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酈波品千古唯美情詩 李清照《武陵春》

作者:由 呦呦鹿鳴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5-04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我一直怕講李清照捨不得講李清照不是不願意講那些那美好的,如:卻道海棠依舊,卻是綠肥紅瘦。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詞雖然在文辭中交代的是說不盡的春愁與秋愁,但其實它的背後是相思是相愛,是美好美麗而幸福的愛情。可當時光老去,年華不在,到了50多歲的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物散,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李清照,寫下這樣的武陵春,真是讓人不堪卒(足)讀。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這首武陵春有個副題叫做春晚,已是春將盡了,東風也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因為那些曾經盛放的花朵,都已凋零殆盡了,這豈是凋零的花朵,這豈是將盡的春天,這完全就是她的生命,她的靈魂她和趙明誠曾經無比美麗的愛情。一句風住塵香花已盡,真可以看出易安居士的用筆用詞已臻化境,彷彿只是客觀的描述,可那種花已盡的悲嘆卻籠罩著全部的人生。日晚倦梳頭,這一句不由得讓人想起她的另一名句: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庸自梳頭。其實在講到物是人非事事休之前,確實應該先提一下她的那首名作,《鳳凰臺上憶吹簫》,詞雲: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庸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咻咻,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鳳凰臺上憶吹簫》是向來被當做李趙二人之間感情有裂痕的證據。其中武陵人遠,煙鎖秦樓。用到了兩個典故,一是說有兩個人,他們倆入天台山逢二仙女,結果忘卻家人與仙女生活在一起。二是說,蕭史弄玉,成龍跨風而去,留下何人獨守秦樓。有很多學者津津樂道於此,談李清照和趙明誠其實有婚姻不幸福的地方,透過使用的典故,表達的情緒和一些其他材料,來證明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之後多年沒有生育,那麼趙明誠有可能移情別戀,也有納妾,也有對李清照的冷淡,其實這些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我覺得也不必過於放大,因為婚姻本來就是如此,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那是愛情中的男女,小兒女情態。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那是新婚燕爾,到賭書消得潑茶香,那才是日常生活中難有的共同的情趣,可是日常的婚姻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鹽,是細細碎碎,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無奈何時祈二三。李清照沒有生育,李清照趙明誠二人沒有子嗣,這在當時就是一個人所公知的事實,甚至金石學界的很多學者當時就為他二人悲嘆,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其實這個原因責任並不在意李清照,因為趙明誠後來納了不少侍妾,也並無子嗣流傳,看來不能生育的原因在趙明誠。可是古人並沒有這樣的常識,所以趙明誠對此心有芥蒂,而李清照對此依然心生遺憾。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但要把起來庸自梳頭的倦懶情緒,就簡單的理解成李清照對趙明誠的不滿,那又如何理解《武陵春》裡的,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呢?不論是庸自梳頭還是倦梳頭,都是因為梳不動許多愁啊。而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真是讓人慾語淚先流。

詞牌名叫《武陵春》本取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之語,那是一段尋找桃花運的浪漫旅程,可是李清照寫來卻盡是物是人非的悲傷之嘆,說是物是人非,人固然非,物又何嘗是。一般認為李清照的而這首詞寫於宋高宗五年也就是公元1135年,金兵已然南下,大宋面臨國破家亡,李清照避居在浙江金華,回看李清照的人生,靖康之亂生生的將她的人生劈成兩段,前一段幸福唯美、深情婉轉,後一段國破家亡、夫死物散。前後不止天壤之別,猶如從天堂跌到地獄。我們在前面分析過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之所以讓人羨慕讓無數的後人稱頌,是因為他們志同道合,有共同的志趣、情趣,更是因為他們的愛情在北宋文人黨爭,也就是元祐黨人案中經受住了考驗,後來因為要遠離政治,他們十年僻居青州的夫妻生活反倒成了人生中最唯美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後來世事變遷,趙明誠又出來做官,先後曾經任萊州、知州各地的行政長官,在這些過程中雖然有像很多學者主張的他們的婚姻不像以前那麼幸福,也有了裂痕,也有了疏遠,也有了埋怨,但總體而言,這些生活裡的無奈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舉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前後對照一下,當年趙明誠還在太學就讀,李清照也才剛剛嫁給心愛的趙明誠,而且在趙明誠的影響下對金石之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二人在金石學、金石字畫上不僅是宋代,也是中國歷史難得的一見的夫妻式的大家。那時候他們典衣縮食只為購得好的作品與字畫。有一次,他們遇得唐人徐熙的牡丹圖,可是對方要價20萬錢,夫妻二人即鍾愛不已又無力購得,二人只得徹夜點燭,相對把玩不已,終究在賞玩兩日夜後不得不將牡丹圖還與賣家,李清照記載說之後二人相對悵惘,終日不樂。這件事經常被後人拿來做他們愛情志同道合的明證,後來趙明誠在萊州知府任上,也就是後代學者常說的他們的婚姻愛情的裂痕期,據史料記載有一次趙明誠在一個朋友那裡購得唐代白居易手書的楞嚴經小冊,欣喜若狂,說他打馬飛奔,只為要和李清照一起共燒高燭照字畫,共同欣賞徹夜把玩不已,所以在金石和字畫上,在情趣與志趣上,在趙明誠那裡沒有人可以替代李清照的地位。即使生活中又種種的無奈,他們的愛情即使不像新婚時那樣濃烈,但也沒有消亡,沒有斷裂,這樣美麗而堅韌的情感啊,可是終於等到靖康的危機,國家的危難時,才算是要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靖康二年趙明誠的母親在南京去世,趙明誠因奔母喪要南下金陵,同時又任江寧知府,夫妻二人商議由李清照返回青州老家,整理他們在歸來堂中的金石文物,然後再與南下的趙明誠匯合。眼見青州老家就要淪陷戰火,李清照萬般無奈中講將多年積累的金石文物,挑選裝車15車,而其他沒有帶走的東西被鎖在十餘間屋子裡,後來就在李清照帶著15車文物離開青州沒多久,青州就陷於戰火,而剩下的文物也毀於亂世,雖然已是亂世但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所以李清照跟趙明誠在南京又渡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生活。宋人周輝的清波雜誌記載說,宋周輝《清波雜誌》卷八載: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這是說李清照愛踏雪尋梅,愛尋詞覓句,還讓心愛的丈夫與之唱和,可是趙明誠的才情遠不如李清照,當年和醉花陰的時候,就可見一斑,所以明城每苦之,即以之為苦,還要陪著李清照踏雪尋梅,詩詞唱和,可見夫妻的感情依然深厚。可是在國破家亡的命運面前,這種短暫的安寧最後的幸福,卻如水中月,鏡中花,被迅速打破,趙明誠先是因金陵兵變中處置不當,臨陣脫逃被朝廷罷職,被世人不恥,接著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49歲的趙明誠病死南京,臨終前唯以畢生心血金石文物相托妻子李清照,李清照即失卻心愛的丈夫,又失去自己的家國,唯有帶著15車文物舉目天涯,前途未卜,她先是將絕大部分的文物古蹟寄放在自己的弟弟,當時任洪州三定管的李航那裡,可是當年年底金兵就攻陷了洪州,絕大多數藏品化為灰燼,這對李清照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隨後她帶著僅剩的珍品,輾轉流離來到紹興,租住在一位鍾姓士子的家中,不料有天夜裡會有竊賊挖牆而入,盜走了五箱文物,李清照悲憤莫名,為了找回這些承載了她和趙明誠心血的文物,她公開懸賞,誰知沒兩天,鍾姓的房東就拿著十八軸畫卷來領賞了,真相大白,可是獨在異鄉的孀居的李清照,她又能怎樣呢?此時已是孤苦伶仃,孤苦無助中的李清照,為了剩下的文物珍品考慮,不得已嫁給了時任右承奉郎張汝州。這也就是李清照再嫁之謎,可是李清照在失去趙明誠之後,也在沒有得到過命運的眷顧,她再嫁張汝州本是為文物考量,尋求保護,那知道只是從一個噩夢跌入另一個惡夢,張汝州狼子野心,娶李清照本就是為了她的文物藏品,當他在婚後暴露出中山狼的面目來,千難萬難中的李清照卻依然是剛毅頑強,人格獨立的李清照,她拋棄幻想,不肯坐以待斃,她主動告發張汝州的劣行,艱難的在世人的非議中與之離異。可是按宋律妻子控告丈夫,即使證據確酌,妻子也要入獄兩年,李清照為了她和趙明誠的心血,不惜捨身入獄,幸好在弟弟的營救下,李清照僅僅入獄九天就被放了出來。可是這時的李清照歷經人士的磨難,人世的劫難,又該如何獨自面對往日曾經幸福的生活呢。所以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一個人僻居京華的李清照,除了身邊僅有的幾冊她和趙明誠當年收集的字畫精品,絕大多數文物這時已經喪失殆盡了,在這孤獨的人世間,又一個春天到來了,又一個春天將去了,枯坐孤冷院中的李清照,大概在心底對自己說,怎能整日面對那悲傷的往事呢。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相當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還有趙明誠要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可如今,輕解羅裳,欲泛輕舟,卻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舴艋舟就是輕舟,形似蚱蜢的那種小船。欲說其輕,欲發見載不動許多愁,載讀四聲,本身是承載的意思,當引申義,記載,又說時光一載一年,這時讀成三聲。所以采薇裡說,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李世民也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音韻的角度應愛讀作四聲。

雙溪那單薄的小船,又如何能承載易安居士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裡,滿滿的哀愁呢。在世人的嘲諷與冷落裡,在命運的拋棄於劫難中,曾經無比幸福的李清照,如今無比孤獨的易安居士,她該如何面對曾經無比幸福非愛情,又該如何面對此後無比淒冷的人生,念及此,在這長夜將盡,乍暖還寒的清晨,讀詩人不禁一聲長嘆,這空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