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景區說之羅通山城風景區

作者:由 藍夢月影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10-26

羅通山城,東北最大的古山城,距今1700年,地處柳河、梅河、輝南三縣交界,又是通化、白山、集安的門戶,形勢險要,易守難攻,為千百年來兵家必爭之地,據清末修訂的《柳河縣誌》記載:“柳河縣城東北60裡之遙,有羅通山,山上古城在焉。相傳羅通掃北攻佔此山,故名羅通山。

景區說之羅通山城風景區

據旅遊資訊釋出中心瞭解,羅通山城依山傍勢,由緊密相連的東西兩城組成,中間共用一段城牆相連,全城周長7.5公里。城垣為土石混築結構,充分利用了自然山勢。古城東城牆,絕大部分利用懸崖峭壁做為天然屏障,只在極少數山勢較平緩,無險可峙的地段修築了人工城牆,城門開設南、北、東三座,西牆與西城毗連共用,其餘三座門皆闢於兩側峭壁奇突的山口,稱“北翁門”,“東天門”和“南天門”。南門外有“十八盤”似天梯石棧的古道直通山下,是當時兵馬出入的通途。城牆周長3400餘米,一道漫崗橫亙東城,崗南為演兵場,崗北為駐馬坡,山崗南北各有一條內流河,水勢旺盛,四季不竭,河水在城中流淌數百米後注入岩溶漏斗。

西城城牆周長4100餘米,它遙迎長白山,近接老龍崗,襟山帶風,形勢險要,共有四處城門。南門亦稱“回馬嶺”,寬5米,兩側壁立千仞、險不可攀,相傳當年羅通率兵秣馬南下,因山勢險峻,只好勒馬回營,故此得名。門外有沿絕壁孱巖開鑿的三條石徑,分別通往峰火臺,刀尖峰和水簾洞。東門利用懸崖豁口充當,一條羊腸小路緊貼崖壁通往山下。北門寬6米,門邊垛口儲存完好,西垛口旁留有“S”形洩水洞口。門外道路延伸直下,接通北部平原的柳梅古道。西南門是四座城門中最重要的一座,兩側門垛中部留有門栓插孔,門外有人工開山劈石修成的盤山古道,是當時運送糧草、輜重的唯一途徑。現已建成盤山公路,遊人可乘車直達山頂。

景區說之羅通山城風景區

羅通山除了人文景觀,還有自然景觀,羅通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季鳥雀啁啾,山花爛漫,杏花耀眼,景色宜人;夏季茂林成蔭,綠濤起伏,流水潺潺,香風指面,倍覺清新;秋季霜葉如醉,楓葉緋紅;科季古樹銀花,冰雪封山城。

誠招“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有關農村發展方面問題的調研和法律援助、是針對涉農問題及專案重大選題的調研工作

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公眾號:三農法制調研中心

標簽: 羅通  通山  城牆  古道  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