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不那麼合時宜的七夕隨想錄

作者:由 尹戢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2-14

1

前幾天學生送我一個東西,我才知道“七夕節”要到了。

不那麼合時宜的七夕隨想錄

圖片上的是”尹老師單生”。

回頭一問,原來想表達的是“單身”,但是嫌“身”的筆畫太多了……

2

說起對七夕的印象,得追溯到小學的時候。

那時候只是聽說,牛郎織女相約在七夕。

為什麼在七夕這一天相會呢?因為講牛郎織女故事的書上說,這一天喜鵲最多。多到給他們搭喜鵲橋。

多麼美好。

小孩子對吧,總是對美好的童話存在幻想的。原來不僅大雁會有人字形,喜鵲還可以變成橋。

有一年的夏天,我就在院子的葡萄架下望向浩瀚的夜空。

望到深夜,沒看到喜鵲變成橋。

看到了蚊子在我眼前變成橋。

3

不過說回來,我覺得“七夕節”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異地戀”節。

你懂我的意思吧。

怎麼說呢,人家牛郎織女一年才見一次。

而且也沒什麼怨言。可以說是所有異地戀的典範了,所以歸根到底,這個節給異地戀的朋友們過比較合適。

現在交通發達,飛機在天上來回穿梭,電話也能溝通地球兩端的你我。

古代就不一樣了。

有人說,古代的車馬和書信很慢,一生只能愛一個人。

但是轉念一想,這句話或許就不那麼浪漫了。

古代士兵從軍打仗,“將軍百戰死,將士十年歸。”

他們回來一趟都不知猴年馬月,何況生死未卜,書信難寄。許多妻子只好憑欄眺望,望向夫君離開家的方向。

望夫石是個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婦人站于山石之上,向遠方眺望,盼望其夫歸來,日久年深,化作石頭仍保持著遙望的姿勢。它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妻子對從役在外的丈夫那種堅貞不渝的愛情;也反映了古時兵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在通訊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的古代,等待——往往代表著煎熬。

就好像——

高考已然結束,但成績尚未公佈的那種煎熬。

希望與絕望混合的期待,就叫煎熬。

那麼這樣想來,現在的我們或許太幸福了——

日行千里,即時通訊。

想你了,就可以打個電話在你耳邊對你說,我,想你了。

喂,我想你了。

不那麼合時宜的七夕隨想錄

4

說說文化上的“七夕”。

我們的祖先擁有大智慧,所有的節日節氣都是根據星斗執行和變化來的。

七夕的主角當然是“牽牛星”“織女星”——注意,是先有的這兩個星座的名稱,才有的後來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這倒也好理解,古代的人們創作欲得不到釋放,於是就把目光放到了星星上。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我們古代的文人騷客,向來喜歡把感情賦予到玄之又玄的天地自然無窮萬物之中,哪怕——

那是相隔無窮萬里浩瀚宙宇中的辰星。

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抬頭仰望星空,銀河中間與兩邊有三顆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顆呈青白色,她在銀河西北邊,這就是織女星。織女星的下方有四顆較暗的星,組成小小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就是神話傳說中織女編織的美麗雲霞和彩虹的梭子。

另一顆亮星在織女星的南偏東,即銀河的東南邊,他就是牛郎星(又名河鼓二)。

牛郎星是顆微黃色的亮星,在他兩邊的兩顆小星叫扁擔星,傳說中是牛郎挑著一對兒女。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

魁首——

我們都聽說過“五魁首,六六六”,對吧,這種行酒令。

知識點又來了——

明清時期,科舉分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取士,每經第一名稱經魁,又稱魁首。同時取得各經第一名的人被稱為五魁首。

尹老師敲黑板——

講了這麼多,以後別人問你“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你千萬別回答是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

最後再多說一句,古人對天文執行(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都有天文曆法的影子)和“重日”是很感興趣的。隨便舉個例子:

正月正:新年

二月二:龍抬頭

五月五:萬物勃發繁盛,端午

六月六:天貺節

七月七:乞巧節

九月九:重陽節

古人尊奇數,此曰“陽數”,主生髮。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乞巧,祈求智巧耳。

魁星,主宰人的文運,才華。

那麼乞巧節和魁星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

5

再講兩者關係之前,說說文學上的“七夕”。

唐宋詩詞中,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

很多人看到這裡不明白了,什麼是“乞巧”,什麼是“乞巧”集市?

這裡的巧,其實就是指的“心靈手巧”。

這就對了,古代生產力不發達,很多織布,縫衣服啊,一些細活啊都需要女生來做。

古代對好女孩的定義是什麼呢?就是心靈手巧,心地善良。

回到古代,你去問隔壁村王大牛希望找一個什麼樣子的老婆?

王大牛會搓搓手,害羞地告訴你:

“像村口的翠花那樣就可以了,心地善良,心靈手巧,還有……唔……

能生娃。”

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乞巧物?乞巧物是啥?

當然是養在深閨的那些心靈手巧的女孩子縫製的物什。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

這也間接說明乞巧節是很受我們古代青年男女喜歡滴。

再往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就更加喜歡了,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

我在之前的小說(南方姑娘)中說過,在夏天,仲夏夜之夢也好,七夕也罷,每一個字,都代表著浪漫。

夏天本身,就是浪漫。

5

說說風俗。

風者,一方之民風也,俗者,約定俗成的習慣。“七月七日”這一天,我們辛勤智慧的古人有哪些風俗?

這裡我挑最典型的兩個。(其餘風俗,大多由此演變,我稱之為,“子風俗”)

(1)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2)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說生日太俗,生辰會好理解一些。回憶一下我們的長輩,是不是喜歡在一些相傳的神仙誕辰的時候祭拜祈福辟邪?

再隨便舉幾個例子: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辰,文昌帝君主管士人功名祿位。

七月十八:王母娘娘生辰,王母娘娘,女仙之首,庇護眾生,賞善懲惡。

除此之外,還有我們過年期間會拜的灶王爺,也就是民間的灶神。灶神主管人間的飲食。

那麼,我們的魁星呢?

魁星主宰文事。

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所以說,看到這裡,你應該就知道了“乞巧”和“魁星”的關係。

古人,尤其是文人,會在“七月七”這一天,拜魁星。祈求自己以後文運亨通。

另外,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

《拜魁星》

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

鬚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簷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

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

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

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附錄:和七夕有關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七夕節,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文章首發公眾號“解憂的雜貨鋪子”

在複雜的世界裡,講最溫柔的故事給你聽

標簽: 乞巧  七夕  魁星  七月  織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