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作者:由 莫高窟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8-08

10月6日下午,由鳳凰傳媒、譯林出版社、南京市教學研究室、鳳凰國際書城聯合主辦的《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首次讀者見面會在南京鳳凰國際書城舉行。該書由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口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顧春芳教授撰寫,講述了以樊錦詩為代表的莫高窟人傾其一生守護敦煌的動人事蹟。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周憲,鳳凰傳媒黨委書記、總經理佘江濤,與樊錦詩、顧春芳一起暢談《我心歸處是敦煌》的寫作緣起、成書故事、文保工作,以及對青年人的期許,見面會由譯林出版社社長葛慶文主持。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談寫作契機

“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我心歸處是敦煌》自出版以來,橫掃了各大年度榜單,累計獲得2019年度中國好書、中宣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2019年度中國版協30本好書、《中華讀書報》2019年度十大好書等二十餘項年度好書獎。

見面會現場,樊錦詩和顧春芳兩位老師也說起了當年創作這部自傳的契機,採訪過樊錦詩的記者有很多,其中也有不少人提出要為她寫傳記,但樊錦詩都不假思索一一婉拒,“我覺得自己沒什麼可寫的”。直到後來,一些同行、同事、朋友希望樊錦詩寫一部回憶錄,出版社和媒體的朋友也主動約她寫口述歷史。“於是我不得不認真考慮他們的建議。”樊錦詩說:“我想,大家之所以反覆建議,是因為我是莫高窟發生鉅變和敦煌研究院事業日新月異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以我在敦煌近六十年的所見所聞,為莫高窟的保護事業,為敦煌研究院的發展留史、續史,是我不能推卸的責任。可是,我過去從未想過要寫自傳,上了年紀就更沒有精力去寫,真的要寫不知會寫到猴年馬月。”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樊錦詩

2014年,北京大學幾位教授到莫高窟考察,樊錦詩和藝術學院的顧春芳老師一見如故。“我翻閱過她的書和詩集,知道她主要從事美學、藝術學、戲劇學的教學和研究。她博學多才、能文能詩,學術造詣深厚,天賦悟性很高,治學嚴謹,才思敏捷,文字透出才氣和靈氣。之後通過幾次交流和接觸,對她有了更深瞭解,我越發感到這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學者,我們結下了真摯的友情。所以,當她說希望訪談我的時候,我欣然接受。”正是這一次結緣,讓樊錦詩的這本自傳得以順利問世。“這本書的基礎是我們倆長達十天的訪談內容。因我特別信任她,訪談時完全處於放鬆狀態,問什麼就說什麼,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北京和敦煌相隔遙遠,見面不容易,我就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多提供給她一些材料。為了保證我所說的關於敦煌歷史、敦煌藝術、藏經洞文物、壁畫保護等內容的準確性,她後來又去查閱了大量敦煌學的論著、畫冊、文集,包括《敦煌研究》等文獻資料,下了極大的功夫。”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顧春芳

“樊老師對我有兩個要求,一是不要把她寫成金剛大力士這樣完美的形象,另一個是要把她個人和莫高窟的歷史結合起來。”顧春芳接著說。自己所寫的是一個敦煌學的方方面面有廣泛研究並一生踐行文物保護事業的學者的心靈史。這本書不僅是樊錦詩個人的傳記,也照應著敦煌研究院的發展史,是守望莫高窟的一份歷史見證。樊錦詩在生活上的儉樸、為人的修養、對文物保護事業的熱愛、對學術工作的嚴謹,是她一生學習的榜樣。她說:“有些事樊老師沒有告訴我,我彷彿聽到她在耳邊娓娓道來。我們經過多年相處,已經心意相通。”

談“數字敦煌”——“開發數字電影,遊客可以‘窟外看窟’”

在2個多小時的見面會上,樊錦詩將她與敦煌57年的守望相助娓娓道來,她還特別向現場觀眾介紹了“數字敦煌”與文物保護工作。她說,“數字敦煌”包含兩個方面的設想。一是數字化的敦煌壁畫資訊庫建設,使數字化的敦煌壁畫影象日後成為第一手的壁畫資訊資料,同時也將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研究成果以及相關資料彙集成電子檔案。二是面向公眾的數字普及。將洞窟、壁畫、彩塑及與敦煌相關的一切文物轉化成數字影象,並開發成數字電影,遊客可以“窟外看窟”。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周憲

周憲教授向讀者分享了《我心歸處是敦煌》的閱讀體會。他指出,這本書傳達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人是為精神活著的。樊先生是南國的女兒,卻紮根大漠,需要勇氣、毅力和精神,她用一生詮釋了馬克斯·韋伯所說的“價值理性”,在工具理性主導的社會中非常珍貴。樊先生的心態可用書中“神清氣逸”一詞形容,這是現代人所缺失的精神,特別值得學生群體學習。樊先生的人生非常豐富,為現代人樹立了處理各種角色的很好的榜樣。顧春芳教授的藝術學專業修養,使得她對口述體語言的拿捏到位,從存在的角度體悟樊錦詩和敦煌藝術之間的生命關聯,完美闡釋了敦煌藝術的意義,以及敦煌藝術如何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了樊錦詩的整個生命。本書將在中國的出版界、考古界、教育界佔有一席之位。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佘江濤

佘江濤則講述了鳳凰傳媒與敦煌、與樊先生的深厚淵源。他表示,出版社和作者有著共同的文化情懷和一致目標,就是要把中國珍貴的敦煌文化、璀璨的傳統文明守護好、傳承好。他相信,每一位開啟這本書的讀者,都會被這位溫婉而堅毅的八旬老人數十年堅守大漠的感人事蹟、敦煌莫高窟獨一無二的不朽之美,以及代代相傳的“莫高精神”所深深打動。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葛慶文

見面會現場,也請來了很多南京的教師,對於如何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顧春芳回顧了寫書的心路歷程以及成長經歷,文學和美學對她有著深深的精神滋養。作為美學教授,她說,美育的物件不只是學生,更是園丁。教育者首先應該是美的,才能夠涵養出美的學生。“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樊錦詩說,學生需要全面發展,要培養健康的體魄,才能培養開闊心胸和視野。希望老師們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青年人。

據悉,《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系列影片課已經錄製完畢,將在年底上線。由樊錦詩和顧春芳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我心歸處是敦煌(青少版)》也將於年底出版。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