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作者:由 歷史雪鑑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3-01-27

對聯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同時它也是一項非常有趣的中國民俗,又因它的內容雅俗共賞,所以不管老老少少的中國民眾對它都極其喜愛。而火葬場又與死亡掛鉤,從古至今,我國對於死亡都抱著十分敬畏、沉重的心理。

而有趣的對聯與沉重的死亡相撞,又不知會發生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有一家火葬場就出了一副讓人覺得倍感不自在的對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先到後到先後全到”。

對聯是我國瑰寶

對聯又被稱為對偶、門對、春聯、對子、桃符、楹聯等等,在其中又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被叫做楹聯。對聯是我國古代一種獨特的對偶文學,具有中國古人所追求的韻律美,一般都是由人們寫在紙、布上或者直接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對聯是中文漢語語言系統中的獨特藝術形式,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對聯都普遍地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人山人海的名勝古蹟還是不起眼的市井間巷,處處我們都可以會發現對聯的蹤跡。

甚至早在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把對聯習俗列入了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對聯的習俗在全球存在有華人的地方,甚至是在全世界有人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文化有一定淵源聯絡的民族和文化之中,傳承、流播,這無疑對於弘揚與發展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對聯歷史悠久,它開始於五代時期,在明清興盛發展,它的歷史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的時候,中國民間過年就已經開始有了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其實就是指對聯的前身。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了。根據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就曾經趁著除夕到來時,命令學士大臣們作詞寫上對句,寫在桃符上,以此來考校他們的才華。可是最後孟昶對學士們寫的詞句都不滿意,於是他便自己寫了一句,放在寢門的左右兩側。

它便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也是我國有記載的正式的第一副對聯。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是魏晉南北朝的駢文與唐代的律詩。對聯在其自身發展變化過程中,也是在不停地改進發揚的,它逐漸吸收了許多其它文學的優點,比如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等的特點。因此就現在而言對聯的形式是十分多種多樣的,它發展了許多不同且有趣的句式,就比如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古體詩句式、仿詞曲句式等等。

不同句式有著不一樣的要求,有點對仗要寬鬆些,而有的就要嚴格些。其中對聯以律詩句式的平仄要求最為嚴格,而古體詩句式的對仗要寬鬆些,只有對句末平仄是有要求,沒有一定要求其他位置平仄相對。

對聯常見的幾種型別

對聯的作用很廣範,人們往往在結婚、開業、喪事、祝壽等等人生大事上以及言志、勸勉等等方面來說,都非常喜歡使用對聯來表達感情。所以因為作用用途的不同,對聯的型別也十分豐富多樣,主要有這七種:

第一種就是使用最多,幾乎人人都會使用的新年專用門聯,春聯。舉個例子:“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杏爭春五月紅”。

第二種是在當人們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等,發生了喜慶事的時候用以祝福他人的賀聯。其中的賀聯又可以細分為喜聯、壽聯等等。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第三種是用來哀悼死者時的輓聯,常常用於靈堂中。第四種是贈聯,顧名思義,這是在頌揚或勸勉他人時,贈送給他人的對聯。第五種是寫給自己的,它是在自我勉勵時可以用到的自勉聯。第六種是行業聯,一般是由不同行業貼在大門上或者在店內使用。最後一種就是言志聯,它可以道出自己的志向。

其實最讓人瞭解的還得是春聯,相信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貼過或寫過春聯。春聯也象徵著喜慶歡樂。每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寓意過年、新年,增加節日氣氛,看起來非常喜慶。

在古代,貼春聯最主要的作用是辟邪,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春聯寓意著吉祥如意,象徵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關於添丁興旺、年年有餘之類的吉祥字眼,總是會讓大家更為偏愛一些的。而我們現在在春節之所以貼春聯,更多的還是為了抒發自己的美好願望,尊重傳統,以及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平平安安,閻家幸福。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關於春聯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早也最廣為人知的故事應該就是驅趕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小村子,小村子旁邊的山上有一頭怪獸叫做年,每隔一年都會跑下山,挨家挨戶的去吃人。每到這一天到來之前,人們都會拖家帶口的跑往別處躲起來,希望自己不要被年吃掉。

有一年,到了年快要下山了的時候,來了一位老人到小村子裡。老人家告訴村民們,只要大家在家門前貼上對聯和春桃,並且在年下山的那一天放鞭炮年就會被嚇到,不會再來吃人了。人們按照他說的做了,從那以後,年再也沒來過小村子,於是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除夕。

對聯不僅僅是一個文化遺產,更是一種特殊的祝福。在一些地方,老人們總會把這一年的願望或者是還沒有達成的目標,寫成對聯,用對聯的形式貼在門口,激勵、警示自己。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更何況自己寫對聯,自己寫福字,這都有著濃濃的年味。不過現在大多數的對聯都是從市場上購買或者請專業的人寫,很少有人能提筆上陣自己寫春聯了,更別說自己作一副對聯了。

古人生死觀的變化

史鐵生認為,死亡從來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最有理的便是司馬遷,他也認為死有輕於鴻毛也有重於泰山之分。某個非洲的部落計算年齡是以60歲為基數倒數,當數字變成零,就是你的生命配額用完了,剩下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屬於神的恩賜。

愛基斯摩人對於死亡的認知就更加簡單了,他們覺得人的每一次睡眠都是一次死亡,睡醒了就是一次新生,這是每天都要經歷的,所以徹底的死亡不過是陷入了永久的睡眠而已。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秦始皇修建龐大神秘的帝陵,相信死亡後可以到達另一個世界,期望能夠帶著這麼多的兵馬湧去到那裡征戰,重新成為千古一帝;埃及法老修築永恆的金字塔,也只是希望能夠死後復生,重返人間,再次執掌帝國。

不少書中都曾提到過,人之所以害怕死亡,其實害怕更多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人本來就對死亡存在著恐懼,因為人對未知總是恐懼的,這是人面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帝王都在追求著長生不老不死,而西方的吸血鬼、東方的殭屍,這些不都是古人期望長生意願的強烈體現嗎?

但所有人都應該明白,世間萬物都是公平的,一切都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生與死其實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生命的過程中的做毫無意義的事情。

在大多數的時候,不管是哪裡,葬禮都是一個十分盛大且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農村中的葬禮,自有一套煩瑣的儀式和無法言說的禁忌。頭七天停棺要守靈時,不能被貓一類的動物衝撞了;抬棺的人起棺之後便不能著地,因為落地生根,一旦停下,逝者的魂魄也就留在原地,走不了等等。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葬禮其實不是給逝者看的,是給活著的人看的,葬禮讓活著的人記住死亡。不管活著的人對於死亡、對於逝者心懷什麼樣的想法或者是目的,總歸都是要披麻戴孝的走上這一趟。這是源於血緣的必須,也是屬於死亡的尊嚴。

人死了以後都會被埋葬,而墳墓就是可以埋葬逝者的地方,只要有墳墓,活著的人也便不會覺得孤單,無論心中有多少悲痛或者話語,人們可以用一個墳墓來埋葬過往。

在人逝世了之後,火葬也屬於是安葬的一種方式。火葬與過去傳統的觀念有著很大的衝突,在傳統觀念里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身體頭髮都是不能隨意破壞的。在我國古代傳統中,對於逝者也有一番講究、理論,比如死者為大、落葉歸根等等,所以就算是屍體也必須保留完好,不能隨意損壞。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電視劇《少年包青天》中就有這麼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屍體是會說話的”。因為每一具屍體都會誠實又完整地記錄著逝者的一生,從生到死。而從著裝、身材、面容、傷病等等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之中,都可能窺探出逝者藏於心中的一個故事。人們的屍體留下來了,靈魂卻離開了身體,這就是死。

但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都應該保持尊嚴,所以不管屍體成了什麼樣,活著的人都要為他做一番工作,為逝者殮容。

對聯是如何與特殊行業相聯絡的?

而當對聯真的與死亡結合在一起,一家火葬場是這樣寫對聯的“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先到後到先後全到”。這是一個非常簡潔且典型的實用型對聯,實用性對聯不僅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還可以看出對聯的用途,增加了對聯的實用性。

這樣的一幅陰間對聯掛在火葬場的門口,既符合對聯文化與火葬場地方的特殊又滿足人們對於生死的價值觀,這幅對聯確實可以說是與火葬場十分的相得益彰,恰到好處。

“早來晚來早晚得來”,對聯是如何成為一種中國民俗的?

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短短只有八個字,意思就已經十分清楚了,幾乎可以囊括每一個來到世間的人的最終結局,人活了百年,終究都是有一死的,沒有人可以避免,任何人都無法超脫之外,這就是自然的法則規律。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害怕死亡,的確,如果能不死的話,誰不想活著呢?不管你對死亡的態度是怎麼樣的,不論好壞,死亡如期而至。當牛頭馬面或者死神來臨的時候,火葬場或者與之職能相關的場所就會不可避免地被人們提起,人生在世或早或晚,都只有短短數十載。

這幅火葬場對聯的上聯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認識到死亡其實就只是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而已,不必太過擔憂,它提醒了我們,要珍惜時光,享受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上聯這麼揭示人生道理,直擊人心,下聯就更加厲害了。下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更是直接揭示了在這個世界上,不論是誰,每一個人最後都會去到死亡的終點。這句下聯與上聯十分配對、堪稱絕對,只不過意思都有些沉重與悲傷,讓人看了便覺得不自在,心中很是不舒服。

標簽: 對聯  死亡  春聯  火葬場  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