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兩岸同胞之四十一(臺灣流行音樂之黃安歌曲)

作者:由 抑鬱失眠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6-15

非原創 綜合轉載 轉載部分版權歸原作者

《新鴛鴦蝴蝶夢》是1993年臺灣電視劇《包青天》的主題曲,由黃安演唱、填詞並作曲,詹宏達編曲,最早收錄於1993年2月1日發行的同名專輯《新鴛鴦蝴蝶夢》中。

新鴛鴦蝴蝶夢

詞曲:黃安

演唱:黃安

昨日像那東流水

離我遠去不可留

今日亂我心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風四飄流

由來只有新人笑

有誰聽到舊人哭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是要問一個明白

還是要裝作糊塗

知多知少難知足

看似個鴛鴦蝴蝶

不應該的年代

可是誰又能擺脫

人世間的悲哀

花花世界鴛鴦蝴蝶

在人間已是癲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溫柔同眠

昨日像那東流水

離我遠去不可留

今日亂我心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風四飄流

由來只有新人笑

有誰聽到舊人哭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是要問一個明白

還是要裝作糊塗

知多知少難知足

看似個鴛鴦蝴蝶

不應該的年代

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悲哀

花花世界鴛鴦蝴蝶

在人間已是癲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溫柔同眠

看似個鴛鴦蝴蝶

不應該的年代

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悲哀

花花世界鴛鴦蝴蝶

在人間已是癲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溫柔同眠

隨著電視劇《包青天》的播出,此劇的主題曲《新鴛鴦蝴蝶夢》也廣為傳唱。這首歌曲帶有濃厚的中國風色彩,古詩詞以及佛經的引用使得歌詞多了幾分文化韻味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風四飄流”古文與白話文的完美結合,唱出了對愛情的釋然,歌詞的語言很簡單,卻有一種唱到人心坎裡去的力量 。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由來只有新人笑

有誰聽到舊人哭

愛情兩個字 好辛苦

是要問一個明白

還是要裝作糊塗

知多知少難知足

1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出自司馬相如的《長門賦》

當時漢武帝喜歡了一個新妃子,將從小“金屋藏嬌”的陳阿嬌陳皇后打入了冷宮,從此陳皇后日日,以淚洗面,越來越憔悴,但是漢武帝天天和新妃子,談笑風聲,司馬相如見了,同情陳皇后,做來《長門賦》希望漢武帝可以回心轉意 。

現在常用此來形容喜新厭舊。

2

佳人 (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看似個鴛鴦蝴蝶

不應該的年代

可是誰又能擺脫

人世間的悲哀

花花世界

鴛鴦蝴蝶

在人間已是顛

何苦要上青天

不如溫柔同眠

創作背景

在1992年10月的一個晚上,黃安抱著女兒到樓下去散步,突然他聽到一段旋律,黃安趕緊回家迅速記下了這段旋律。這是一段中國五聲音階的旋律,琅琅上口,於是便有了《新鴛鴦蝴蝶夢》的原始素材。有了曲子後還需有詞相配才可以。黃安覺得那段旋律頗有古風,於是他翻開唐詩,一翻便翻到李白與杜甫的詩。在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黃安僅是稍加修改便有了《新鴛鴦蝴蝶夢》的第一段歌詞。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原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賞析

詩人感懷萬端,既滿懷豪情逸興,又時時掩抑不住鬱悶與不平,感情回覆跌宕,一波三折。語言明朗,似脫口而出,音調激越高昂。發端既不寫樓,更不敘別,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鬱結。“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這裡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汙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說,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裡找到了適合的表現形式。破空而來的發端,重疊復沓的語言,以及一氣鼓盪、長達十一字的句式,都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鬱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發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

三四兩句突作轉折:面對著寥廓明淨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朗爽壯闊的境界,彷彿變化無端,不可思議。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因為他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汙濁的環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向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目接“長風萬里送秋雁”之境,不覺精神為之一爽,煩憂為之一掃,感到一種心、境契合的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也就油然而生了。

七、八兩句就“酣高樓”進一步渲染雙方的意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志,酒酣興發,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前面方寫晴晝秋空,這裡卻說到“明月”,可見後者當非實景。“欲上”云云,也說明這是詩人酒酣興發時的豪語。豪放與天真,在這裡得到了和諧的統一。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攬月,固然是一時興到之語,未必有所寓託,但這飛動健舉的形象卻讓讀者分明感覺到詩人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嚮往追求。這兩句筆酣墨飽,淋漓盡致,把面對“長風萬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向最高潮,彷彿現實中一切黑暗汙濁都已一掃而光,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雲外。

然而詩人的精神儘管可以在幻想中遨遊馳騁,詩人的身體卻始終被羈束在汙濁的現實之中。現實中並不存在“長風萬里送秋雁”這種可以自由飛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滿中野,菉葹盈高門這種可憎的局面。因此,當他從幻想中回到實裡,就更強烈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更加重了內心的煩憂苦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轉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出現的。“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於獨創性的,同時又是自然貼切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謝朓樓前,就是終年長流的宛溪水,不盡的流水與無窮的煩憂之間本就極易產生聯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煩憂的強烈願望中引發出“抽刀斷水”的意念。由於比喻和眼前景的聯絡密切,從而使它多少具有“興”的意味,讀來便感到自然天成。儘管內心的苦悶無法排遣,但“抽刀斷水”這個細節卻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要求,這就和沉溺於苦悶而不能自拔者有明顯區別。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的進步理想與黑暗現實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於“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結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實的成分。但歷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佳人》 作者: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註解】: 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長竹,與詩中“翠袖”相映。 【韻譯】:

有一個美豔絕代的佳人, 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 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 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麼用呢? 不得收養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 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 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 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 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 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 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 採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 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評析】: 這首詩是寫一個在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孃家敗落,就遺棄了 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嚥下生 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移,貞節自守 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 

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 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