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在無常的世事中守住自己的這顆心

作者:由 周沐潼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8-07-26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倚天屠龍記》裡,當時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看到這句話心怔了一下,未能解其深意,惆悵片刻,該怎麼課間瘋鬧,便怎麼瘋鬧去。近日有人問我,有什麼方法能夠訓練自己的心境平和,不被周遭的事情所打擾,突然又想起了這句話,以及《倚天屠龍記》這本書。

整部《倚天屠龍記》鐵打的俠客,流水的旅程,多少人出場時,年華正茂,前程正好。遙想俞岱巖當年,誅殺完劇盜一心趕回武當為恩師祝壽,半路無端被人打得半生癱殘。張翠山,銀鉤鐵劃清俊少年,卻遇見了妖女殷素素,落得身死名裂;創出了眾多驚世絕學的張真人又如何?經歷了人生的幻愛、師父的坐化、愛徒的自盡、徒孫的長大成人、屢遭奇遇,生命中重要的人一次次的離開,縱然活過百歲,又真正有多少內心快樂的光陰?更不用說紀曉芙、謝遜、胡青牛……。這樣一波波狗血淋漓悲欣交集的江湖,種種意外變化,實在是無道理可言。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在無常的世事中守住自己的這顆心

成人的世界莫名奇妙,孩子的世界,又有幾個不是委屈無辜?

小小的無忌,原本百病不生,長得甚是壯健,在冰火島上可以橫著走,好好回親探個親,莫名奇妙父母雙亡,身中奇毒,顛倒半生。

小小的芷若,雖是船家貧女,但容顏秀麗,十足是個絕色的美人胎子,好好地在船上隨父親載客,卻因為戰亂糾爭,父親遭元兵殺害成了孤兒,遇張三丰相救被送到峨眉

小小的殷離,因父親偏袒愛妾母子,一怒之下,殺死了二孃,母親又為了救自己,而抹頸自盡,自此與父脫離關係,四處流浪,拜金花婆婆門下

小小的不悔,幼小時親眼目睹母親被殺,前往西域時沿路倍受欺凌,差點被煮來吃,連名門正派的崑崙派掌門都要灌她毒酒;

甚至小小的張君寶、小小的郭襄……許多人會傳頌你們長大後的故事,而我卻深深的敬佩小小的你們的那份不易。掩卷長嘆,只想問書中的孩子一句:“這一路,你們是如何走過來,最終成為了你們現在的樣子?”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在無常的世事中守住自己的這顆心

“在人生最難的時候,你是怎麼走過來的”,是心理學提問技術中一句很關鍵的一句提問。哪個成年人的心裡沒有千瘡百孔的漏洞?因為世事的無常,造就了人生種種的困頓坎坷,面對坎坷,面對過往那些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是如何走過來的,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和銘記的。

許多時候,當下的困頓情緒會引發曾經困頓時的情緒,當我們陷入情緒中,將目光一直聚焦停留在那些苦難的記憶裡,就好象錄影機要一次次的倒帶播放那些中槍受傷吐血的慢鏡頭,而那無法使這部本自宏大的生命電影播放完整。只有一次次的,當我們跳脫情緒的遮蔽,聚集在過去那些精彩的時刻,清晰的覺察那些年我們是如何走過來的,經驗才會帶領我們創造出更新更強大的對策來面對當下的困局。

我總是會回想起那一個深夜,驟聽愛徒俞岱巖遭受大難存亡莫測,黑暗朦朧中身長背厚,步履凝重的張三丰在空中一筆一劃的以手指臨空連書“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這十八個字,一筆一劃之中充滿了拂鬱悲憤之氣,情之所至。他又將這二十四個字演為一套武功,在月下一遍又一遍的翻覆演展,足足打了兩個多時辰,待到月湧中天,他長嘯一聲,右掌直劃下來,當真是星劍光芒,如矢應機,霆不暇發,電不及飛,這一直乃是“鋒”字的最後一筆。

那一幕,正是一個心智成熟的智者完成一次自我心理疏導的過程——先是允許自己以指代筆表達以遭喪亂而悲憤,以遇荼毒而拂鬱的悲憤心情,進而活動身體,將體內的種種悲憤拂鬱之情舒展開來,再而化悲憤為創造力,直至最後一筆長嘯直下,讓自己的身心合一清零,再次回到當下,完成心力的再次提升。

然後呢?然後該治病治病,該安排今天的事務就安排,該教徒弟就教徒弟。哭死在現場徒弟一時半會也站不起來啊。一把老骨頭了,沒因為這事氣出心梗腦中風給徒弟添亂就不錯了。

張三丰是如何走出來的?就是這樣走出來的罷了。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做當下能做之事,在被命運扼住喉嚨般的有限的生命可能中,不斷逼視自己的內心:自己現在到底能做什麼?然後,鬆鬆自己被僵住的身體,去做吧。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在無常的世事中守住自己的這顆心

有個經典的禪宗故事,說的是同樣的事情。

有一個人在森林中漫遊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老虎向他猛撲上來。 他用最大的力氣和最快的速度逃開,但是老虎緊追不捨。他被老虎逼入了斷崖邊上。

站在懸崖邊上,他想:“與其被老虎活活咬死,還不如跳入懸崖,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他縱身跳入懸崖,非常幸運地卡在一棵樹上。那是一棵長在斷崖邊的梅樹,樹上結滿了梅子。

正在慶幸,他聽到斷崖深處傳來吼聲,原來崖底有一隻兇猛的獅子正抬頭望著他。獅子的聲音使他心顫,而更不妙的是,他轉頭看見一黑一白兩隻老鼠,正用力地咬著梅樹的樹幹。

他經過一陣驚慌,很快又平靜了:“被老鼠咬斷樹幹跌死,總比被獅子咬好吧?” 於是,他索性對身邊的危險置之度外,不理不問。看到梅子長得正好,就採了一些吃起來。他覺得一輩子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梅子。 他心想:“既然遲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覺吧!” 他為自己找到一個三角形的枝椏,在樹上沉沉地睡去。

一覺醒來,他發現黑白老鼠不見了,老虎、獅子也不見了。 他順著樹枝,小心翼翼的攀上懸崖,終於脫離險境。 原來就在他睡熟的時候,飢餓的老虎按捺不住,躍下懸崖。黑白老鼠聽到老虎的吼聲,驚慌逃走了。跳下懸崖的老虎與崖下的獅子經過激烈打鬥,雙雙負傷而遁。

這個故事好象在說:當你放下了(真正意義的放)對苦難的逃避和對死亡的恐懼,也放棄了對時間的感覺,只專心於現在能吃的一個美味的果子和一場甜美的好覺,於是你的心再無牽掛,而苦難對你也沒有了意義,死亡更不能進入你的心裡,而他們都再也無法傷害你。

就這樣帶著一份清明守著當下,做自己當下的事情,發呆、吃飯、行走、痛哭,看無常的世事來如流水兮逝如風,對自己和他人的苦痛說一句:“我理解你,我也有過,會過去的。”

標簽: 老虎  懸崖  小小的  悲憤  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