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人比黃花瘦

作者:由 大道如青天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5-21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詩詞文解析

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鬱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嫋。

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

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

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捲簾而入,

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人比黃花瘦

註釋

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龍腦香是龍腦香科植物中的龍腦香樹的樹脂凝結形成的一種近於白色的結晶體,天然龍腦質地純淨,燻燃時不僅香氣濃郁,而且煙氣甚小。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人比黃花瘦

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人比黃花瘦

重陽: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

東籬:泛指採菊之地。

暗香:這裡指菊花的幽香。

銷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西風:秋風。

黃花:指菊花。

小知識:薰香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人比黃花瘦

中國古代的達官貴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透過燻燃香料來驅逐異味。晉代鉅富石崇因衛生間焚香曾成一時笑談。在石崇以前薰香多出現於宮中。那時香大多產於西域諸國,宮中僅有的香料都是透過西域諸國的朝貢得來的,薰香也最早成為宮中的習俗,大多用來燻炙衣被。當時薰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燻爐和熏籠。唐代熏籠更為盛行,覆蓋於火爐上供薰香、烘物或取暖。除了大量的熏籠,還有各種動物形狀的燻爐,用來取暖,特別是唐以後的宋朝使用的比較廣泛。同時,閨闈繡闥或廳堂書房中圍爐薰香,剪燈夜話則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滿情致的生活場面的具體反映。一般來說,相對於北方而言,南方薰香更為普遍。南方多瘴癘,多用薰香驅邪辟穢去疾,南方多水,多水則蚊蟲易於繁殖,薰香亦是驅除蚊蟲的好辦法。除了薰香的本身的取暖、闢穢、薰染香氣、雅緻等作用外,因為古代計時工具較少,較細長的香也用於燃後進行計時,比如”一炷香時辰“、“半炷香”等,比較公認的一炷香的時間大約是三十分鐘。

詩詞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專題)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

詩詞意義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透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佈滿著“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裡。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說“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裡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濛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裡瑞腦香的嫋嫋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捱;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淒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裡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裡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脫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此詞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構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敘筆法;而把節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看,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裡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捱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涼,主要的還是內心感到涼。於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裡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習題做一做

01 -

此詞有何創作特點?

(1) 移情入景, 以環境烘托渲染閨閣孤愁。

(2) 字後藏情, 弦外有音, 情悽婉而意含蓄, 可謂 “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

(3) 雅潔清秀, 明暢如話。

02 - 古人常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這樣的比喻有什麼豐富的內涵?

黃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貼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於與丈夫分別而產生的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徵意義,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精神氣質。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營造了婉曲優美的藝術情境。

03 - 詞人運用哪些景物來烘托心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景物:薄霧、濃雲、瑞腦、金獸、玉枕、紗廚、酒、簾、西風、黃花;本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別之後所寫,表達了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

04 - 下片寫到菊,並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怎麼理解?

“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採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於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裡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再如“暗香”,這裡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

標簽: 菊花  薰香  李清照  暗香  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