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如果《靜夜思》是當代人寫的,會得到什麼評價?

作者:由 莫也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6-08-05

毫無疑問,《靜夜思》是情感和技巧都極其出色的千古絕唱,有的古詩之所以讓人覺得不過爾爾,甚至覺得今人都能輕易寫出,是因為忘記了文學有個最可貴的特徵————創新。我們想想,《靜夜思》之前,有哪首詩能夠讓我們由月亮聯想到思鄉?沒有吧。這種聯想自《靜夜思》始,至少大眾的這種聯想,能夠追溯到的最早古詩是《靜夜思》。李白的這首小詩千古以來,讓人感動、引人共鳴,月亮與思鄉的聯想,深入到我們文化的骨髓,成為民族文化密碼的一部分,讓我們逐漸對詩歌的意境、表達都習以為常,感覺詩歌的一切都理所當然,缺乏一種審美的新鮮感,以致產生這首詩歌不是什麼傑作看法,而這完全是錯覺。請想象一下,千年之前,世上沒有任何人認為月亮和家鄉存在什麼關係,突然讀到這首小詩,是不是有著夜空被照亮的震撼?偉大的作品的特點,就是能夠道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意蘊。

第一個將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由夜月而至思鄉,相比這種語言上的偉大探索和發現,沒有平仄、出現重字這類瑕疵又算什麼?而且,這是古體詩,相比近體詩本來就沒有那麼講究格律,樸實、自然就是它的藝術特色。

——————————————8月5日更新——————————————————

有網友評論:將月亮與思鄉聯絡起來,自李白之前就有。《靜夜思》的流傳,一定程度確得益於李白盛名和詩本身的樸實、易於流傳,但不能忽視的是,同樣由月亮聯想到思鄉,《靜夜思》更加直接、簡單、明確。

在李白之前,由月亮而至思鄉,最有代表性的是《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

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

不如早旋歸。。。。

第一句“明月何皎皎”,只起了對後句氣氛烘托的作用,很容易看出與“舉頭往明月,低頭思故鄉”相比,後者月中有我、我中有月,更加人月相融,在寓意上,《靜夜思》對明月之於思鄉進行更加徹底的符號化(這是與之前作品本質的不同)),且讓人絲毫不感突兀。

今人寫古詩,是站在前輩大師的肩上,對具備良好古詩詞修養的人,偶爾寫出接近以致達到經典名作水準的詩詞,並不特別困難,難在意象和文辭上既脫古人窠臼、寫出新意,又符合傳統意義對古詩的體裁認知和基本格律要求。

標簽: 靜夜  思鄉  古詩  月亮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