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作者:由 風瞬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4-29

燕支山在哪裡

無論是外來人員公幹,還是特意前來觀光的遊客,若問起赤峰市區有什麼風景名勝時,則首推紅山,因為這是赤峰的象徵,人民的驕傲。紅山確是由於岩石秀潤,紫峭如霞,姿質秀麗,別具一種幽邃俊俏的美,而博得人們的稱頌。由於紅山被看作赤峰的象徵,赤峰人民自然倍加愛護和推崇。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自古至今,有關“紅山”的記述散見於各種文獻中。在風瞬公眾平臺曾釋出的文章《

紀曉嵐、老舍驚歎的火焰山,就在你身邊

》中,就對一些描寫紅山的詩詞、文章等進行了整理,如清乾隆年間紀曉嵐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詩人李調元途徑時所作的《出口程記》,晚清翁牛特右翼旗舉人趙玉豐所作的《登紅山》,清末舉人劉培芳所作的《紅山銘》以及著名作家老舍所作七絕《遊赤峰紅山公園》等等。

今天,我們再次整理了一些關於赤峰紅山的詩賦、文章,邀請大家共賞。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赤峰興教寺碑》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六月吉日立《赤峰興教寺碑》有云;“夫烏蘭哈達山水環繞,南有寶山之巍峨,北有河水之潤澤,其東北諸峰赤色優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真乃名區勝景也,遂賜嘉名為赤峰雲。因以其地雄勝,遂建廟於赤山之西南,足以應山川之旺氣。”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承德府志·疆域》

清道光年間編纂的《承德府志·疆域》有云:“紅山嘴在窯上(在縣治東南十五里)東三十里,舊烏蘭哈達之名廳,今赤峰之名縣,皆以茲山得名。”(按:“紅山嘴”即紅山。《承德府志·疆域》記“紅山嘴”所處方位有誤。)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赤峰山賦(以羅列眾峰色皆赤為韻有序)》

清人佚名所作《赤峰山賦(以羅列眾峰色皆赤為韻有序)》雲:“古塞山之藪也,平泉之黃塔以隱名,熱之羅漢以寺名,朝陽之鐵嶺以色名。獨赤之紅峰則固美其實,而因以著其名焉。南連沙嶺行回焉,北接眾坨鬱郁焉。其群峰之羅列,則盤曲而重重;其丹嶂之攢簇,則脂紅而染血。邑有八景,因與舍利秋水榆林曉煙並列,其名蓋由來久矣。餘自元年春遊赤,曾三至其頂,訝而異之。時與諸友攜酒登盤,且屬詩而和其景之妙,有得之聯句,中者雲:‘黃花紫葉迷朝徑,落日晴霞隱晚峰。’此友人句,群佳之,囑餘賦之。時因酒懈未竟其韻,憾之。繼而友各星散,其興遂止。辛歲春,復館長泰山村之環山學舍,與諸門第課試律,餘復依其韻,次以為篇,蓋為門第示局樣耳。美錦章於天,豈學織者得其彷彿,又恨不獲。我諸友以為剪成之,亦苐置之稿草也可。是為序。賦曰:天挺秀麗,地結重峨。星縈女危,域鎮山河。粵覘古塞,名崒實多。四圍崱屴,一帶層螺。維盤嶺兮行回,峙形結綵;實丹巖之錯異,輝耀自他。圖觀朔輿,疑當地軸遙蟠,群山突兀;辰應紫微,比之天台奇谷,列岫森羅。於古崇山,號稱雲穴;結勢獨譎,肇名亦別。非星火以垂形,奚朱熒而峭絕。詎是補天媧鼎,染成丹汁之痕;直疑逐石秦鞭,策出鰲睛之血。四序之流光遞遷,諸峰之奇凸攢列。當夫春日流暉,春風解凍,春嶽新晴,春巒洞空。花榮芳以灼爍,光迷桃髻舊鬟;山迎茇而帶環,醒破醉顏新夢。雨後潑胭脂之汁,石斑斕而泉鳴;晨來飛赤浦之霞,手既揮而目送。佇重崎而列嶂屏繪,飛疑流丹;登絕巘而諸峰巉巗,覽不勝眾。爾其夏雲歸而山雜,夏雨後而山重。林蕏芳枝,綠鮮娥媚;石根山葉,紫豔爭濃;詎因火齊寶藏,偏驚煇灼;不是蓮臺水月,卻混芙蓉。八千路地,非離方照午輪,而色迷日曜;十二次星,非朱雀訝赤鳥,而光耀靈鍾。剛自步巖求芝,路入紫壑;有時穿穴拾菓,洞亦丹峰。及夫秋氣清明,秋山如拭。誰則逍遙乎山山,恰逢策蹇而得得。風水入而山色璁鳴,白雲還而山谷岌嶷。黃花沒屐,山色淨兮瓏玲;紫葉亂楓,山光老兮攢崱。峰迴石塔,秋巒接秋日重明;路轉寒溪,秋水與秋天一色。乃若蕭條曲徑,崢嶸危崖,停車冬嶺,落葉深埋……”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早赴烏蘭哈達》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翰林、弼德院參議、滿洲鑲藍旗人景禐(兀札喇氏,字佩珂),曾考察紅山,賦《早赴烏蘭哈達》七絕一首:“漢室功名衛霍尊,燕支山上草成墩。至今石盡作紅色,疑是當年戰血痕。”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赤峰縣誌略》

民國十八年(1929年),赤峰縣知事孫廷弼主持編纂《赤峰縣誌略》,對紅山做如下描述:“查紅山居赤峰縣街之東偏,為英金河之下游,即赤峰縣命名之緣起也。其山勢突兀,岩石秀潤,尤為赤屬群山之冠。山下有龍王廟一座,每當夏令,士人恆攜拑酒往遊焉。”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金毓黻日記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9月7日,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東北文獻學家金毓黻考察紅山。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出校(指華峰小學——引者)後,往遊紅山。紅山在城東北五里,蒙古語曰烏蘭哈達,譯言紅山,此赤峰之所以名也。此山石見赭色,擅一邑之勝。山下龍王廟,已破敝。守廟人導餘登山,徑陡仄,多小砂石,不受步履,行其上慄慄,久之乃造其巔。同登之御者,善登高,步履如飛。渠言朝陽縣之鳳凰山高於此數倍而徑尤陡,登之心悸,謂餘必不敢造其巔。實則此山之高之險不及閭山之十一,餘兩造閭山之巔,未嘗以為艱,而豈懼此乎?凡不常登山者,宜謹其步履以防蹉跌,此餘之慎也。造紅山之巔,可以遠矚街市,歷亂萬家,約略可數,錫伯河流經山下,如濫觴之水,久之乃下,循來徑歸城。”翌日,金毓黻賦《登紅山》七律一首:“天高地迥漸深秋,匹馬邊城作遠遊。泉石有情常掛眼,家山無恙莫回頭。裹糧踏遍三千里,橐葦重疏二十州。試上赭峰極北望,白雲起處是西樓。”其詩題下注雲:“蒙古名烏蘭哈達,望之成赭色,在赤峰縣街東北五里,倚英金河。”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赤峰紅山嘴子》

民國期間,赤峰國高教員慕長青(翁牛特旗毛山東人)作《赤峰紅山嘴子》七律雲:“紅山山上四徘徊,美景當前入眼來。鳥似有情依客語,花猶含笑向人開。曾知替父從軍地,尚有木蘭點將臺。久變滄桑傳勝蹟,流芳千古女英才。”詩中所云紅山為木蘭從軍地,蓋源於民國張秉彝臆說。紅山西半坡右一摩崖石刻,人稱“木蘭碑”,其文曰:“今之紅山,即古之鴻雁關也。木蘭從徵曾軍於此,山上遺蹟尚有可考者。民國十二年,歲次甲子,餘奉簡命,以外交部特派熱河交涉員,駐節此邦。公務之暇,嘗偕林君西賡來遊於此,撫今思昔,不禁增感。愛志之,以昭來者,朝陽張秉彝書。”有人考證,此說“牽強附會,附庸風雅”,不足為據。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登赤峰博物館塔樓遠眺》

1987年,蕭克將軍蒞臨赤峰,作《登赤峰博物館塔樓遠眺》雲:“紅山一望意如何?恰似輕舟泛碧波。飛起玉龍風浪湧,細觀金馬感懷多。南來新市無長句,北走牧區有大河。他年若許重臨此,當為新姿再放歌。”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賦》

赤峰市美術家協會傅智勇主席曾作《紅山賦》雲:“川甸茵茵,草木森森,荒原漠漠,河澤粼粼,薰風匆匆,甘雨頻頻,萬類華滋薿薿,千態理法彬彬。天象貫通南北,風物辨析古今。一峰奇崛孤傲,始為洪荒傳神,華彩紅紫絢麗,氣脈渾壯乾坤。此乃塞上古境之紅山也。懸崖垂地兮,環顧無近鄰,若龍橫臥兮,恢宏朔漠魂,酣飲英金水,醉迎塞風臨,猶隨霞影動,碧海洗風塵。美哉!晨光熹微時,煙彌紫嫣昏,佳容斂春情,坤裳掩秀襟。幽猗!雪遮羞色重,雨濡紅顏新,嵐生隱谷底,水溢滋山根。遍灘春意,翠映紫崖遙瞻璀璨;漫天青帷,寒光反襯嵯峨雄渾;冬夜綿綿,懷抱北斗山靜欲睡;秋日杲杲,肺石試比丹陽之心;坡麓呼應,散綴醉石綠苔點潤;峰巒顧盼,巔擁礬頭硃砂漫淋。壯如海上浮出珊瑚瀛洲,朝暾澤被胭脂堆雲。問其罕覯地質,察其崢嶸恆構,曰:地幔岩漿升湧億年兮,凝於地殼存身;燕山運動隆起久遠兮,崪蝕花崗岩髡。山者盛焉,廣衍欣欣;氣象生焉,映帶殷殷。前開空野,以澄其懷;側淌清流,以淨其身。北疆古遠以極目,南丘突兀以興林。水岸青黃草尖嫩,石旁粉白杏花馨,松蔭翠黛不知巖坡冷,楊柳疏影早報塞上春。百卉含英,於原上布錦霞;萬泉融情,自谷中調輕音;禽吟纖歌,乃水天之靈性;善嬉柔舞,為山林之奇珍。寒時既來,風起朔方,暑期將近,霧漫生津。雨細遍野靜,霜重滿荒金。水向青塞際,山投紫雲心。清明賞郊野,風和觀遠村。瞻曠野之霽色,並有虹霓;仰長天之驟變,常帶雷音。雨霏霏天野小,景物歸隱;雪皚皚地無界,山隆堆銀。日繼日兮,遠山依留古時韻;年復年兮,長河仍在故道吟。八荒綿延,斯地為源;一山雄峙,莽原之尊。早有摩崖刻石于山陽,先民世代情駐於河陰,其泱泱五千餘載,乃紅山古老之領地,華夏之靈根。古人有名句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紅山,形體欹側,虯蟠恭揖,巖面南峭,勢向西趨。猶如一團盛大天火,其燦燦華光,彤彤豔彩,乃聖疆之奇。坐落其懷前之赤峰城,而由此得名,亦是‘紅山文化’搖籃之象徵。因之其地域人文史之源遠,隱秘之深奧,雅望之崇高,遐邇蜚聲。故而國學方家逢迎祥集,海外名士豔羨遙臨。試圖於此尋求通古探訪之隧道,景仰其遠古秘境之莫測端倪,以感知其史前祖基之盛時景況,人類彌初之創造經歷,原始生命之精神意韻。現歲月長河之豐厚積澱,取絕無僅有之人文瑰寶,以弘揚世上大族龍魂之洋洋風華龍魂。明明上天兮,照臨下土,世醇物善兮,造化之心。煌煌東隅兮,先族澄境,千支一脈兮,大荒之根。黃顏龍骨兮,生齒有幸,韶陽春色兮,禧曌乾坤。一九九六年春撰文,以紀我家鄉文化名山之古意境;二〇〇三年十一月略作修改。”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腳下多詞客,文以詠志話巍峨

《紅山魂》

傅智勇先生後又作《紅山魂》雲:“初闢鴻蒙,始歷年庚。塞野茫茫,氣象溶溶。漫荒自綠,巍崖獨紅。一方塵世,萬物通靈。揚揚鍾秀,煌煌龍宗。精氣天授,風韻自成。根系北斗,滋漫東荒。拓開先河正道,構築史前文明。蘊育華胄之魂,熔鑄大族之風。此乃紅山文化搖籃之盛時也。”

本文為原創轉載須經作者授權

標簽: 紅山  赤峰  烏蘭哈達  民國  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