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作者:由 李胖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2-17

內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3年的一些個人體會。

按照“

關鍵詞

+

體會

”的形式隨手寫下去。

希望後來的師弟師妹們在醫學這條路上能走得順利一些。

個人背景:

內科住院醫師輪科第3年,兼職醫學翻譯。

寫於2022-02-16 10pm

更新於2022-02-20 4pm

更多文章:

1.持續改進:

我認為

最重要的一點

在輪科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尋找可以最佳化的地方→嘗試改進→版本迭代→不斷重複。

舉個例子:

為了開醫囑方便,我整理過醫院的常用化驗:

根據我自己的輪科需求,持續地改進: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不停更新,持續改進

做人、做事,都需要這樣不停地反省、改進。

2.教材

三年輪轉,選一套靠譜點的教材,拼命地讀→理解→應用,無限迴圈。

我堅持看的教材:

《實用內科學》

:住院醫師階段比較全面的課本,相對專業。重點章節反覆閱讀,其他的部分,至少要翻一翻,病名要知道,以後自己獨立行醫,起碼知道同一症狀的很多種可能性,不要想當然。

《協和住院醫師手冊》:很小的冊子,提綱挈領。從頭翻到尾很快就看完了。適合快速複習內科住院醫師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識,最新版也更新了很多東西。

《蓋盾生理學》

:英文版,生理學課本。可以這麼說:重塑了我對人體執行機制的認知(讀的時候竟然津津有味!),這就直接影響了後續我對疾病以及治療的理解。除了神經、內分泌,我把其餘部分都看了,部分章節看了很多遍。當我對疾病的理解有困惑的時候,總是能從生理學、解剖學這裡面找到答案。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網路資源:油管、B站、丁香園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3.輪科

輪科3年,我的體會就是,醫院只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行醫平臺,有上級兜底,相對不用考慮太多責任性的問題。大多數科室的教學只是應付檢查罷了。帶教老師的水平不一,教的東西也不一定正確。

我的經驗

以《實用內科學》為基礎,結合指南、微信公眾號文章、《蓋盾生理學》等材料,對著我管床的患者,去學習並體會疾病的發生、發展,對治療的反應。自己先把最基本的教材看好了,臨床上有問題,再針對性地問上級,我覺得這樣的收穫最大。

3-1.熟悉護士的工作

護士每天大概在做什麼,排班是怎樣的,每天的護理交接班。醫生的醫囑提交到護士,到護士稽核,再到執行的過程。長囑/臨囑提交,大概多久拿藥、執行、送檢、出結果?瞭解多一點,這樣也容易理解各自的難處,減少矛盾。

3-2.感受“時間”的力量

疾病的發展過程;治療後的反應;醫生檢視病人→開具醫囑→護士執行→起效的過程;

3-3.醫院的運作

很多部門,大致瞭解各自的運作,不要碰到問題就胡亂甩鍋。檢驗科的常用化驗,我做過整理,列出了常見化驗的詳細內容(包括醫囑程式碼、化驗內容、參考值、甚至價格,相似專案甚至做了比較),方便開具醫囑,分享給同事,共同提升醫囑效率(對患者來說,可能更省錢;對護士來說,少幾次錯誤醫囑,醫護關係更和諧)。

3-4.作息

每天早上七點半到科室,在醫生辦公室隨便吃點早飯,幾分鐘解決。然後把自己病人的護理記錄、輔助檢查、醫囑變動看一看,做好記錄,查房時心裡有數,主任問起很快就答出來,不用反覆翻看移動電腦,查房更流暢。

中午我一般在醫生辦公室趴著休息(回去有點費時間,不划算),吃完午飯可以用這段精神差的時間做一點雜事,比如寫病記,整理病歷。

上午或者下午效率高的時候,趴在電腦間的空地看書。常看的就是《實用內科學》(以此為基礎,構建相對完整的內科醫生知識框架),協和2021年新版《內科住院醫師手冊》(全是乾貨,反覆閱讀,方便查閱),人衛出版社的《xx科疾病臨床診療思維》系列叢書(大量的經典病例分析)。我覺得八版的本科教材已經完全跟不上臨床的需要了,趕緊丟了吧。

如果你們也像我一樣在家管不住自己,看不下去書,不妨在節假日也到科室去看書。

3-5.值班

認真聽組內每個病人的近況,每天至少3次檢視組內病人近3天的輔助檢查結果,特別是當天的;老年人/心功能差:出入量;糖尿病:血糖監測情況;高血壓:血壓波動;發熱患者:體溫、電解質、出入量等;

3-6.對待病人

入院可能查出很多問題,但我只集中處理科室相關的問題,沒法做到面面俱到。其他疾病,做好溝通,會診可住院時開,給個意見,出院後專科治療。

3-7.新工具的使用

:iPad、手機、EXCEL、輸入法模板、病人管理清單;

其實科室病人新手的醫囑大同小異,可以自己做病人管理清單統一管理,比如說我在老年科製作並最佳化多次的病人管理清單。

iPad:

我值班的時候會帶上。

新病人

(辦完入院手續,護士還沒處理完畢):可以提前查閱既往資料(既往病史,可能用藥,需要注意的地方),ipad拍照做好標記(Notability),對病人情況有個基本的瞭解,等會接待病人的時候重點詢問就行了,效率更高,開醫囑更有針對性。

夜班的

交接班

我也習慣用ipad製作,可以打字,(直接拍照)穿插病人的輔助結果,體溫單,目前醫囑等,一目瞭然。不是說交班要搞得像我這麼花裡胡哨,最終目的是:把病情交代清楚,方便後續接班的醫生繼續處理,使患者住院的診治過程更流暢,減少錯漏,降低醫療事故的風險。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Notability:值班時各病人的病情記錄,做好交接班。

一個人值班的時候,我喜歡一邊寫病歷,一邊用ipad在旁邊

放英文廣播

(軟體“每日英語聽力”)。我平時也在做醫學翻譯這方面的兼職,所以聽英語算是日常修煉了。從2021年元旦開始,已經堅持了400多天,平均每天收聽超過1小時。自我感覺效果不錯,去年11月終於通過了CATTI二級筆譯。今年準備試一下三級口譯。

輸入法快捷輸入

其實大多數病歷內容都差不多,可以在輸入法裡面設定自己常用的句子/段落(這家醫院用的是搜狗輸入法),平時寫病歷的時候自己用快捷方式輸入即可,比如“zl”(漢語拼音診療的縮寫),在病歷系統就可以直接輸入我設定好的:診療計劃1。2。3。稍微改下就行了。加上我打字手速還行,所以寫病歷賊快。這個都是我在老年科練出來的手藝。出院記錄的寫法也有技巧:首次病程(體格檢查刪減好,出院直接複製),入院前三天病程記錄,輔助檢查結果列好,調整格式,後面出院直接貼上。這樣一看,其實出院都是快速貼上之前寫好的病記就行,所以功在平時,病記這東西還是要及時完成的。我一般是中午飯後比較疲乏的時候處理病記這種事情。

3-8.輪科日常記錄

A4大小→定期掃描→印象筆記整理;定期回顧;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輪科日常記錄

A4紙,左邊用於寫每個病人的基本資訊,病情,輔助檢查,生命體徵,醫囑之類,主任們的最新指示,查房時候患者的主觀症狀,體查情況;右邊留個三四釐米的寬度,用於專門記錄待辦事項,處理完就槓掉,做好標記。形成

待辦→處理→反饋的環路

3-9.夜班記錄

時間點、床位/姓名(醫囑容易開錯人!注意核對,特別是夜裡被叫醒,神志不清!)、問題、處置方式→追蹤處理的效果(開了化驗/檢查,追結果,再處置;開了藥物,追什麼時候給的藥,效果怎麼樣;)

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比如:開了藥物,要繼續跟進,直到患者服下藥,還要評估藥物效果怎麼樣,好給後續的醫生交班。上級交代的事情,做完之後要報告給上級,做好“反饋”。

4.帶教

有帶教意識,教學相長。

給實習生、低年級的住院醫師分享自己的輪科經驗,經常在群裡發一些新學到的知識,共同進步。

每個科室輪完,認真總結,寫一份輪科經驗,發在知乎或者發給即將輪科的小夥伴。

5.考試

不要

為了考試而看書。

以規培結業考試為例:

看什麼教材:《實用內科學》、《生理學》、《解剖學》、各種指南,還是淘寶買的“規培結業考試輔導講義”?

我是傾向於認真閱讀各種專業教材的,不只是為了透過結業考試,更是要不斷地

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更好地服務患者。考前半個月一個月再針對考試內容,刷刷題就行了。

或者像我最近兩年考的CATTI二&三級筆譯、託福:

每天堅持聽英語、看文章,目的是

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而不是透過考試。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第一次的託福

6.知識的整合

我習慣於把各種資料整理在

印象筆記

裡:pdf課本、微信公眾號文章、課件、word、甚至不太大的講課影片,都能放在一個筆記裡面,非常的方便。

現在的知識來源太多,做好整合,方便學習。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各種資料匯聚到一起,定期整理

6-1。

自主學習

不要再把自己當作單純的學生了,遇到問題該試著自己解決了。臨床上遇到困惑的地方,先嚐試自己讀讀教材,把相應的內容好好捋一捋(要是徹底一點,可以把解剖、生理、病理、病理生理、內科學、藥理之類的通通擼一遍)。不要急著張嘴問別人,一是普通醫院上級可能也說不清楚。二是自己都不看書還指望別人把知識“喂”給你,我覺得有點懶惰。

住院醫師結束以後就獨立行醫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得有了。

學習資料的來源:

課本、微信公眾號、講課ppt、丁香園、B站、油管,最後才是一起輪科的小夥伴、科室上級。

每天堅持學英語的好處就是勉強聽得懂國外的課程(油管推薦的課程著實不錯,很多幹貨,做工也精緻):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學習資料很多,自己去學習。

7.副業

有些同學心裡是不大願意從醫的,早有轉行的打算。

不管以後要去哪裡,

學好醫學專業知識,提升臨床能力

,都是目前應該做的。不論對前景感到多麼迷茫,堅持做事情,出路是嘗試出來的,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個人經驗:

我寫了一個“醫學翻譯”的專欄,是這三年來,我嘗試翻譯副業的過程。

我畢業的那段時間曾對醫生這行心灰意冷,想著轉行做點別的。想來想去,不知道能做什麼, 就來了廣州,開始住院醫師輪轉。因為我的英語底子還行,就嘗試了一下做做翻譯,看看能不能轉行做醫學翻譯,輪科這3年算作緩衝期。

在醫院輪科的3年中,逐步取得了CATTI三級筆譯、二級筆譯的證書,考了託業、託福,目前有能力拿的證書算是拿全了。在嘗試兼職翻譯以及臨床輪科的過程中,也逐漸認識了這兩個行業的互補之處。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透過三級筆譯兩年後,終於拿到了二筆的證書,下一步:三級口譯

內科住院醫師輪轉的幾個關鍵詞

翻譯案例:動手做,才知道翻譯這條路到底行不行

目前的想法

我還是比較適合做一名醫生。

翻譯這種副業,需要建立在醫學的基礎之上,脫離醫院專門做翻譯,為時尚早。

為翻譯做的訓練(閱讀原版醫學教材,英文病歷書寫手冊,每天堅持聽英語),對於醫學本職工作都是大有幫助的。以後讀讀英文指南、看看文獻、甚至寫寫文章都是有用的。

以後想到了再寫,先就這樣吧。

祝各位臨床打工仔一切順利。

有醫學翻譯/病歷翻譯需求的各位小夥伴,可以私信聯絡。

標簽: 輪科  醫囑  住院醫師  翻譯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