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作者:由 嗚莎花園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10-28

枝上花開能幾日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如果給四季加上顏色,春天是萬物復甦的綠色,夏天是絢爛的彩色,那麼秋天一定是燦燦的金色。不信你看,大地上金黃色的落葉和成熟的莊稼都給秋天添加了濃妝。當然,更吸引人的是那些在秋天裡開放的漂亮的花卉。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你知道嗎?上面這些美麗的花朵,雖然千姿百態,卻來自同一個的家族。那就是,它們都是菊科的植物。

菊科擁有1100個屬,25000物種,是雙子葉植物的第一大科。在高等植物中,菊科的物種數量排名第二,僅次於蘭科。菊科植物分佈極為廣泛,除了氣候極端的南北兩極外,幾乎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身邊常見的向日葵、菊花、蒲公英、薊草、艾葉、青蒿、萵苣等植物,都屬於菊科。

中國是觀賞菊花的發源地。在我國,菊花已經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自古以來,菊花就與梅、蘭、竹一起被稱為四君子。它不僅是文人墨客筆下喜愛詠歎的花朵,詩人們還經常把它作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被賦予花卉之外的文化內涵。

早在東周,就有了“九月榮菊”的記載。愛吃粽子的大詩人屈原,很可能是以菊自比的第一人。那時菊花的主要用處是食用,而非觀賞。而在屈原筆下,菊花除了可以吃以外,還被賦予了高潔的品格。你聽,他在離騷中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東風”,這是潔身自好的意味了。

菊花從不以嬌豔的姿色取媚於時,而是以素雅堅貞的品性見美於人。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陶淵明,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僻靜的鄉下生活,陶淵明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遙想那時,陶淵明隱居的地方一定很孤寂,一般嬌豔名貴的花也不會在那裡生長,只有各色各樣的野菊花與他為伴。也正因為如此,陶淵明才對菊花產生了特殊的好感。

在民間流傳的重陽節賞菊習俗也是始於陶淵明。每逢秋日,陶先生種下的菊花盛開,附近的鄉親,遠處的朋友便到他家做客賞菊,“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來東方朋”。來賞菊的人川流不息,他不但要接待,還要費心地為大家準備吃食,如此便不能按時去田間耕種。他常常唸叨“菊花一日開,客人一天來”,那該多好啊!他在灌園澆菊時,自我祝願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日來。”說來奇怪,待九月九日那天含苞待放的菊花真的爭奇鬥豔地開放了,客人們也都在那天不約而同的來了,大家在滿園絢麗的菊花中飲酒作詞,不亦樂乎。從此,重陽節賞菊的習俗由此形成,流傳至今。

“九”是單位數中最大的數,被稱做“至數”、“陽數”,因而開在九月的菊花與九九雙陽相疊的重陽一樣,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採菊東籬下”是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得以身體健康,“悠然見南山”也照應了“壽比南山”之意。可見陶先生在詩中表述的完全是他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想必大家對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很熟悉,即便不知道它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所著,也一定知道張大導演的大作。電影中菊花鋪滿宮殿前的鏡頭氣勢逼人,入目難忘。詩人用菊花迎霜露盛開,而百花遇霜凋零為對比,顯示菊花生機盎然頑強的生命力。在這裡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請命,替天行道。

數千年來,長壽、吉祥、堅韌不拔、潔身自好逐漸成為了菊花的文化。但是,在近代,卻出現了菊花是清明花、祭掃花的說法。這讓很多花友在家中養護菊花時會心存顧慮,生怕家養菊花會不吉利。其實,清明花的說法是對菊花的極大誤解。因為,在自然生長環境下,清明節的時間段裡,根本就沒有菊花開放。所以,也不可能形成使用菊花來掃墓的傳統。清明時節能夠買到菊花,那是近幾十年才有的事情,與風俗傳統全無關係。

既然菊花是無辜的,那麼清明用菊花祭奠,這種習慣又從何而來呢?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其實,在清明節使用的花朵並不全是菊花,常用的花卉還有白百合,白色康乃馨,白玫瑰,白色鈴蘭以及白色勿忘我等等。可以看出,清明節的主題並非菊花,而是白色。正因為黃色和白色的菊花很容易搭配使用,才成了清明祭掃的主要花材。

祭奠多使用白色和黃色,也是中國的老傳統。在儒家經典《禮記》當中,使用了很大的篇幅,規範了喪葬過程中,不同等級的人的著裝標準。對於與死者最親近的人來說,需要身穿粗麻布和白粗布的孝服來表達悲痛的心情。黃色是麻的顏色,而白色是白粗布的顏色,這便是黃白兩色被祭奠活動選中的原因了。

菊花與其他的花卉相比,色調比較低沉,多見黃白兩色,而且花期長,不易凋謝,不嬌貴,味道不濃烈,這些方面都很符合祭奠用花標準。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大部分種類是在日照漸短的秋冬花芽才分化開花。人們利用了菊花的開花特性,透過控制日照長短,使其提前或延遲開花。用遮陰處理的方法來改變花期,每天只給少於10小時的光照,連續進行40~50天,就能形成花芽而開花。人們用這一方法調整花期,才能讓菊花一年四季隨人意而開放。

慢慢地,大家就把菊花當做哀悼祭奠用的主要花卉了。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在古代,菊花不僅受中國人喜愛,我們的鄰國日本追捧之勢更甚。

日本一直都有櫻花之國的美譽,很多人去日本都是為了看櫻花。然而號稱櫻花之國的日本國花不僅有櫻花還有菊花。櫻花象徵平民百姓,顯得更加的容易親近。菊花一般都是象徵皇室,具有比較尊貴的地位。所以在日本當地提起菊花,他們就會露出一種很崇高的表情。

菊花是中國的盛唐時代傳入日本的,當時正是日本的奈良時代,這也恰好與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時期吻合。因其吉祥、長壽的寓意受到日本皇室的喜愛。到平安時代,平安王朝把舊曆九月定為了菊月。宮廷及貴族以“重陽節”、“菊花節”為背景,用菊花杯盛菊花酒,設菊花宴來祈禱長壽吉祥。到了鎌倉時代,後鳥羽天皇因酷愛菊花,親自鑄刀並刻上了“十六瓣八重菊紋”,被稱為“菊御作”。至此,“菊紋”正式成為皇室的家徽,直至今日。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我們看到今日日本的護照上面也有“十六瓣菊紋”。據說天皇家族一直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綻開的黃色菊花猶如日輪一般呈現放射狀,與天照大神後裔這一尊貴身份十分對應,所以,日本人相信菊花蘊含著祛除邪氣的神秘力量,那麼印在護照上的菊花紋絡,除了是皇室紋章,也是為了讓身在異鄉的日本人有天照大神的庇佑吧。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傳入歐洲就要稍晚一些,也就是近幾百年的事兒。17世紀末荷蘭商人將菊花從我國帶回國,18世紀菊花傳入法國,而後19世紀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從此遍及全球。

西方人多喜歡高大株型,花朵碩大的花卉,經西方人栽培嫁接的菊花,有植株高,花朵大,顏色豐富的特點,有很多適合觀賞栽培的品種。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金盞菊,原產於南歐,古代西方作藥用或染料,也作化妝品或食用,葉和花瓣可食用。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大麗菊,原產墨西哥,花色豔麗,雍容華貴,但是一點都不嬌氣,容易成活,非常適合庭院栽培。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波斯菊,原產墨西哥,像輕盈飛舞的蝴蝶,耐高溫,耐貧瘠,耐半陰,耐……,總之見土就活,啥也不挑,盆栽,播種在庭院都不錯。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南非萬壽菊,花期超長,一般從每年3月份能夠開到11月份,而且它是一種分生能力非常強的植株,很容易長出新枝,在新枝頂端會冒出花苞。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雛菊,原產歐洲,顏色豐富,小巧玲瓏,花語是隱藏在心中的愛。還說什麼呀,看這個樣子就愛了愛了。

菊花世界各地都可栽培,各地的溫度和日照的長度不僅決定開花與否以外,也會影響花期時長,花型、花序的變化,或者形成畸型花,而這種種反應形成了菊花品種的多樣化。

菊花的花頭,我們看上去是一朵花,實際上是由無數的小花組合成的花序,這些小花分為兩類,在花序中央密密麻麻的是管狀花,俗稱“花心”,它的花冠連合成管狀,具正常的雄蕊和雌蕊,生於邊緣的像花瓣一樣的稱為舌狀花,在花冠一側開裂並促成舌狀,通常為僅有雌蕊的雌花或雌雄蕊均退化的中懷花,一般不結種子。舌狀花形大色美,千姿百態,變化多端。

菊花的這兩種小花,有三種排列方式,將菊科家族劃分為截然不同的種類:

舌狀花+舌狀花,這一類叫做舌狀花植物,顏色通常是單一的,比如蒲公英,菊苣之類,看起來滿頭花瓣,沒有花蕊。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管狀花+管狀花,被稱為管狀花植物,典型的有大薊、小薊。花朵的樣子像是沒有花瓣的刺頭。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邊緣舌狀花+中央管狀花,這類叫做輻射狀花,花心和邊緣可以同色,也可以不同色,比如向日葵、波斯菊。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菊花的品種,多到舉不勝舉。如果你現在還不夠愛它,是你還沒有了解它。打破固封的觀念,就會有廣闊的視野。

菊花——不驕不媚,秀麗脫俗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雲初晴,幽鳥相逐,

眠琴綠蔭,上有飛瀑。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這是唐代《二十四詩品》中的《雅典》的詩詞。細雨、茅屋、青竹、隱士、琴音、飛瀑、落花、佳人,置身此情此境不由自主就會令你卸下枷鎖,忘卻凡塵。

在道家思想中,天地萬物,以自然淡遠為審美基礎。如今人們常用“人淡如菊”來形容美妙的女子,你心中的白月光又是誰呢?

清淡秀麗脫俗,優雅韻致天然,豐富而不膚淺、理性而不盲從。

問世間,得此讚譽者能有幾人?

標簽: 菊花  舌狀花  日本  管狀花  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