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對《阿Q正傳》的思考

作者:由 追逐夢想者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10-03

阿Q表現了封建社會中的流氓形象。一個地位極低,身份極差經常被欺辱卻只能依靠精神勝利法來獲取自我安慰的人。阿Q相當自負,並不能認清現實,魯迅先生用“分明”這個詞多次,我認為也是表現阿Q自身對世界的認知。一些人打他,自我解釋為“兒子老子打”了,他還說“我們過去可比你們闊的多啦”,而這些又有什麼實際上的作用呢?僅僅是過了嘴癮,獲得精神上的短暫麻痺罷了。我想魯迅先生想告訴國人:我們國家過去確實有非常闊的時候,但昔日的輝煌已是過往雲煙,卻不能讓這現實改良幾分,不要再沉浸在天朝上國之中,民族需要繼續前進了,這民族的慘狀已經確實夠多了。

最令我感到憤怒的是未莊人身上的欺軟怕硬。在動物界中,捕食者會在目標中選取老弱病殘幼當作捕食的物件。但人卻終究不是動物啊❗《聖經》中《創世紀》有記載:“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為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以此觀之,人是有靈性的,若是失去了靈魂,就淪為行屍走肉了。《阿Q正傳》中有一處詳細的描寫,“在阿Q被打後,見到小尼姑,以往阿Q見到,一定要羞辱一番的。”在這一段中展現了幾處細節:一小尼姑的性別是女性,這不言而喻了;其次,小尼姑身份是宗教信徒,自然是不會理他的,只能任其擺佈,只有弱者會像更弱者挑戰;還有一處細節是“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後文中魯迅先生還有詳細的展開敘述,這展現了阿Q的女性觀念。這一段的最後,阿Q十分滿意的笑了,酒店中的人九分滿意的笑了。這種以欺負弱者為樂的人還有什麼話可說呢。阿Q只是未莊人的縮影。還有幾次是大致的論述吧,有一次,阿Q在城裡闊了,聽說是在舉人家裡做事。未莊人對其似乎有了一絲尊敬,阿Q的地位也似乎高了許多,但是後來知道阿Q是一個不得偷的小偷,對其的態度又像往常一樣了。在革命者與傳統實力的對抗中,小說表現了未莊人的心理與動作變化。未莊人只是把兩者當成奴役自己的主子,依附於較強者,他們的鬥爭確實是與自己沒有一絲關係的。在近代戰爭中,就出現了“民眾隔岸觀火的事實”何其痛心。回到小說,當革命者被砍頭時,他們表現的痛快。革命者進城後,他們又把辮子盤在頭頂,而崇信那假洋鬼子了,彷彿自己也是革命者了。

阿Q無疑是悽慘的,一直活在幻想之中,卻認不清現實。未莊的人和七斤嫂一樣,都是封建社會中無獨立思考能力的喪屍們。就如同河邊的蘆葦,倏忽之間,被風吹散了。這些人是絕對不敢反抗的,反抗就會被殺頭,他們卻知道這些。他們只關心自己的一切,和小家庭的短暫安寧,《祝福》中祥林嫂的同鄉也一樣,格局小了,太小了。然而者並不能怪他們,時代環境不一樣罷了,我們猶如此。而這些看客又得到什麼呢?小說最後,阿Q成為了一個被看的人,看客中也有吳媽。而看客可不關心阿Q,他們只關心今天的殺頭能否給他們帶來樂趣罷了,是否今天的遊行中阿Q有沒有唱曲罷了。最終阿Q被砍頭了,這就是看客的下場,而可悲的是,被看的人就是他們曾經的同伴,這些看客卻仍然是一個看客僅此而已。

當代社會中,看客也存在不少。但除了封建餘子和幾個以別人痛苦為樂的禽獸,大部分人是出於好奇,好奇之中也同樣展示了關心與同情。我們不能批判這樣的人,或者說,我們是不能見死不救的。我們拒絕的看客心理是那些只圖個人利益,為了純粹滿足個人低階趣味的人,而不是一個關心他們的旁觀者。

而那些默默無聞的過路人何嘗不是一種看客,如果自己是一名醫生卻不及時治病救人確實無話可說,這是道德問題。當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時,仍要拯救我們的同胞吧❗方可使人間變得溫暖一些。

標簽: 阿Q  看客  未莊  革命者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