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長夜漫漫,古人度夜趣味多

作者:由 北國風光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11-18

長夜漫漫,古人度夜趣味多

長夜漫漫,古人度夜趣味多

現在的夜晚,如果沒有電,我們的夜生活可謂無從談起。那麼在古時,沒有電的情況下,人們又如何度過黑暗的夜晚?

像古裝劇裡那樣燈火通明的古代夜生活是沒有的。除了歷代的宵禁政策外,一個直接的困難是:沒有電的古代歲月裡,晚上點個亮照個明不只困難,還相當費錢。古時比較普遍的照明工具是蠟燭和油燈,價格相當不菲,長期以來都不是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而是貴族富豪們的專享。這麼一來,對大多數普通百姓來說,古時的夜生活自然貧乏得可憐。

不過貧乏不意味著單調,人們依然能從中找到許多樂趣。有看星星的,比如辛棄疾夜行黃沙道時,心情很好,就抬頭看星星,然後吟詩“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也有聽雨的,杜甫曾經在成都草堂種菜養花,聽到下雨讓他很高興,然後寫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陸游的心情好像不是很好,在小樓裡聽了整整一夜的雨,百無聊賴地嘆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除了聽雨,也有人選擇登高望遠,爬樓想心事,比如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可能是遠眺時,眼界突然開闊了,心中愁緒也就沒了。

古人夜間還喜歡到戶外,享自然山水之樂,無數千古名篇就這樣橫空出世。這其中最厲害的當屬蘇軾,一夜月下江邊漫步,看到江上壯美景色,教科書級別的豪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便誕生了;一夜睡前看到門戶中投入的月光,便起床到寺院叫上好友張懷民,共賞庭中月色,最美散文《記承天寺夜遊》誕生了;還有兩次,他與好友帶著美酒月夜泛舟赤壁,流傳千年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又誕生了。

到了宋朝,普通百姓夜生活貧乏這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宋太祖趙匡胤採用了坊市合一的城市規劃,並取消了宵禁制度。同時,手工業的發展使得燈具成本大幅降低。夜生活的成本,於是漸漸低了下來。夜市日漸興起,讓勞作了一天的百姓也可以在夜幕下迎來豐富多彩的夜生活。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朝時,東京和臨安等繁華大都市幾乎可稱作“不夜城”:“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宵不絕。”燒烤小吃是夜市的靈魂所在,種類隨時節變化也各有不同。《東京夢華錄》記載,夏天有各種冷盤冷飲:麻腐、細粉素籤、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杏片、梅子姜;冬天則賣各類蒸煮熱食:盤兔、旋灸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等。吃飽喝足,再去“勾欄瓦舍”轉一圈,那裡雜劇、影戲、說書、舞番曲、傀儡戲等娛樂活動徹夜不休,連宋仁宗都偷偷來做“熱心觀眾”。

到了明清時期,不僅是大城市,就連許多經濟發達的普通市鎮,夜生活也都變得更加豐富,顯示古代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筆下,就記錄了他所接觸到的部分明代士大夫們夜宴的場景。

《春江花月夜》這樣寫夜晚的月亮:“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色如舊,月下的人們已更迭了不知多少代,回望古人的夜生活,卻也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本文原載於《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田心),

標簽: 夜生活  夜市  一夜  貧乏  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