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茅山道士養生的“仙食”,是何來歷?

作者:由 持緣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01-12

茅山道士養生的“仙食”,是何來歷?

初夏的季節,萬物初生鬱鬱蔥蔥,茅山道士穿梭在茅山的山林間,採摘剛發芽的南燭葉。

最好的採摘天氣,是風雨之後初晴時。被雨水沖洗過後的南燭葉沾著晶瑩剔透的雨水,格外清香。

——茅山仙食“烏飯”影片——

《本草新編》記載:南燭葉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葉。“南燭葉”又名烏樹葉,分佈於華東、中南至西南以及臺灣等地。枝葉入藥,用於脾胃氣虛,久瀉,少食;肝腎不足,腰膝乏力,鬚髮早白。

烏葉有補肝腎,強筋骨,固精去氣,止瀉痢之功效。

烏葉含有的槲皮素是一種天然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及維生素P樣作用,烏葉不僅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和血脂,還可抗炎、抗過敏、抗藥毒、抗氧自由基、抗腫瘤。

烏葉中含有Q-亞麻酸,具有降低血壓、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並具有抗癌作用。

現在,江南一帶常用作烏飯的材料。

相傳,茅山道士以烏飯為齋食,源自陶弘景的推崇。

——影片——

烏飯歷史悠久,出現於唐代,那時叫"青精飯",是道家求長生不死的養生食物,為道家齋日的餌食。

杜甫《贈李白》詩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卷二五說:“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

道家典籍《三洞珠囊》說:“王褒,字子登,漢王陵七世孫,服青精飯,趨步峻峰如飛鳥。”

據現存典籍,梁代陶弘景最早提到它的做法,他有《登真隱訣》一書,介紹名為“青精乾坤石飯”的製作之法:

“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燭木葉五斤,燥者三斤亦可,雜莖皮煮取汁,極令清冷,以溲米,米釋炊之。從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葉,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葉,色皆淺,可隨時進退其斤兩。又採軟枝莖皮,於石臼中搗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許斤熟舂,以斛二斗湯浸染,得一斛也。比來只以水漬一二宿,不必用湯。漉而飲之,初米正作綠色,蒸過便如紺色。其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漬之。灑瀖者用此汁,惟令飯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幹,當三蒸曝,每一燥輒以青汁溲,令浥浥。每日可服二升,勿復血食。填胃補髓,消滅三蟲。”

茅山道士養生的“仙食”,是何來歷?

依照古法,將洗淨的烏飯葉放入石臼中搗碎,濾去褐色的渣,將汁液倒入糯米中,浸泡一整夜。

清晨朝陽升起,灶臺內的火燒得正旺,齋房的鍋爐內,用烏葉汁浸泡的糯米米香四溢,顆顆晶瑩剔透,如同天然的黑色珍珠。

茅山道士服食烏飯用以強身健體,並認為常吃烏飯可以清神明目,具有滋補、抗衰、防病的功效。

民間有說法,據說吃了能免災渡難。

一碗香噴噴的烏飯上桌,道家養生的精髓便在其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緣仙宗)

標簽: 烏飯  茅山  南燭  烏葉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