍的機動性。

太平軍在進軍之前,首先派人進入將要經過的地區勘察道路遠近曲折、道路狀況、預先籌備行軍路線,在分叉路口等處預先安排交通指揮,然後大隊人馬魚貫而行,所有行軍事項安排的井井有條,紋絲不亂。

每到一處宿營,先擇山險易守備地方紮營,或依託村鎮紮營,營寨豎土牆防守,牆外有壕溝,壕溝外更有工事障礙。

太平軍的將帥大多都有豐富的設立營寨經驗,每到一處親自探看紮營地點,指揮修築營寨。清軍評價太平軍的營寨是“非師古法”,但是“築壘如城、掘壕如川,堅深如匹”,且各營寨之間聲氣相通,互倚互連,“兵書良法亦不過如是”。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1932年印本,清朝間諜張德堅《賊情彙纂》。太平軍佈陣紮營圖

清軍並非沒有自己的一套行軍制度,但制度歸制度,實行起來又是另一碼事。

在行軍時,有的兵丁花錢僱傭民夫,用門板抬著自己走路。有的趁機利用官馬夾帶自己的貨物,大發橫財。紮營時多不遵守清朝“宿營不得在村鎮”的規矩,強佔旅店或民房歇腳,也不注重設定工事障礙和巡哨。往往被太平軍夜間劫營得手。

後來曾國藩有鑑於經制軍隊的這個缺點,大力強調構築營壘、穩紮穩打,使得湘軍的防守反擊能力超過了太平軍。但湘軍也因為其求穩和重火器多的特點,在機動性上遜色太平軍很多。

太平軍和清軍之間的戰鬥,確實像清軍總結的那樣,以埋伏、劫營和突襲為主,但這並不意味著太平軍在正面作戰時就沒有章法。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1932年印本,清朝間諜張德堅《賊情彙纂》。太平軍螃蟹陣圖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太平軍僅螃蟹陣圖還有多種變陣

太平軍在行軍時多半採用一路或數路縱隊,在面對敵軍時轉變為左中右三個陣勢迎敵,這原本是中國戰爭的傳統做法。但太平軍的獨特之處在於,

它在中央一路留下的兵力較少,而兩翼部署的兵力較多

遠遠望去,就好象螃蟹揮舞著兩個大鉗子,故而又稱這種中路弱、兩翼強的佈陣為“螃蟹陣”。曾國藩則將這種陣勢稱為“蓮花抄尾”陣。

因為太平軍用這種陣勢接敵後會用較弱的中路牽制清軍,左右兩翼徑抄清軍大隊之後,就像是蓮花的花瓣包裹蓮心一樣,將清軍一層又一層的包裹起來,清軍往往還不等包圍完成,就已經自行驚駭潰敗了。

等到南京易手,太平天國政權覆滅後,在北方活動的捻軍的武器已經完全是冷兵器。

他們面對洋槍火炮武裝起來的淮軍,將螃蟹陣的威力運用到了極致。捻軍襲擊淮軍通常以伏擊或是突襲為主,先用大隊騎兵從兩翼攻襲淮軍側後,步兵緊隨著騎兵從正面發起衝鋒。

捻軍步兵手持長矛大棒,冒著淮軍的槍彈猛打猛衝,瞬息之間就已經衝到淮軍面前,和騎兵一起將淮軍包捲起來,一層層越圍越緊,讓淮軍的洋槍火力無法發揮。

只需要一個上午甚至一兩個時辰就能造成淮軍慘重傷亡甚至將其大部殲滅。

捻軍的這種以冷兵器剋制火器的戰法從剋制敵軍火器的角度來說已經達到了中國古代冷兵器戰術的巔峰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清朝畫師描繪在天京城外圍的戰鬥

在局面被動的時候,太平軍也有獨特的撤退方法。

他們幾乎完全復刻了《三國演義》裡描寫過的撤退計策

。在撤退前,先逼敵下寨,做出一副全面決戰的樣子。

然後在寨裡安排燈火和旗幟,派老弱手持刁斗、鑼鼓,每日正常奏鳴,看起來一切如常,其實大隊人馬在一夜之間已經完全撤走,清軍往往幾天以後才知道面前已經是一座空營。

這場戲通常演的非常逼真,乃至於湘軍名將江忠源也被矇騙。有人作詩諷刺清軍將帥的無能說:“絕妙敵人空營去,城中諸公猶夢中”。也有人借這個例子推測,太平軍的戰術至少有一部分是學習自《三國演義》的。

太平軍佔據南京後,從運動戰為主的模式轉向運動戰和城池攻守並行的模式。在城池守備作戰裡,太平軍將中國傳統的守城戰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

確立了“守險不守陴”的守城原則

。“守險不守陴”意為防守城池的重心不要放在城牆上,而是在城外擇險要之處建起幾個堅固的營壘。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太平軍望樓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節約防守兵力,避免將兵力平均分散在城牆上,同時主動選擇險要之處,能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對付敵人進攻。

在中國戰爭史上,這樣的守備原則只是偶爾被守城將帥所運用,將其大規模用在城市防守戰中是從太平軍開始的。

此外,太平軍還

特別喜歡使用望樓

這種中國傳統的偵察監視手段。清軍記載說,太平軍紮營,每隔幾個營壘中必造一座望樓,有時候連營數十里,望樓的數量竟然達到一百多座。

這些望樓矮的有四五丈,高的有十丈,瞭望兵站在望樓上,將敵軍營壘佈局盡收眼底,湘軍評價太平軍據守營壘,往往能夠及時調集兵馬,於清軍營壘薄弱處一舉突破,這跟太平軍善用望樓,能夠了解清軍營壘中兵力的分配不無關係。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南京城裡的報國寺塔,據說太平軍曾經在它旁邊設定了一座望樓,高度超過了高塔

在攻城方面,太平軍主要使用地道作戰。太平軍在金田起義初期,由於沒有攻城的手段,在幾次攻城作戰中都遭受挫折。後來在湖北接受了數千名礦工投靠,才開始設立專門用於修築工事和挖掘地道的土營。

太平軍用地道攻城,先在城牆遠處隱蔽處選取坑道入口,然後挖掘地道,用木頭支撐坑道壁,等挖到城牆下後,就在城牆腳下堆滿炸藥,一旦引發,崩塌城牆,精兵強將就從缺口一擁而入。包括武昌、南京等名城大鎮都是用這樣的手段攻破的。

到了天京圍攻戰的時候,苦於對天京城牆無能為力的湘軍也運用了這種地道戰術。不斷挖掘地道向天京城牆推進,最後用炸藥將天京城牆轟塌,一舉攻克天京,消滅了太平天國政權。

湘軍和太平軍的這種地道攻城法雖然行之有效,但在那個時代其實已經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相比湘軍和太平軍,淮軍和常勝軍採用的攻城辦法看起來簡單粗暴,卻百試百靈。

太平軍的作戰能力到底處在什麼水平?

淮軍炮兵部隊

李鴻章形容這種攻城辦法,首先是集中大批火炮,尤其是大口徑重炮,對城牆進行猛烈轟擊,“上下合擊,中邊俱透”,不但摧毀城頭守軍,還能轟塌城牆,開啟步兵突破城牆的通道。其攻城的速度要遠遠超過積年累月挖掘地道的攻城法。

淮軍和太平軍攻城方式的區別,也正是太平軍戰略戰術最大的劣勢所在。

從中國傳統戰爭的角度來看,太平軍的戰略和戰術水平確實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但在19世紀中期,傳統的戰爭模式已經落後於時代。

太平軍推崇機動作戰,但湘軍利用裝備了洋炮的船隻運送兵員和補給,在長江沿岸的機動作戰中反而佔據了優勢,而常勝軍使用武裝蒸汽船運送軍隊和大炮,效率更加提高。

太平軍的螃蟹陣對清軍大隊顯得威力十足,但在正面進攻有分隊掩護、全用洋槍作戰的淮軍時,往往難以抵擋對方的猛烈火力。

從軍事意義上來講,太平天國運動的確是兩千年中國農民戰爭的一個高峰,然而這個高峰畢竟到來的太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