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花束般的戀愛》:愛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作者:由 人物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3-06

30年後的世界,「熱情殆盡綜合徵」成為人類的集體症候,「愛一個人」變得前所未有的艱難,這也早已不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就能撫慰所有人的年代。《花束般的戀愛》必然也做不到把人的活力值從10鼓舞到100,大概在當下的世界中,它只能起到讓-5變成-3的一點點作用。

文|

矮木

1

1991年,23歲的坂元裕二在而後風靡亞洲的《東京愛情故事》中寫過這樣一個橋段,莉香在疾行的列車上回憶往昔,有次和完治一起過生日,莉香手中拿著仙女棒,臉上帶著甜美天真的笑容,忽閃著大眼睛一臉期待地問完治,「21,22,23,23歲來到東京,這時節對你來說,發生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那是什麼事情?」完治心領神會,呆呆木木地回答,「碰到了赤名莉香。」

30年過去,到了《花束般的戀愛》,坂元裕二接續了他在《東京愛情故事》中講述的主題,「愛是如何開始的」,以及「愛又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不過有漫長人生的加持和一部部作品的錘鍊,相比《東京愛情故事》時期要靠俗套的四角關係推進敘事,如今重新撿起純愛題材的坂元裕二,顯然比年輕時更自如和純熟,《花束》把一段愛情的萌發和熄滅置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中(熟悉坂元裕二的觀眾應該瞭解他是多麼善於捕捉日常),就像一抱鮮豔明麗的花束,不用什麼風雨,不用什麼外力,不用什麼戲劇性的破壞,就會日復一日又悄無聲息地萎蔫、凋零、衰敗。

在54歲的坂元裕二(《花束》在日本的上映時間為2021年)的理解中,愛的消失如同花兒的凋謝,是一個動態滅減的過程,23歲的永尾完治碰到赤名莉香,26歲他們分開。2015年的山音麥遇到同樣喜歡押井守、今村夏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塞爾達傳說》的八谷娟,2020年,他們分開。時間是流動的,人是會變化的,愛是會消失的。

將這種動態滅減的過程簡單概括為BE美學或許並不恰當,如同片名「花束般的戀愛」,不管這段愛情最後有多少疲憊淡漠,端詳這幾個字的剎那,那種美好、心跳、如春風撩動湖水般的感覺還是無法騙人,在這一點上,坂元裕二重複了自己23歲時的心思:愛情消失了,但它實實在在地發生過,這本身就是很棒的一件事。

《花束般的戀愛》:愛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圖源《花束般的戀愛》

2

《花束》的開始,是典型的文藝青年初相遇,茫茫人海中偶遇的山音麥和八谷娟,在一個似乎命中註定的夜晚,各自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們喜歡同樣的作家、同樣的遊戲、同樣的音樂,穿同樣的帆布鞋。愛情開始的時候,時間總是不夠用,這樣的感覺,很多年前,華語世界最會寫愛情的林夕就借王菲的嗓子唱過,「高架橋過去了,路口還有好多個,這旅途不曲折,一轉眼就到了,坐你開的車,聽你聽的歌,我們好快樂。」

大概一切愛情故事都會以「我們好快樂」開始,又以「我們不快樂」作結。但可以肯定的是,關於「愛」這件事,坂元裕二一定是個徹頭徹尾的樂觀主義者,他始終相信愛的力量,最著名的反向歌頌來自幾年前的《最完美的離婚》,「兩個人一起吃的是飯,一個人吃的,只能叫飼料。」但他顯然又深知人的關係的複雜,人心會變,新鮮感會消失,慾望會冒出來攪亂心神,雞毛蒜皮會殺死一切浪漫,總之所有的故事走到最後都不如開頭,但也恰恰如此,每一次的「開頭」才無比珍貴。

在過往作品中,坂元裕二以獨有的細膩和一點點無厘頭的幽默一次次描述愛情初始的時刻,《東京愛情故事》中,愛情的發生是因為「完治」諧音是「丸子」,《四重奏》中卷真紀起初愛上丈夫的理由是他的體溫是37。2度,這樣會讓他散發一種特別好聞的味道。觀眾們覺得,「這也能算理由?」但對主角們來說,「這當然就是理由。」

相較之下,這次《花束》甚至略顯刻意,一切是那樣的巧合,巧合得近乎失真,但是對於每一個在文學、電影、音樂構築的小小避難所中藏身的都市男女來說,這些略顯刻意的巧合一定程度上又是可以被理解的。與其說電影呈現的是一種失真的現實,不如說它提供了一種真實的幻想——茫茫人海之中,有另一個人明白我的世界,珍惜我的幼稚,跟我用同一種方式愛著這個世界。

《花束般的戀愛》:愛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初次見面,山音麥和八谷娟發現彼此「百分百合拍」圖源《花束般的戀愛》

有批評的聲音說,電影中對文藝青年的刻畫過於膚淺,喜歡押井守和楊德昌、喜歡帆布鞋就定義了文藝青年,未免太符號化。

但如果以此作為路徑,或許更應該被我們反思的問題是,在高速運轉的資本社會中,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社畜預備役,真正留給年輕人去看押井守和楊德昌的時間又有多少?以及更值得恐慌的是,新一代的年輕人,還有機會擁有屬於他們的押井守和楊德昌嗎?

3

雖然「少年感」是被用爛了的一個詞語,但必須承認的是,菅田將暉就是有山音麥早期的那種懵懂的純真,也因為這種純真曾真切地存在,故事後半程這種純真的最終消逝,才尤為讓人難過。

起初山音麥是個在谷歌地圖上發現自己的照片就興奮地跟全世界分享的年輕人,哪怕需要請對方吃飯也沒關係,哪怕請很多頓飯也沒關係,他想被世界關注和傾聽,這也就解釋了,跟八谷娟相遇的時候,對方翻看他的畫冊,他是那樣的緊張羞澀,但又那樣開心。

山音麥崩潰於自己的漫畫由一千日元一張,變為一千日元三張,社會教給他的第一課,是粗暴地給他的才華和想象力標定價格。而作為一個勢單力薄的自然人,他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故事到了此刻,坂元裕二才顯示出創作這個愛情故事的野心,《花束》絕不單單是一則愛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在山音麥身上,坂元裕二呈現的是更為廣闊的命題——純真的消逝以及人被動的社會化。

《花束般的戀愛》:愛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投入工作的山音麥 圖源《花束般的戀愛》

電影中很有意味的一個枝叉是,山音麥公司一個跟他同樣年齡,出生地也一樣的貨車司機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將滿車貨物扔進了河裡,被抓到以後,他說,「我不想做這種誰都能做的工作,我不是勞動者!」

早期操刀過眾多流行的愛情劇之後,坂元裕二的創作有過一段明顯的轉向,從2007年的《我們的教科書》開始,坂元裕二從純愛劇的小世界走出,開始關注更具社會性的議題。《我們的教科書》聚焦校園暴力,《 Mother 》關注的是單親母親的艱辛,《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講的是少年殺人事件後必須要帶著永不癒合的傷口生活的人們,《四重奏》雖然有暗戳戳的情愫埋藏其中,但本質上還是一曲低聲吟唱的失敗者之歌。

是在這樣的寫作中,坂元裕二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身上所揹負的使命,社會希望把所有人同化,變成想法一致的人,「但是和多數人想法不一樣的人肯定存在。我希望(我寫的故事)讓這些人感到不寂寞。」

《花束》中的這處閒筆,自然也是延續了坂元裕二一直以來的理想,「想為少數人群寫故事,鼓舞活力值只有10的人變成100的作品有很多,我想為那些是負值的人至少先達到零點,讓-5變成-3,讓他們覺得,啊,原來不只有我這麼想。」

電影中山音麥的一位同事感嘆,其實司機挺讓人羨慕的,「感覺有時候真想拋下一切逃跑啊!」但是這個時候的山音麥,已經溫和地走進了他的良夜,30歲時候的他,成為了20歲時那個自己的墳墓。相比於愛情的消失,這種不動聲色地變成普通人的過程,才是更讓人傷心的悲劇。

《花束般的戀愛》:愛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圖源《花束般的戀愛》

4

不少人看過《花束般的戀愛》之後想到前幾年的《愛樂之城》,或是更早的《甜蜜蜜》。的確,自從電影發明以來,這種怦然心動的故事已經被講述了無數遍,但每一個新的故事出現,還是會一次次蠱惑人心。30年前的《東京愛情故事》,讓生活在泡沫經濟陰影下的一代日本觀眾萬人空巷是這個道理;30年後,愈發賽博和原子化的人類社會,依然會有人觀看《花束》而流下自己的眼淚,也是這個道理。

說到底,「怦然心動」或「提供怦然心動的想象」是一種人類剛需,因為每每這樣的時刻,人們都能在旁人的故事中,投射一部分自身。

愛情開始的時候,山音麥的願望是,「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和你維持現狀」,這願望表面上看起來太簡單、太單純、太不貪心,但是最後一切還是變為了泡影,消消樂取代了塞爾達,喜歡的漫畫停在了第七部,頭髮越梳越高,笑容越來越少,他最終變成了無聊的大人。

愛情就在這樣的銼磨中,慢慢隨風而逝。但坂元裕二的溫柔在於,他並不像他喜歡的伍迪·艾倫那樣,一次次把愛情解構為人的突發的妄想症。或者說,在坂元裕二的世界裡,所有的幻想、空想、妄想都有意義,某種程度上,這是坂元宇宙中唯一恆定的所在。

30年前,在《東京愛情故事》中,人們在天真坦蕩的莉香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愛是一個人行動的唯一理由,《東愛》中最有力量的一個片段是,完治指責莉香,「我看你也太隨便了,就像和部長一樣,隨隨便便就可以和任何人上床。」莉香聽完狠狠甩了他一巴掌,「那麼請你教教我,怎樣才不會輕易愛上一個人。」

《花束般的戀愛》:愛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圖源《東京愛情故事》

30年後的世界,「熱情殆盡綜合徵」成為人類的集體症候,「愛一個人」變得前所未有的艱難,這也早已不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就能撫慰所有人的年代。《花束般的戀愛》必然也做不到把人的活力值從10鼓舞到100,大概在當下的世界中,它只能起到讓-5變成-3的一點點作用。

這一點點微小的差別,倒也很像愛情之於人生真正的關係,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甚至不是人生的必須,但現代人的可悲和可愛恰恰在於,關於愛情這件事,總是一邊懷疑一邊憧憬,一邊警惕一邊期待,因為即便所有愛情最後都會像花一樣枯萎,但枯萎本身,不恰恰也是愛情存在過的證據麼?

《花束般的戀愛》:愛是如何成為往事的

圖源《花束般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