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讀詞|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作者:由 朝夕亭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1-01

讀稼軒《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

宋 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

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天問:楚辭名篇,屈原所作。文中屈子對天發出一百七十多問。這裡稼軒仿效其文作詞,亦向天發問。

既用《天問》體,少不得有著幾分離騷精神。該詞一路想象瑰奇,似無所寄託,只意在索月之去向,然於下闋漸露端倪,“蝦蟆”一出,意旨即明,憂憤之氣衝口而出,卻能以一句“云何漸漸如鉤”含蓄收結,雖情語亦有沉婉雋永之效。稼軒豪放派一大宗師,才氣縱橫,而能常當此詞之本色,餘每讀之,尤為歎服。

言曰送月,月落何方,不外乎天、海,而天外海底,難知端的。猶如送友人不明其志向難料其前景,心境上一則惜別,一則憂其去路。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這是惜別,是期許。

是別處另有一番眾所期盼的大好景象,所以才這樣離我而去麼?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這裡惜別與祝福。

浩浩,浩然正氣,正大剛直。

是天外無邊無際空無一物,惟有長風,身在風中你不得不離去。好在長風浩浩,你的前景必然一片大好。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誰系、誰留,一個意思。卻從飛鏡無根、姮娥不嫁兩個角度來生髮。

問誰系,是因他想系,不想讓這月離去。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它遠去。

問誰留,是無人能留,也不能留她,怎忍留她獨自終老。

離情別緒在稼軒這筆下,另有生面,更多開闊。

到此整個上闋寫的都是目送。

下闋則是目盡後的懷想。

謂經海底問無由。

有人說你這一去會深入海底,卻又說不出個詳細。不禁讓人擔憂:

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碧海掣鯨原本是讓人豪氣沖天的快意之事,然以你飛鏡之質,姮娥之身,如何擋鯨。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云何,如何。

玉殿瓊樓損了也就算了,其中生靈命運又當如何?

“蝦蟆”兩字一入眼,忍不住笑,這得是有多不爽才這樣故意貶損啊哈哈。好好的冰蟾一類的合律雅詞全都不用。

故堪浴水,或有言其擅揚波逐流之意。

“蝦蟆”與“玉兔”並舉,寓意顯然,替玉兔憂心不已。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蝦蟆通水性自然無恙,說“都齊無恙”,擔憂的應是玉殿瓊樓玉兔之屬。

這首通篇皆奇想,才如天縱。其中“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王國維譽為: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這裡“云何漸漸如鉤”,亦為奇想,雖然其中物理並未超出時人認知範疇。

整闋幾乎全為虛筆,只從送別兩字入手,模擬人事,先目送再懷想。

並以月、天、長風、中秋、飛鏡、姮娥、海、長鯨、玉殿瓊樓、蝦蟆、玉兔等各類意象串起全篇,使其虛筆也能落及實處。

虛實之間粘而不滯,騰挪中章法自成。

標簽: 蝦蟆  玉兔  飛鏡  玉殿  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