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從高中課本到干支紀日法「乾貨篇」

作者:由 擎燈舉人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12-08

本來以為自己今天發現人教版教材的錯誤(順便提一嘴,人教版語文教材有很多註釋都是不準確的,不多贅述),結果發現是我自作聰明瞭【悲】

文末有「乾貨」,不想看故事就直接翻到後面吧……

登泰山記 【清】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最近無聊翻了一下學弟的新高考部編版高中語文課本,看到了《登泰山記》和《赤壁賦》被編在了同一課,太氣憤了,這兩篇文章完全不是同一個level的,所以我重新讀了一遍《登泰山記》,想仔細品讀來發現它與《赤壁賦》相提並論的原因。

結果文章內容沒分析多少,卻關注到了一些奇葩的點子(即文中多次出現的紀日法)

所謂“是月丁未”、“戊申晦”,都是一種紀日的方法,註釋曰“丁未”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這裡的日期顯然為農曆紀年

從高中課本到干支紀日法「乾貨篇」

後來看“戊申晦”的註釋是“戊申日月底這一天”,“晦”是“每個月的最後一天”,讀來便覺得有些彆扭,為何說“日”又說“月”呢?

從高中課本到干支紀日法「乾貨篇」

稍稍思考,便知道是並列關係,

戊申晦是兩種紀日法兼用,先是干支紀日,然後是月相紀日

,“戊申日”和“月底”都是形容“這一天”的,沒什麼問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顯然“丁未”和“戊申”兩天是連在一起的,那麼“戊申”應為二十九日,為什麼是月底這天呢?

學弟提醒我說農曆也有大小月,有可能是剛好是這個月只有二十九天。

但是在公曆裡12月是大月,農曆是不是應該也一樣呢?況且在現代,大家都說大年三十,沒怎麼聽說過大年二十九的,是不是教材真的搞錯了呢?

後來學弟給我看了一下他們的補充資料,《殽之戰》中“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殽”的“辛巳”是農曆十三日;《石鐘山記》中“元豐七年六月丁丑”是農曆九日。

從高中課本到干支紀日法「乾貨篇」

“丁丑”和“辛巳”差了四天,十三日和九日恰好也是四天,按照這個規律稍微數了一下,推出來(當時只數了天干)二十九日應該是用“丁”,當時以為理應是“丁未”是二十九日,教科書搞錯了。(其實把地支也數上,應該是丁酉的)

最後查了一下,發現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竟然是隻有二十九天的

,看來是我們搞錯了。

抱著考證的心理,我們又查了一下農曆大小月到底是怎麼計算的。於是查到了:

農曆月的大小很不規則,其設定很難象公曆一樣找到規律,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有時連續兩個、三個、四個大月或連續兩個三個小月。農曆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最後我們查了一下干支紀日法,

干支紀日法是漢族民間使用天干地支記錄日序的方法,是農曆的一部分,也是歷代曆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它與干支紀年法一樣,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週,迴圈記錄。與干支紀年“天道”五行不同,干支紀日是“地道”五行!(以上來自度娘)

其實並不是簡單地規定每個月第一天是甲子或是規定每個月第一天對應相應的干支,而是

古代漢族人民將干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為甲子日,則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丑、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這不是很麻煩嗎?還好乾支紀日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中從未間斷和錯亂過。

下面是真正的乾貨:如何快速用干支紀日法命名某一天

(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只是有需要時可以裝一下13)

日柱公式

r=\left[s\div4 \right]\times6+5(\left[s\div4 \right]\times3+u)+m+d+x

[ ] 是高斯函式,大家應該都看得懂吧

r:日柱的母數

s:公元年數後兩位數減1

u:s 除以4的餘數

m:月基數

月份

1

2

3

4

5

6

月基數m

0

31

-1

30

0

31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基數m

1

32

3

33

4

34

d:日期數

x:世紀常數

世紀數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紀常數x

3

47

31

15

0

(注:目前我只找到了17世紀及以後的世紀常數,21世紀之後的大家應該不會用到)

最後r 除以60的餘數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數

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為例(1775年1月30日)

r=\left[ 74\div4 \right]\times6+5\times(\left[ 74\div3 \right]\times3+2)+0+30+47=465

干支序列書:465\equiv45(mod60)

45對應第45個干支,也就是戊申,所以“戊申晦”的說法和高中課本的註釋都是沒有問題的。

2020。12。08

標簽: 干支  戊申  農曆  紀日法  丁未