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小米的創新及其原理(1)

作者:由 長青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9-11-21

小米科技的創新背後都有重要的管理理論基礎,生態鏈源自產業叢集,MIUI作業系統是相對競爭優勢和基於價值鏈分析的BUILD OR BUY決策理論,使用者參與研發和營銷的實踐則是受到4P理論衍生而來的第5P(PEOPLE)。我們這一篇先看生態鏈。

小米的創新及其原理(1)

一、生態鏈的構成

小米生態鏈是一種傳統商業智慧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發展,手機只是一個媒介,透過手機連線到更為廣闊的消費品世界。就像雷總說的,小米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科技界是定語,核心是無印良品,也就是說,透過手機進入到零售業。

小米生態鏈是以手機為核心,向“手機周邊——智慧家居——新潮消費品——網際網路服務”四個領域延展,如下圖:

小米的創新及其原理(1)

2013 年底,小米看到了物聯網和智慧硬體的趨勢,開始提前佈局物聯網業務,把手機成功的經驗複製到物聯網領域,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擴充套件更多的是透過投資、收購股權、形成戰略聯盟的方式。這一點非常像思科當年的快速擴充套件,利用資本的槓桿,迅速切入相關領域。思科早期的著名CEO“網際網路先生”錢伯斯(John Chambers)是商務精英,沒有對技術的過多迷戀,相反,他認為,與其自己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去研發網際網路世界的多樣產品, 不如併購已經有成型產品及相應技術的公司,快速切入市場,形成銷售額和利潤。事實證明,他的方針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是正確的。

相對於思科,小米的併購是青出於藍,不僅能在高科技行業內併購,而且擴充套件到常規產業,把普普通通的電視機都帶到了1000萬出貨量,實實在在的實現了40年前一位智者的期待:“先富起來的人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共同富裕”。

二、物聯網戰略:向縱深發展

網際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傳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IoT)。在傳統網際網路階段,BAT 透過搶佔使用者數佔領國內行業制高點,且優勢一路延伸至移動網際網路領域。三家企業透過內生和外延方式壟斷了國內市場,覆蓋了網際網路的多數細分領域,成為當時我國網際網路產業的領袖企業。

在新的時點,小米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按照他們自己總結的詞彙來說,就是透過“參股+孵化”模式,構建“竹林式”生態鏈。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的平均壽命逐漸縮短,單一企業很難獨自存活,相比之下生態鍊形態可以使企業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小米透過借鑑竹林生長模式提出了“竹林理論”,依靠“竹林理論”打造生態鏈。生態鏈內部公司如竹林中的竹子,竹子間透過竹林的根部相互連線並獲取給養,竹林內部實現不斷新陳代謝,在一些竹子老去的同時很多新生的竹筍破土而出,從而保障了竹林的四季常青。

在生態鏈相關產品的選取中,小米從自身最熟悉的手機領域出發,首先依靠自身過億的手機使用者紅利拓展手機周邊產品,包括移動電源、耳機、小音箱等,然後佈局智慧硬體領域,包括空氣清淨機、淨水器、電飯煲等白色家電和平衡車等智慧玩具,最後擴充套件到消費品,包括毛巾、牙刷、行李箱等。生活耗材領域的佈局可以增加忠實使用者的黏性、對沖科技行業的波動,有利於公司的穩健發展。

在網際網路版塊,小米進行了大量的佈局,開發了基於Android 的MIUI 系統,完善了以應用商店、遊戲中心、多看閱讀、主題、雲服務、影業等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生態體系。其中,MIUI 作業系統是小米生態的核心,是實現硬體與移動網際網路連線的橋樑。

三、渠道更新

線上線下全渠道佈局,定位自帶供貨的“精品商店”。在新“鐵人三項”中,全新出現的新零售包含了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全網電商和米家有品四項,整合了小米線上線下的所有渠道資源,包括原歸類於網際網路部分的小米網電商渠道。

小結:生態鏈給小米帶來了活力與效益。

財務報告顯示,小米的盈利80%來自於手機之外,其中主要是生態鏈中的硬體和網際網路服務。“小米不靠手機賺錢”背後是一個富有盈利能力的生態鏈。

共享經濟專家、《認知盈餘》《權威演算法》《人人時代》作者、“網際網路先知”克萊·舍基(Clay Shirky)認為:

小米是一種象徵,它意味著中國從模式輸入到模式輸出的大逆轉。

生態鏈就是一個創舉,它超越了美國網際網路“併購狂魔”思科,把業務延展到IT之外,帶動了傳統行業的發展,利人惠已,是中國商業文明在高科技時代的新詮釋。

下一篇我們看小米在產品層面的創新:米柚。

標簽: 小米  生態  網際網路  竹林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