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無人駕駛汽車發展趨勢判斷

作者:由 尋邊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9-07-16

近期,有朋友問到無人駕駛未來發展的相關問題,下面結合掌握資料及自身理解分享就無人駕駛技術相關問題的觀點。

一、為什麼是無人駕駛

1、無人駕駛汽車是童話裡的交通運輸工具

人類從最早的兩隻腳步行,到駕馭馬、牛、驢、狗等動物,到發明了各式各樣上天入地的交通運輸工具,活動範圍極大擴充套件。

交通運輸工具本質是幫助人類克服空間距離實現位移。

現有的交通運輸工具絕大多數還是需要駕駛(或操作)人員,對於人類而言,交通運輸工具的本質是幫助人們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客運),或是把東西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貨運),那如果有交通運輸工具可以不依靠人實現這樣的目的,又何須駕駛人員呢?更何況這樣的人員不會酒駕、疲勞、車怒症,而且駕駛更安全、穩定。所以,

無人駕駛技術本身是可以幫助人們釋放駕駛交通運輸工具耗費的時間、精力與成本。結合無人駕駛技術的交通工具就是童話故事裡孫悟空的筋斗雲。

2、無人駕駛汽車暢想

人會有慣性思維,人們已經習慣了汽車必須有駕駛艙,駕駛艙裡有方向盤、油門、剎車。正如喬布斯告訴我們,“手機是可以這樣子的”。未來,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定將顛覆我們對汽車的認知。

現在很多人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看法是,“無人駕駛汽車就是一部移動手機”。我的觀點更進一步:

無人駕駛汽車就是一個移動的智慧房子【1】。

如果將一個人每天的時間用物理場所去劃分,一般可劃分為家、公司(單位或機構組織)及交通工具。前兩者是固定的,而後者是移動的。未來,無人駕駛汽車若實現,那汽車不再是汽車,而是一個可移動的智慧房子。這個智慧移動房子可以是針對企業商務辦公的,可進行商務會議、公文處理;可以是針對居家度假旅行的,大人小朋友可以在裡面遊戲、看書、聊天;可以是提供餐飲、娛樂服務的,未來我們外賣可能是在車上吃的,美容護膚可以在車上去做。

3、無人駕駛的生意經

有了上面的暢想,就可以預見未來將是一個多大的市場。一個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據德勤《2018無人駕駛重塑競爭生態圈》報告中估計,到2030年,各級別無人駕駛汽車的銷量會突破1000萬輛,市場規模會突破90億美元

【2】

筆者認為這個數字相當保守,根據國家發改委2018年1月釋出的《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

【3】

提到,“到2020年,中國標準智慧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資訊保安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智慧汽車新車佔比達到50%,中高級別智慧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

照國家這個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智慧汽車要達到50%,也就是說至上一半以上的車輛達到無人駕駛L2以上的水平。那到2030年以後這個比例會更高。

另待無人技術成熟後,原有的車輛會陸續大面積淘汰,加上無人駕駛汽車不同的應用場景,傳統認知的汽車市場規模可能要按乘數倍增,整個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的更新換代期。

二、無人駕駛發展核心瓶頸

影響無人駕駛技術發展最大的問題概況起來有三個:

法律法規、技術、成本

。個人認為,後兩者不是大問題。任何新產業,只要他是符合發展方向的,資本一定會幫助他突破技術和成本上的困難。而且,現在大廠商多采用開放平臺的方式發展無人駕駛技術,更加速技術的進步

【4】

。例如:高精地圖、無人駕駛演算法,百度等公司採用了開放平臺的方式,邀請合作伙伴共同建設

【5】

法律法規可能才是無人駕駛技術最難突破的關鍵問題。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責任歸屬問題,究竟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事故時,責任是屬於車主、車廠、還是無人駕駛演算法提供方。

筆者認為,未來無人駕駛車輛發生事故,將區別於現有的車輛交通事故,責任人將不再是車輛駕駛員,而轉變為車廠、運營服務提供方、演算法提供方等第三方。

車廠

今後,車廠若向個人提供無人駕駛汽車的,且車輛包含自動駕駛功能的,若發生事故,車廠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若演算法是車廠合作方提供的,車廠有權向演算法提供商要求賠償。

運營服務提供方

未來,極大可能出現一家擁有無人駕駛車輛的排程平臺,當發生事故時,若演算法為自研的,責任應歸屬該運營方,若演算法為第三方提供的,運營方作為責任第一主體,有權向演算法提供商要求賠償。

無人駕駛演算法提供方

這可能是無人駕駛市場區別於其他業態的最大區別,演算法提供方不再是一般的軟體資訊科技公司,軟體賣出去,後續最多提供服務就足夠,還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演算法服務方的准入門檻要求會非常高。

未來很有可能出現的場景:交通事故發生後,乘客直接離開事故現場,不擁有車輛或運營車輛的第三方到現場取證,確認責任主體,保險公司再進行賠付。

可是,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需要一個週期,且往往是滯後的

,儘管在《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中的第三部分“戰略任務”中明確提到:“

要構建系統完善的智慧汽車法規標準體系,結合智慧汽車發展需要,開展法律法規條款適用性研究,推動智慧汽車管理規則和司法監管律條協同聯動。透過立法、修法、釋法等方法,消除影響智慧汽車發展的法律障礙。

如何讓無人駕駛技術在律法滯後完善前上路就成為矛盾,而只要不上路,那律法肯定沒辦法盡善盡美。

三、無人駕駛技術應用落地趨勢判斷

汽車主要分為民用和商用,下面對無人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做趨勢判斷:

1、乘用車

老百姓私家車

尋邊認為由於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並不掌握在乘客手中,而是掌握在車廠或是汽車運營方手中,百姓在安全上會存在擔憂。同時,私家車的隱私、安全等面臨很多的問題。私家車的大面積普及可能存在困難。

計程車

與私家車相反,我認為出現大型無人駕駛出行平臺的可能性非常高。

如果要贏過滴滴,那擁有一個無人駕駛車隊絕對是一個機會,更何況滴滴自身已花重金佈局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未來很有可能,滴滴自身是最率先投放無人駕駛出租車隊的。至於推廣非常容易,上來“免費使用”或“99元包月坐”,一定會出現很多體驗者。

2、商用車

貨運

貨運被很多人認為,是能最快落地的無人駕駛商業化場景,理由是相較複雜的城市路況,中長途的貨運多是較為簡單的高速路況。尋邊不認同這樣的觀點,確實中長途運輸的高速路段相對城市更容易部署落實無人駕駛技術,但

他們忽視了貨運本身因貨物不同而情況完全不同的實際場景,且低估了貨運兩頭裝卸貨的難度。

像大宗物資的礦粉,往往要在礦廠廠區內轉好幾個地方,裝貨、過磅房、拿單子,這些場景沒有考慮,如何去實現無人化?且不同型別貨主情況完全不同,單為某一家去做無人化,會非常不經濟。

客運

這是我認為能最快實現無人化的交通場景。無論是城市公交,還是中長途客運,所有的乘客都是標準的,攝像頭還可以實時感知與監控車輛的空餘座位,乘客可透過APP等方式查詢交通運輸工具的載客及位置資訊。客運車輛的線路又相對固定,相較私家車、計程車,客運車輛需要克服的城市路況場景大大減少,客運很有可能是最快突破的無人駕駛商業化場景。

綜上,最快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落地場景應該先是城市公交、客運大巴,線路相對固定,可依據時間段的客流情況,做無人駕駛動態公交班車;其次就是無人駕駛出租車出行平臺,乘客只要想用車,APP上一鍵呼叫,而計程車若是EV車輛,使用完畢後又可在指定的充電場所自動充電,這個場景非常完美;最後才可能會是私家車和貨運車輛。

未來以來,相信無人駕駛車輛的全面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註釋:

【1】《人工智慧時代,無人駕駛汽車彷彿就是一部大型“移動手機”?》

http://

baijiahao。baidu。com/s?

id=1598602187628677196&wfr=spider&for=pc

【2】德勤《2018無人駕駛重塑競爭生態圈》,

https://www。

useit。com。cn/thread-188

21-1-1。html

【3】關於《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http://www。

ndrc。gov。cn/zwfwzx/tztg

/201801/t20180105_873123。html

【4】2019年6月17日,36氪研究最新發布《自動駕駛專題行研報告》

https://

36kr。com/p/5214334

【5】《百度Apollo1。5釋出 高精地圖和模擬平臺助力智行者無人駕駛掃路機上路》

https://www。

csdn。net/article/a/2017

-09-21/1593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